【摘要】本文基于產業視角審視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當前主要有四種成熟模式可選擇:生態農業型、工業主導型、服務業主導型和綜合發展型。上述模式都建立在市場導向和行業利潤基礎之上,根據不同的資源稟賦和資本自有率等情況選擇發展出來的。
【關鍵詞】縣域經濟 產業發展模式 特色產業
縣級行政單位作為基層行政組織,可自主支配的資源要素相對有限,但縣域經濟依然發揮了功不可沒的重要作用。截止到2010年,我國90%的國土由縣級政府管轄,縣域總人口占全國人口的70%還多,但只貢獻了少量的GDP,農民收入不足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發展產業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產業興衰直接決定縣域經濟的強弱。因此,縣級政府要在深入了解本縣實情的基礎上,積極促進產業發展謀求產業發展優勢,這是當前縣級政府發展地方經濟的不二選擇。
一、縣域經濟產業發展模式的重要性
支柱產業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縣域經濟的發展速度和效益。縣域經濟具有規模小、結構相對單一的特點,同省、地一級區域經濟相比,縣城行政區域面積較小,區域內經濟資源不多,政策性資源也比較稀缺,這些都是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也決定了縣域經濟獨特的發展道路。根據經濟發展規律,縣域經濟的發展必須充分利用本區域內的資源和生產要素,建立適合本土實情的地方產業結構,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經濟聚集效應。在已發展起來的產業基礎上,橫向拓展相關產業領域,最終打造結構合理、橫、縱向交錯的產業體系,不斷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效益。
縣域經濟受限于區域界線,在資源開發、生產要素供給等方面受到諸多影響因素限制,因此,其發展水平與當地產業結構和成熟度密切相關,地區產業體系的現狀和發展潛力直接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可以說,產業發展水平不僅是當地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標志,也是一個縣未來發展方向的主導因素。因此,必須充分重視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深遠影響,要努力通過打造科學合理的產業結構不斷提升縣域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
二、縣域經濟產業發展模式的類型
本文在前面已對縣域經濟產業結構進行了相關介紹,根據縣域經濟特點,可將其產業發展模式分為四種主要類型:即特色農業型、工業主導型、第三產業主導型與混合產業型。
(一)特色農業型
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鏈,不僅要追求糧食產量的高增長、高總量和高效益,而且更加要注重與農產品市場的聯系,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制定科學合理的農業發展規劃,培育集生產、精細加工和銷售一條龍的特色農業產品體系,不斷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打造本地優勢農業產品品牌,最終實現以農業促進工業發展的目標。
(二)工業主導型
工業化是未來產業發展的終極目標,是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較高水平的工業化,能夠創造眾多就業機會,順利吸收大量農業剩余勞動力,從而加速城市化進程,同時切實提高社會生產效益,最終實現通過發展工業帶動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目標。因此,立足于工業,以發展工業促進縣域經濟總體發展,是大多數縣城的經濟發展戰略。在以工業為主導的區域經濟中,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并且農村地區逐漸開始向工業化過度,鄉鎮企業如雨后春筍涌出,工業產值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三)服務業主導型
一般而言,第三產業具有就業崗位多、涉及面廣以及經營門檻低的特點,能夠為區域帶來量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在現代經濟格局之下,服務業被眾多經濟人士一致認為是最具增長潛力的產業,在許多政府工作報告中,服務業的占比成為衡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通過大力發展服務業來促進縣域經濟的全面發展成為地方政府的不二抉擇。以服務也為主導的經濟結構,重點是要發揮服務行業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最終實現縣域經濟的均衡發展。
(四)混合產業型
在混合產業型模式下,縣域經濟的發展受到不止一種的產業促進,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第一產業對經濟發展貢獻不斷下降,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日益提高,此時縣域經濟得到全面的發展,擁有比較合理的產業結構,科技、文化、教育、醫療等社會經濟事業得到均衡提高,二三產業從業人數不斷增長,GDP占比逐漸提高。
三、縣域經濟產業發展的路徑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增長點,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發力點,因此,采取何種經濟發展模式來不斷增強區域經濟實力,提高區域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結合地方資源稟賦和基礎設施,利用 SWOT方法來分析縣域經濟發展,從而制定精確的產業發展方向,例如發展旅游產業、外來加工、貼牌生產、農產品深加工等;其次,確定實現產業發展目標的具體路徑,扶持現有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或者吸引外資成立新興產業以促進縣域經濟的全面發展,這條路徑其實就是地方特色資源發展道路。對于縣域經濟而言,特色是最重要的主線,只有特色才能彌補縣域經濟發展遇到的瓶頸和短板, 才能夠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生存發展的機會;可持續發展道路,重視在發展區域經濟過程中,保證社會、經濟、資源和環境協調發展、互相促進,保證經濟發展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實現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處。從內在聯系上看,特色與可持續不是相互沖突而是緊密聯系的。唯有特色才能夠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保證產業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和競爭力。除此之外,大力發展縣域經濟,要注重創新的作用,積極打造適合縣域經濟發展要求的投資環境;突出地方特色產業的輻射力;打造地方品牌,提高地方產業品牌效應。
參考文獻
[1] 課題組.縣域產業結構對其經濟增長的影響——以湖南省為例[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59-63.
[2] 徐小佶,韋信寬.縣域經濟發展模式[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39-64.
[3] 戰磊.中國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的分類特征與演化路徑[J].云南社會科學,2010,(3):109-113.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