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在生命周期理論的視角下,重新定義了產業金融的基本內涵,開創性地探索了產業金融的運作模式,使產業金融更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通過對產業金融進行新的解讀和探討,研究產業金融發展和運行的最優模式,促進金融與產業更緊密結合,大力促進產業更快更好發展。
【關鍵詞】生命周期 產業金融 模式 資金導向
一、引言
金融和實體經濟脫節問題是困擾世界各國經濟的難題,尤其對于當前我國經濟實際而言,如何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水平和效率成為重大課題。產業金融這個名詞雖提出較早,但其內涵較為陳舊,已經嚴重不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實際。而生命周期理論能有效地刻畫產業從雛形到發展壯大再到衰退的全過程,在生命周期理論的視角下能跟蹤產業各階段的發展情況和資金需求情況,在需求導向的基礎上來進行產業金融的設計,這不僅拓寬了產業金融的內涵,更有利于金融和實體產業的有機結合和共贏發展,使金融支撐產業發展的力度和效果大大增強。
二、產業生命周期視角下的風險分析
總體說來,在產業生命周期的前期和后期企業融資風險較大,而在中期融資風險相對較小。在產業處于初始的種子階段風險很大,因為在種子階段資金投入量大而沒有對應的資金回流,企業和項目也往往存在破產和失敗的風險而可能導致種子階段投入的資金大部分或全部損失。隨著產業進入發展階段和成熟階段,風險逐步下降到最低,因為產業企業開始逐漸有了現金回流和收益,產業企業持續運營并不斷擴大生產規模。企業發展階段資金需求旺盛,持續擴大規模和生產,資金投入量大,而成熟階段雖然資金需求量大但由于有了資本積累和持續盈利,融資也較為順暢,資本循環滾動發展。
三、生命周期理論視角下的產業金融模式
(一)生命周期理論下的風險和資金需求
產業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面臨著不同的風險類型,這些類型風險在不同階段有交叉但也有所側重,技術風險、財務風險、管理風險等風險的大小及隨著產業企業生命周期的變動情況如下圖1;圖2為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融資模式簡略圖。如圖1所示,各類型風險對于企業發展不同階段均呈現開口較大“U”型,也就是在產業生命周期的前期和末期風險較大,而在中期的發展階段和成熟階段較小,在種子階段技術風險和財務風險較為突出而在發展階段市場風險和管理風險較大。
(二)資金需求導向下的產業金融
我們認為,產業金融就是產業與金融的緊密融合,在融合中加快產業的發展。而這種融合是基于產業發展生命周期各階段的資金需求的,也就是說產業金融的核心問題是產業生命周期各階段的資金需求導向問題,而產業金融所要求的產業和金融緊密結合也必須是以產業不同時期的資金需求為前提的。資金需求導向下的產業金融,或者說生命周期理論下的產業金融不但能夠促進產業與金融的緊密結合和共贏發展,更有助于金融更好地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總體而言,在產業生命周期的前期,也就是種子階段和發展階段,投入資金面臨較大風險,因此相關金融機構是偏好于高風險高收益的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和創投基金等,而政府投資基金作為扶持產業發展的重要資金支持和引導舉措是必不可少的。而到了產業發展的中后期,由于產業日趨成熟,獨立運營和持續收益帶來自身融入資金能力增強,企業往往尋求銀行貸款和諸如發行股票和債券等資本市場融資方式。
四、產業金融模式中產業企業各階段融資模式分析
生命周期視角下的企業階段性資金需求和對應的融資模式如下:
第一,新生期。產業企業在建立初期的風險導致了企業很難取得債券融資,新興產業的資金來源主要體現在創業者自有資金、政府基金和我國剛剛興起的天使投資等幾個方面,同時近年來得以快速發展的企業孵化器也成為企業融資的重要來源。
第二,發展期。風險投資是適應產業幼稚期發展特征的融資方式,從各國的發展經驗來看,產業幼稚期的發展階段是風險投資介入的黃金時期。
第三,成熟期。隨著產業和項目的建設和發展進入中后期,企業的經營狀況和項目運營已經穩定,管理也上了軌道。不僅許多金融機構愿意提供債務融資,而且債務融資的成本也大幅度降低,企業的融資渠道有了大規模的拓展。同時由于有了盈利記錄,股票市場上市融資也變成了一種潛在的融資渠道,企業也可在一定的時期選擇上市融資。
第四,衰退期。衰退期產業規模趨于縮小,產業內企業面臨轉型和技術升級換代。一方面,對于產業內企業依市場法則優勝劣汰產生部分企業破產,因而需要股權交易市場、不良資產消化和退市清算等金融機構介入。另一方面,技術升級換代和轉型需要新的資金投入,這就需要探討在風險剝離的基礎上新的投資基金注入的可能性。
基金項目:本文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科技創新資助項目”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林博(1988-),男,漢族,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金融學碩士,研究方向:國際金融;邵陽(1988-),女,漢族,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金融碩士,研究方向:國際金融。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