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高職院校在財務管理教學方面一直是不遺余力,備受教育界的關注,但是,在財務管理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也一直困擾著眾多高職院校,本文從實踐教學的角度展開了對高職財務管理教學的研究,指出其問題所在,并就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實際可行的對策。
【關鍵詞】財務管理教學 實踐教學 問題 對策
一、引言
所謂的高職教育就是培養高等的技術性人才,其應用性較強,主要培養用于一線建設、管理和生產等的需要。而其培養的主要核心是對于職業能力的培養以及其能力的形成,因此,實踐的作用就在一定層面上得到了重視,并且在高職教育中擁有了不可取代的位置。現今,高職教育中的一些課程已經逐漸成形,比如課程體系、培養目標以及教材方面的建設等,但是目前為止,實踐意義較強的教學體系并未建立,而且往往被一些高等學校忽視。所以,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整個高職教育在實踐方面的教學體系。
二、高職財務管理實踐教學問題
(一)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首先,中國擁有極其傳統的教學理念。很多學校以及老師把財務管理的一些理論知識作為教學的重點,而實踐則成為了一種可有可無的附著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理論知識與實踐雙方發生了矛盾,那么實踐教學毫無疑問的成為了犧牲品。其次,對于財務管理的教學所投入的資金不足。就當前的中國教育模式,建立財務管理教學的學校很少,可以說沒有一所學校為了財務管理教學課程而成立一個實驗室。不管是從硬件設施還是軟件設施上看,其要求遠遠不符合實驗教學的標準,這就嚴重地影響了整個教學的效果。除此之外,由于現在學校的分配積極性過差,在對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的分配上缺少對其的重視,把其本來應該占據的地位泯滅,造成了對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的忽視。
(二)對實踐教學的內涵理解不深
首先,學校對于實踐教學的片面認識,很多人覺得財務管理的實踐課程理所當然的就是要到企業去觀摩,看看人家怎么做,而把時間與教學的聯系忽略。其實實踐教學很大一部分是將整個教學與實際緊密聯系。因此學校在開展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導致實踐與理論的脫節,內容沒有實際性,就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教師沒有將兩者結合,上課就顯得過于理論化、形式化,沒有生動的教學模式,沒有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很容易就導致了學生對于課程的反感。
(三)教師的財務管理實踐能力欠缺
對于一位財務管理的老師來說,不僅需要擁有相關專業的理論知識儲備,還更需要具備的是強大的財務管理的實踐能力,包括軟件的使用和操作以及網絡方面的操作能力。當前的財務管理教學過程中,實踐過程普遍受到了忽視,而且普及不強,這也導致了整個實踐教學的作用較差,學生能力的培養也極其不到位。
(四)企業對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的支持不夠
現在社會很多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不喜歡招聘實習生,因為實習生的收益不高。很多企業甚至收取實習生的費用,作為他們在企業學習的一些資費,這是很多學校難以接受的。有些企業由于不希望自己的業務被偷竊,所以很排斥實習生的實習,這導致了很多學生在尋找實習工作的過程中處在極其窘迫的地位。有些實習單位即使愿意招收實習生,但是也不愿意給他們提供一些實際的學習機會,因此在配合上出現了脫節,實習生沒有相關的資料,也沒有得到應有的指導,只能通過自己學習或者查看企業的一些普通的賬簿憑證等,根本沒有學到關于業務方面的知識。
三、高職財務管理教學對策研究
(一)按照社會需求安排課程內容
在高職教育財務管理課程的設置上,編制人員應該考慮到整個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從而按照職業需要,把工作任務作為學習的主線,設置實際案例,讓學生從案例中學習一些財務管理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設置主要的內容,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掌握理論知識,還能提高實踐能力。課程的主要內容被分為投資管理、籌資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財務控制、財務預算、營運資金管理和財務分析七個板塊。
而且,在設置過程中,還要考慮到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會不斷有新的問題和新動向產生,課程的設置要不斷地與時俱進,符合當前社會的趨勢。課程設置應該有一定的側重性,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對于貨幣時間的價值理念、通貨膨脹的理念和風險價值等相關在內的理財觀念,不應該呆板地向學生講解所有的知識,應該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如今的社會,信息化效應極強,只學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運用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教學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對于財務管理的教學,在對于一些過于抽象難以理解的繁瑣的財務預算編制和資金運動等內容的教學上,可以采用錄像、動畫或者圖片的方式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增強學生的記憶力。而對于一些教學過程中較為重要的知識點,也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體會企業工作的場景,近距離地了解整個企業工作的氛圍,從而了解具體工作的概況,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加大實踐教學比例
一般來說,應用型學校要求的課程只要是以實踐為中心開展的,主要側重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教學目標。校內課程的時間設計可以設計一條主線組織教學活動,可以分為一些單項技能的操作、綜合和開發實訓、操作技能訓練以及綜合實踐培訓,實踐是整個教學的核心,把這個作為核心將整個教學課程串聯起來。校內可以建立ERP沙盤來對抗財會工作模擬實驗室、模擬實驗室、模式公司實驗室,這樣可以給初學學生提供學習課程最基本的條件。
(四)應用多種考核辦法
通過把之前的閉卷考試改變為開卷的方式,從而測試學生對于財務問題的處理能力和對于知識的應用能力。把學生所完成的公司財務分析、財務報表和綜合性的一些案例作為考核的核心,并把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能力作為學生成績反饋的重要依據,打造考核內容全面覆蓋、考核重點突出以及考核方式百變的考試體系。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