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資本成本是決定融資方式和資本結構的關鍵因素,因此,需要掌握我國上市公司的資本成本,這對我們深刻認識中國金融類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的合理性奠定了基礎。本文通過分析金融類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得出中國金融類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資本成本以及與企業市場價值的關系,進而為上市公司的融資方式的選擇提供一定的依據。
【關鍵詞】資本結構 資本成本
從邏輯判斷角度出發,影響上市公司融資次序以及資本結構選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重要因素有三個。一是中國上市公司利潤水平一直不高,并且債務融資所增加的利息能更加惡化上市公司的低盈利水平;二是在企業規模不變的情況下,債務資本會降低企業用來衡量企業規模的凈資產;三是上市公司的紅利發放也不多,權益融資能夠減小債務融資帶來的需要支付利息的負擔。
在國外,截面研究和時序研究是資本結構的研究方法的兩種途徑。本文使用截面研究方法。這樣做的原因是出于以下兩方面的考慮:一是時序研究的很多條件在中國這種信息披露的狀態下是無法達到的;二是截面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比較強。同時,對金融類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資本成本的相互關系進行截面研究,得出的結論對金融類上市公司的融資決策等行為的調整發揮重要作用。
一、回歸模型
二、數據分析
以2009年為研究窗口,選擇了金融和保險兩個行業。為了有效地檢驗結果,在原來一些樣本公司的財務數據的基礎上篩選了一定的樣本出來,以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凈利潤這些原始數據進行分析。
三、分析結果
對上面的回歸分析將結果解釋為:由于資產負債率和主營業務收入所對應的回歸系數顯著性t檢驗值的概率均大于所設定的顯著性水平0.05,所以應該接受零假設,認為資產負債率和主營業務收入在模型中對應的系數與零無顯著性差異。即以資產負債率表示的資本結構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沒有顯著影響。
四、研究結論
資本結構與加權資本平均成本呈負相關系,同時,資本結構對加權資本平均成本的影響不顯著。同時,上面的模型也說明以總資產表示的企業規模對加權資本平均成本的影響不顯著,以主營業務收入表示的企業規模對加權資本平均成本的影響也不顯著,企業規模分別在較低水平上與加權資本平均成本相關。
以上結論可引申出兩個結論:第一,上市公司財務杠桿與上市公司的加權資本平均成本存在負相關系,但是,財務杠桿對加權資本平均成本的影響不顯著。第二,企業規模與上市公司加權資本平均成本呈正向關系,同財務杠桿與加權資本平均成本的關系一樣,企業規模對資本成本的影響也不太顯著。
通過上面的分析研究,本文得出了在低顯著水平下財務杠桿與資本成本呈負相關系以及企業規模與資本成本呈正向關系的結論。這些結論的深層意義在于:首先,它為上市公司提供了如何看待債務融資,尤其是長期債務融資的新視角,即提供了如何權衡財務杠桿的路徑;其次,它證實了即便在債務融資成本高于權益融資成本的今天,債務融資仍然具有降低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以及提高企業市場價值的功能,從而為政府和商業銀行進一步發展債券市場以及改變對上市公司的長期貸款機制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
作者簡介:胡健(1986-),女,山西朔州人,重慶工商大學經貿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工業化理論與實踐;張琳莉(1987-),女,河南駐馬店人,重慶工商大學經貿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結構與布局。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