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完善農村信用社稽核監督,有必要在鞏固和完善稽核監督體系、更新稽核觀念、創新稽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進。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 稽核 監督
稽核工作作為農村信用社自我監督、主動防范、查錯除弊、規避風險的重要手段,在改善農村信用社經營活動、風險狀況、內部控制和法人治理效果,促進農村信用社又好又快發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完善稽核監督體系,更新稽核理念,創新稽核方式,落實后續整改,防范和化解風險已成為當前農村信用社稽核工作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鞏固和完善稽核監督體系,確保稽核職能的發揮
建立科學合理的稽核監督管理體系,是有效發揮稽核監督職能的重要前提。2011年,內蒙古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以下簡稱自治區聯社)推行了“垂直管理、分級負責、上掛下查”的稽核管理體系,從組織管理上保證稽核人員認真履行職責。
(一)提高內部稽核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為建立一個與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革發展現實相適應的稽核監督體系,自治區聯社經過充分調查研究和反復論證,組建了農村信用社稽查大隊,以盟市為單位成立稽查中隊,在稽查大隊的授權下開展工作,在各旗縣聯社實行稽查特派員派駐制度,由自治區聯社向旗縣聯社派駐稽查特派員。同時,為保障旗縣聯社稽核人員認真履行監督職責,各級聯社建立了稽核人員登記備案制度,對稽核部門負責人的聘任和變動均須征得上一級稽核部門的同意,一般稽核人員的選拔和調整也須報上一級稽核部門備案,不得隨意調整。
(二)明確各級稽核部門的職責分工
在行業稽核監督體系中,稽查大隊、稽查中隊、稽查特派員的職責和分工各有所側重。稽查大隊工作的重點是組織、指導、監督稽查中隊開展稽核工作;稽查中隊工作的重點是在稽查大隊的授權下組織實施各項稽查任務,指導、監督本轄區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稽核工作;稽查特派員工作的重點是對派駐單位高級管理人員履職行為進行監督。旗縣聯社按照法人治理結構的要求,獨立行使稽核監督權,對理事會負責。同時,信用社專職稽核人員不參與具體的業務經營活動,不承擔各項經營指標任務,專司稽核監督職責。通過明確稽核體系中各環節的職能,形成上下聯動、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促進農村信用社合規穩健的運行。
(三)根據工作需要配足、配優專職稽核人員
各級農村信用社按照“精干高效、責權分明、統一管理、業務獨立、全面監督”的要求,根據管轄營業機構數量、業務量以及交通條件等因素配足配優專、兼職稽核人員。同時,通過采取多種措施提高稽核人員綜合素質,一是完善稽核人員資格認定和準入、退出制度;二是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稽核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稽核人員的業務素質;三是加強稽核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提高稽核人員的政治素質、法制意識和責任意識;四是加強對稽核人員工作業績的考核評比,強化激勵約束機制,落實稽核工作責任制和問責制。
(四)加強規章制度建設
結合農村信用社業務經營和內部管理的實際,對照內部審計準則,組織制定一整套操作規程、制度辦法,主要包括:《離任稽核操作要點》、《信貸業務稽核監督規程》、《會計財務稽核監督規程》、《信息技術稽核監督規程》、《后勤保障稽核監督規程》、《內部風險及控制評估操作規程》、《同級稽核監督辦法》以及《稽核工作考核評價辦法》等,并在此基礎上匯集成一本《農村信用社稽核監督工作手冊》,使之成為農村信用社稽核人員的業務工作指南,使農村信用社稽核監督工作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同時,加大經濟責任審計和離崗審計力度,在劃分責任、突出重點、保證質量上下功夫,堅持“封離必審”和“先審后離”的原則,推進經濟責任審計和離崗審計工作的規范化。
二、更新稽核思路,以科學發展理念統領稽核工作
(一)正確處理監督與服務的關系
對內部稽核工作來說,監督是手段,服務是宗旨,通過監督、檢查、評價,促進農村信用社改善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保證國家的金融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和農村信用社的事業健康發展,充分發揮“一查、二幫、三促進”的作用。
(二)善于用辯證的觀點分析處理問題
稽核工作開展、定性和處理的基本依據是各項法規制度,而正確的稽核判斷除了對照這些法規制度外,還要充分考慮問題產生的背景和單位實際,特別是當遇到某些問題同現有法規制度難以“對號入座”或者法規制度之間相互矛盾時,就要用發展、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得出正確的稽核判斷。
(三)善于發現問題的本質
善于從個別中探尋一般,從苗頭中發現趨勢,透過現象看本質,揭示事物內在規律,把單一的項目稽核成果提升為整體價值,在更高層次上提出稽核建議和意見,為領導決策發揮好“參謀”、“助手”的作用。
(四)強化過程監督
過程監督重在事前防范,把稽核關口前移,側重于事前、事中的監督,通過內部控制的監督評價和合規性檢查,對業務全過程進行監控,找出內部控制上的漏洞和薄弱環節,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建議,督促規章制度的落實,及時將問題消滅在內部,消滅在萌芽狀態。
(五)抓好問題的整改
發現問題、揭露問題、抓好整改,是稽核工作不可缺少的三個步驟。搞好整改是稽核成果的最高體現。一項稽核工作結束后,必須督促被稽核單位認真落實整改意見,強化內部控制,落實管理責任,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六)注重稽核成果的運用
加強稽核成果運用,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稽核服務水平的需要,是推進稽核由傳統向現代轉軌的重要舉措,是提高稽核效率的重要途徑。一是建立稽核結果綜合分析制度,加快稽核成果的開發利用轉化;二是建立和完善稽核成果運用機制,實現稽核成果共享;三是實行“有錯必糾、有責必罰、有查必果”的工作方針,加大稽核體制改革力度。
(七)樹立和諧稽核理念
稽核工作從立項到稽核報告形成的全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發現問題、如實反映、提出建議、溝通一致、及時報告的工作流程。發現問題必須要有證據,不能主觀臆斷;如實反映必須實事求是,不能歪曲或夸大事實;提出建議必須有據可查、客觀公正、符合實際,不能千篇一律、無的放矢;溝通一致必須做到認識統一、心服口服,不能以權壓人、強迫簽證;及時報告必須講求時效,不能拖延誤事。
三、創新稽核方式,提高稽核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一)提高內部稽核科技手段
為適應全區農村信用社綜合業務系統上線運行,自治區聯社加快稽核手段電子化步伐,組織人員研究設計非現場稽核系統,加強非現場稽核方式方法和數據大集中條件下開展稽核工作的研究,將非現場稽核和現場稽核有機統一起來,節約稽核成本,提高稽核工作效率。
(二)加強內部控制稽核評價
內部控制體系是衡量一個金融機構經營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當前,全區農村信用社系統內部控制制度的規范性和可操作性差,隨著新型業務的開拓發展,有的甚至是相互矛盾和沖突,而且內控制度的執行力較差。因此,內部稽核部門積極參與和探索內部控制稽核評價方法,按照中國銀監會《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的要求,緊緊圍繞業務流程再造,積極開展內部控制評價的調查研究,與業務部門協調配合,對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進行全面梳理,找出各環節上的風險點,針對風險點建立明確有效的風險防范和監督管理措施,盡快制定《內蒙古農村信用社內部控制評價暫行辦法》和《內蒙古農村信用社內部控制手冊》等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內蒙古農村信用社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實現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內部控制管理,為下一步實施內部控制綜合評價打好基礎。
(三)嘗試開展風險導向稽核
自治區聯社稽核部門按照銀行業監管機構監管評級結果,將轄內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按其風險程度由低到高的順序劃分為一類、二類、三類等三個檔次。按照不同檔次,實施有差別的稽核檢查。對一類機構,由自治區聯社對其稽核工作進行規劃部署,并實施指導、監督和評價;對二類機構,自治區聯社除負責一類機構稽核的內容外,還負責根據其風險狀況和分布,對該類機構實施專項稽核檢查;對三類機構,自治區聯社除負責一、二類機構稽核的內容外,還負責定期對該類機構進行全面稽核檢查。同時,各級農村信用社內部稽核部門在對被稽核單位的內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評價的基礎上拓寬稽核領域,注重開展事中及事前的風險稽核,分析、判斷被稽核單位的風險點及其風險程度,評估風險識別的充分性、風險衡量的恰當性及風險防范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從而發揮內部稽核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四)抓好后續稽核
為切實落實稽核整改情況,要求各級聯社稽核部門制定后續稽核辦法,進行后續稽核是落實稽核問題整改情況的重要手段,也是鞏固稽核成果的關鍵環節。查而不改,查而不究,將會帶來更壞的負面效果,埋下更大的風險隱患。同時還應加強后續跟蹤檢查,使后續稽核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提高稽核效果。
(五)按時上報稽核材料
各級稽核部門應抓好轄內每季度及階段性的稽核報告和報表的統計、收集、匯總,分析和上報工作,確保上級部門能按時了解轄內稽核部門的工作情況以及信用社經營管理情況,同時針對每個階段稽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逐步提升稽核工作水平。
(六)加強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的過程,實際就是學習和梳理政策規定的過程,也是對制度執行力的檢查過程。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思考,積極探索現行體制下稽核工作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自治區聯社已正式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審計學會的會員單位,要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加強理論研究,指導好稽核實踐,使內蒙古農村信用社稽核工作實現新的、更大的跨躍。
參考文獻
[1]王飛,侯貝貝.商業銀行內部稽核的有效性研究[J].新金融,2006(10).
[2]李淑春.提高商業銀行內部稽核工作效率的思考[J].財政金融,2009(12).
[3]翟苡辰.淺論財務核算中心加強內部稽核監督防范[J].經濟師,2011(1).
[4]丁寶華.試論我國商業銀行稽核監督工作改革與發展[J].新疆財經學院學報,2003(3).
[5]季化敏,劉冬雨.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函待進一步加強管理[J].濟南金融,2006(8).
作者簡介:肖勇(1973-),男,呼和浩特人,本科,研究方向:會計、審計。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