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微型企業的發展在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科技創新、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國微型企業在發展中存在著一些問題,讓它自身的發展陷入困境之中。本文依據調研數據進行分析,并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處理方案。
【關鍵詞】微型企業 發展現狀 發展建議
一、微型企業的定義
微型企業的定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微型企業是指雇員人數少、產權和經營權高度統一、創業成本低、自主經營、以家族式的管理為主,在同行業中不占壟斷地位的經濟組織。狹義的微型企業是指雇員人數在10人以下的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和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以及工商登記注冊的個體和家庭經濟組織。
二、微型企業的現狀
在我國,微型企業在民生方面作用巨大,特別是解決城鎮無業人員、農村剩余勞動力、高校畢業生、國企改制分流人員群體就業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鄉鎮比較多,微型企業成為支撐縣域經濟增長的重要稅收和財政來源。而且它們幾乎都是民營性質,既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和推動者,微型企業的發展推動了所有制理論的創新。
微型企業產業也面臨著自己的問題:結構層次較低;品牌經濟發展落后;生存周期短,企業素質相對較低;等等。它們大多創業初期的環境十分惡劣,融資困難,資金支持不到位,近幾年生產經營成本不斷攀升,加上政策落實不到位,微型企業生存的境況令人堪憂。
三、微型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011年10月1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業發展的金融、財稅政策措施。會議確定,將提高小型企業的公司稅起征點,將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政策,延長至2015年底并擴大范圍。適當提高對小型企業貸款不良率的容忍度。雖然國家為微型企業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但微型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還是日益凸顯出來,微型企業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
(一)微型企業外部環境給其照成的問題
1.生產成本不斷增加。目前有很多因素影響著微型企業的成本增加,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是“人工成本上升”和“原材料價格上升”。近年來經濟膨脹導致物價上漲,使得企業需要的原材料價格上漲,進一步減少了企業的獲利比例。
2.招工難和留人難問題突出。金融危機之后小型微型的企業招工難度明顯增加。由于微型企業沒有工資待遇優勢,發展空間有限,不僅招人難,留人也難。
3.貸款難、稅負重、利潤低。根據調查顯示,微型企業發展最大的瓶頸是資金的問題,因為微型企業的資產規模本來就少,一般都是通過鏈條式的負債來經營企業。當企業轉型或者開拓客戶、產品升級需要資金支持;以企業平臺融資難度大,以個人名義貸款需要當地公務員或事業單位職員作擔保人,外地雇主尤其受限制。
(二)微型企業內部自身發展的問題
1.缺乏管理經驗。一些微型企業因為本身的組織規模小,雇員少,所以雇主一般對其企業沒什么管理模式。而且很多微型企業是家庭式企業,這樣就會導致分工不明確,組織管理效率低下。
2.創新及科研能力不足。微型企業的工資待遇低,被吸引到的雇員的技術素質普遍較低,雇員一般缺少創新和科研的能力。加之企業資金規模小,用于科研創新的基金更是少之又少,這樣直接導致微型企業的創新及科研成果少。
3.經濟結構低。小型微型企業多集中于風險小、利潤低的傳統產業,如制造業。生產產品結構不合理,缺少品牌策略的意識。
四、微型企業發展的建議
(一)對政府的建議
1.搭建服務平臺。小型微型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的建設應該被加速完成,以使服務資源聚集,服務手段豐富,服務功能互補。要盡量減少重復建設,使服務平臺得以物盡其用。
2.完善國家對微型企業的優惠政策并落實到位。由于政策制定主體多元化且出臺政策的時間有先后,難免出現政策重疊,這就必然會造成政策執行者無所適從,進而造成政策執行梗阻或延滯,作為政策受益者的小型微型企業的利益也將受損。政府應盡最大努力完善對微型企業的優惠政策,為微型企業又快又健康的發展鋪路搭橋,讓微型企業實在地感受到國家各種政策的好處,企業上下才會更積極地進行生產與運作,發展壯大企業的規模。
3.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一些地區或某些行業招不到員工,而與之相對的出現就業市場飽和。政府應該創立一個就業平臺,讓各行各業各地區的企業能招到適合的人才,而那些待職的人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
(二)對微型企業發展的建議
1.走產業集聚路線。小型微型企業規模相對較小,資金實力有限,走產業集聚之路可以揚長避短,發揮其相對優勢。若干小型微型企業既可以為該地區主導產業或某一大型企業服務,提供其所需要的不同產品,提升其集體對外談判能力,又可以相互協作。小型微型企業園或微型企業孵化基地的建立,就是為了使微型企業得以集聚,從而發揮其集聚效應。
2.優化微型企業的產業結構。在小型微型企業產業結構優化中,需要注意其生產產品結構的優化,實施品牌策略,提高名牌產品的數量和比重。開發自主知識產權新產品,培育競爭力強、知名度高的名牌產品。保護老字號等傳統品牌加大馳名商標培育扶持力度,提升產品質量、扶持優質產品、加強質量安全保障,增強微型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參考文獻
[1]陳金波.微型企業的就業促進作用[J].商業研究,2009(10).
[2]陳劍林.微型企業理論研究綜述[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
作者簡介:李和慶(1991-),女,白族,云南大理人,西南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2010級稅務專業本科學生;余杰(1991-),男,漢族,四川成都人,就讀于西南財經大學,研究方向:稅務。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