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5月31日頒布的“新36條”即《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近期銀監會又出臺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可見政府對于規范民間資本的決心,但是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仍然存在制度壁壘。文章試圖從提升銀行核心競爭力的角度,分析制度壁壘,并提出對應的政策措施。
【關鍵詞】民間資本 核心競爭力 銀行
一、企業核心競爭力在銀行領域的實踐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于199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公司核心競爭力》一文,文章闡述公司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內部集體學習的能力,尤其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整合多種技術的能力。按照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的觀點,核心競爭力的基本特征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核心競爭力應反映客戶長期最看重的價值,要對客戶的核心利益有關鍵性的貢獻。
其次,核心競爭力必須具有獨樹一幟的能力,并且難以被競爭對手所模仿和替代。
第三,核心競爭力應具有延展到更廣泛市場領域的能力。
先進的業務開展理念與產品多樣化是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與此同時銀行產品的研發離不開資金的支撐,尤其是現代商業銀行為了開展多樣化的資產業務已經走過了從被動負債到主動負債的過程。如今隨著“新36條”的提出,對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提出了明確的實施意見,因此,商業銀行要培育自己的業務發展核心競爭力,就要從資金來源著手,利用強大的民間資本支持開拓業務創新領域,占領市場的至高點。
二、民間資本進入銀行的方式
(一)民間資本可通過發起設立、認購新股、受讓股權、并購重組等多種方式投資銀行金融機構。
(二)允許符合條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等涉農企業,運用民間資本參與農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或參與農村商業銀行增資擴股。
(三)民間資本參與商業銀行增資擴股,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商業銀行重組。民營企業參與城市商業銀行風險處置的持股比例可以適當放寬至20%以上。民間資本參與村鎮銀行發起設立或增資擴股。村鎮銀行主發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為15%。
(四)民間資本可以投入建立投資信托公司、民營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并且發起設立或者參與農村資金互助社增資擴股。
三、引入民間資本于銀行業產生的問題分析
(一)錢袋子效應
民間資本為主體的銀行資本來源渠道比較單一,資本擴張路徑也比較狹窄,銀行經常性增資擴股不現實,特別是還處于發展初期的民間資本,在促進銀行穩健經營上往往缺乏遠見。民間資本一旦業務開展膨脹,而沒有后續資金跟進,就可能產生錢袋子效應,成為民間資本借錢生錢的袋子。
(二)關聯交易風險
注入民間資本的主體銀行因由民間資本出資組建,股權結構相對集中,容易產生家族化管理傾向,從而將貸款發放給自己的內部人員,極易出現違規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的現象,導致銀行的信用風險。
(三)公司治理結構發揮功能缺失
至今由于銀行業的特殊性,以及相關基礎制度的不完善,民間資本參與公司治理方面難有根本性改變,由民間資本組建的村鎮銀行成為了發起行的分支行,不能實現其獨立的法人治理結構。
四、民間資本進入銀行助力銀行核心競爭力提升
(一)充實銀行資本為提升核心競爭力創造資金來源
銀行利率水平較低,導致存款意愿不強,單靠吸收存款支撐資產業務的發展,滯緩了銀行的業務拓展和業務競爭,民間資本的進入恰好增強了銀行的經濟實力,增進了銀行的業務拓展,對銀行業務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銀行資產結構多元化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民間資本對市場十分敏感,對銀行的經營形成一種內在的壓力,同時民間資本的進入改變了銀行資本的結構組成成份,有利于實現其體制的組成改革。私有化的民間資本的進入,更加注重市場規律和法人管理,強化了資產結構多樣化的發展,致力于通過民間資本的進入拓展銀行資產業務更廣闊的空間。
(三)民間資本的進入提升銀行核心競爭力有助于中小企業和農村金融市場融資
1.助力中小企業融資
民間資本進入銀行,可以給銀行注入新鮮的血液,增高民營資本在銀行股權中所占的份額,使其可以更加清晰明了的定位自己的市場,同時保證了銀行有能力去解決當前急待解決的民營性質的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2.助力農村金融市場融資
由于我國農村金融缺位,農村經濟往往依賴民間信貸籌措資金,存在一定程度金融風險。民間資本進入銀行,可以促進建立起為農村經濟服務的中小型銀行類機構,推進農村經濟發展,解決農村市場融資難題,及時阻止民間借貸的不良效應。
五、合理引入民間資本于銀行業的相關政策措施
(一)完善法律制度
雖然國家不斷出臺政策文件,放松壟斷性行業的進入管制,但所有這些都是停留在政策文件和部門規章的高度。完善法律制度要重點加強對民間資本產權保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設。
(二)加強金融監管
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規中對于社會中介組織在銀行監管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非官方的市場化金融社會中介服務組織在整體銀行監管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確立銀行年度計報表的外部審計為銀行的法定義務,加強市約束力量的建設,從而保護銀行各相關方的利益。
(三)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制定民間資本參與銀行公司治理結構的規范,逐步放寬民間資本參與公司治理結構的限制,按照董事會、股東大會、監事會三權分離的原則,優化民間資本進入銀行后的法人治理結構,最終實現民間資本控制經營的銀行。
(責任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