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會計報表應該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但實際生活中,企業為了某種目的而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利潤操縱。本文從企業利潤操縱的三個主要動機入手,從六大方面對企業常見的利潤操縱方法進行了初步的會計分析,并給報表使用者提出了一些強化分析的措施與對策建議,以期對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有一個更加清醒、正確的認識。
【關鍵詞】利潤操縱 會計分析
企業會計報表是綜合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書面文件,編制和提供會計報表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達到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現有和潛在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機構都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報表能夠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種種目的,運用各種手段人為操縱企業實現的利潤,蓄意粉飾會計報表。
一、企業利潤操縱的動機
(一)為取得良好信貸評級而粉飾會計報表
有的企業為了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取得良好的信貸評級,以獲得信貸資金和優惠條件,不得不偽造企業利潤,使報表尤其是使銷售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等指標好看。
(二)為融通資金或維持上市資格而虛增利潤
上市資格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受利益驅動,一些業績達不到標準的企業不得不通過利潤包裝來實現上市目的。一些公司上市后,也往往通過利潤操縱,營造業績連續增長的預期,達到自己再融資圈錢的目的。
(三)為規避所得稅而調節利潤
有的企業為了偷稅、漏稅、推遲納稅時間,便會故意少計收入,多計成本,虛列支出,隱瞞利潤。也存在著一些企業,為了能夠籌措到足夠的資金,不惜虛報利潤,多交所得稅,而這部分所得稅往往又通過地方政府的稅收返還形式返還給上市公司。
二、企業常見利潤操縱方法
(一)通過掛賬處理進行利潤操縱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但有些企業為了達到利潤操縱的目的,通過多種掛賬等方式降低當期費用,虛增利潤。
1.往來款掛賬
有的企業為了業績增長,有時虛增銷售,虛列應收賬款;有時預收賬款也常常被用來隱藏銷售和利潤。再有,其他應收、其他應付款這兩個報表項目常常被企業用作“垃圾桶”和“利潤調節器”來操縱公司的利潤。
2.待處理財產損失長期掛賬
企業在清查財產過程中查明的各種財產盤虧和毀損的價值,不少企業仍然有意不在當期處理,通過掛賬達到虛增利潤之效果。
3.在建工程長期掛賬
一些企業在建工程完工而不及時進行竣工決算,長期不結轉固定資產,少提折舊;另一方面,在建工程長期掛賬,其借款利息就可計入在建工程成本,減少當期財務費用。這樣就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虛增利潤。
4.待攤費用或長期待攤費用長期掛賬
一些企業為了某種目的,將本應內攤入有關科目,計入當期損益的費用少攤、甚至不攤。
(二)通過變更折舊方式進行利潤操縱
這是較為常見的手法之一。固定資產在企業資產價值中占的比重比較大,折舊費在企業營業成本中占據重要地位,金額較大,比較容易達到粉飾報表的目的。同時,變更固定資產折舊方式只會影響會計利潤卻不會影響應稅利潤,對企業現金流量也不會產生影響。
(三)通過關聯方交易進行利潤操縱
此種交易常常與大股東和上市公司之間利潤操縱密切相關。
1.通過關聯方內部轉移定價
上市公司往往利用關聯方之間的購銷活動進行利潤操縱。他們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場價格的方式進行內部交易,達到增加收入、降低成本、虛增利潤的目的。
2.利用稅率差異
有的公司利用關聯企業間所得稅稅率差異,調節利潤,采取從低稅率企業高價購買產品或加工勞務并向其低價銷售材料,從而將利潤轉移到稅率較低的公司,達到規避企業所得稅的目的。
3.轉嫁費用分擔
上市公司與關聯方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通過操縱與關聯方之間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任意調節上市公司費用交納標準,或者由關聯公司代替承擔上市公司的費用,以達到轉嫁費用、調節利潤的目的。
4.資金拆借
現實生活中,上市公司與關聯方之間資金往來和拆借的現象比比皆是。上市公司向母公司或其關聯方按照約定的高額利率收取資金占用費,某種程度上造成一些企業利用關聯方互相拆借資金而調節利潤。
(四)通過跨期進行利潤操縱
不少企業利用時間差來調節利潤,即選用不當的收入、費用確認方法,混淆會計期間,將收入、成本、費用提前或推遲入賬,這也是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操縱利潤的方法。
1.跨期收入
主要體現在提前開票,跨年度時點確認虛假收入,掛在應收賬款;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為達到當年少繳稅目的,隱藏部分收入,推遲開票,將營業收入藏于預收賬款中。
2.跨期費用
一些企業常常故意在年末將當年發生的、本應計入當期損益的費用,壓在那兒,不進行及時入賬,掛個人往來。費用任意遞延,以減少當期費用進行利潤操縱。
(五)通過變更股權投資核算方法進行利潤操縱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長期股權投資按持股比例可使用成本法和權益法兩種方法核算投資收益。很多上市公司,肆意變更股權投資核算方法,操縱會計利潤。
(六)通過其他方法進行利潤操縱
1.調整存貨計價方法
企業為完成本期利潤指標,任意改變存貨發出核算方法。更有甚者,有的故意虛列存貨,或隱瞞存貨的短缺或毀損。現實生活中,有的企業應該分產品品種明細歸集和核算的生產成本,干脆混在一起,隱匿并作為蓄水池,把“生產成本”這個會計科目作為企業利潤的調節器。
2.利用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充分體現了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并做到與國際慣例接軌。有些上市公司濫用謹慎性原則,或是多提資產減值準備隱瞞利潤,或是少提資產減值準備虛增利潤,使利潤在不同會計期間轉移。
3.利用債務重組
《企業會計準則》確認債務重組損益以及對非現金資產抵債業務引入“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就為上市公司通過債務重組操縱利潤提供了可能和空間。
4.關聯交易非關聯化
某些上市公司為了擺脫國家法規的規定,達到一定目的,通過各種辦法安排和改變股權結構,致使一些關聯交易從表面上看完全是兩個獨立法人之間的交易,從而將實質性的關聯交易轉化為非關聯交易。
5.非貨幣性交易貨幣化
上市公司往往將實質性的非貨幣性交易進行貨幣化處理,從而堂而皇之地將非貨幣性交易演變為貨幣性交易,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
6.選用不當的借款費用核算方法
在實際工作中,不少上市公司通過濫用借款費用的賬務處理,將應計入損益的借款費用資本化處理,虛增利潤。
7.調節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
現實情況下,上市公司很容易根據自己的需要劃分無形資產的研究和開發兩個階段,決定費用化和資本化的分界點,輕松地達到進行操縱業績的目的。
8.利用財政補貼、稅收返還
地方政府援助成為不少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粉飾財務報表的重要手段。而且一些公司也因此實現了扭虧目標。
三、強化分析的措施與對策建議
綜上所述,企業為了達到其種種目的,有充分的空間并利用多樣的方法來調控利潤,那么會計報表的使用者更需要練就火眼金睛去偽存真。不僅要看利潤表的數據,而且要看利潤的計算過程;不僅要看利潤的數量,而且要看利潤的質量;不僅要分析利潤表,而且要結合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分析,更要進行企業利潤操縱的全面、綜合的會計分析。
(一)加強重點會計科目發生額和余額分析
對掛賬科目,注意檢查其來龍去脈,檢查相關合同,結合往來詢證,分析其業務的真實性、合法性,對異常現象要加以懷疑和合理性分析。
(二)加強財務指標異常分析
從各項指標中分析其變現能力、資產管理能力、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并注意報表各要素結構比分析、與歷史水平縱向比較分析,看關鍵指標是否存在異常。對異常指標要著重加以分析。
(三)加強業務全流程循環測試分析
要加強對企業主營業務實物流轉和成本流轉的比對分析,了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流程,通過對銷售循環、采購循環、生產循環等一系列循環進行全流程循環穿行測試,以驗證企業經營業務和報表利潤的真實性、合理性。
(四)加強企業現金流量表分析
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進行評價時,還要結合現金流量表對企業盈利情況進行分析。一個真正運作穩健、良好經營的企業,其現金流量應該與其利潤是相互匹配、相互映襯的。
(五)加強綜合評價分析
投資者除了對報表信息和財務指標分析外,還應當從更多角度進行綜合評價。如與同行業水平進行比較分析、擴大信息觀察的時間范圍、縮小利潤操縱的應用空間。此外,企業發生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時,更要重點關注關聯交易的定價、待重組資產的質地。
(六)加強注冊會計師審計報告閱讀分析
通過閱讀注冊會計師審計報告,可以了解注冊會計師對企業年度會計報表發表的審計意見,如發表保留意見或者非標準的無保留審計意見,則要引起警惕,關注可能發生的利潤操縱。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10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張嫻妮.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識別和治理[J].求實,2008年第01期.
[3]馬國清.上市公司年報粉飾行為的經濟學分析[J].財會研究,2004年第07期.
作者簡介:徐曉萍(1974-),女,江蘇南通人,漢族,本科,財務經理,會計師,研究方向:財會、金融。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