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汽車行業的活躍,經營汽車保險的保險公司越來越多,而發生在汽車保險上的詐騙案件也層出不窮,汽車保險在我國占財產險的比重非常大,因此汽車保險詐騙如不及時加以控制將會危及整個保險行業的經營穩定性。本文將從微觀經濟學中解決“委托—代理”關系以及非壽險NCD系統的角度出發探討汽車保險詐騙問題。
【關鍵詞】騙保 委托—代理 NCD系統
一、我國汽車保險詐騙問題的現狀
近年來,汽車行業飛速發展,我國的汽車保有量,特別是家用轎車保有量持續不斷的大幅提高,這給保險行業的汽車險保費收入帶來了巨大增長,但同時汽車險保險詐騙也隨之增長,這無疑增加了保險行業經營的不確定性,對保險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對汽車保險市場健康發展帶來巨大挑戰,并且對社會誠信構成了巨大威脅。
汽車保險詐騙的具體情形很多,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未發生交通事故,但憑空編造交通事故,騙取保險賠償;二,發生交通事故,但不在理賠范圍內,投保人采取冒名頂替、延遲報案時間、改變發生地點等方式,騙取保險賠償;三,發生交通事故,但通過偽造把損失情形夸大,騙取保險賠償。
另一種分類方式,按照詐騙參與方分類:一,投保人詐騙;二,投保人與修理廠聯合詐騙;三,投保人、修理廠和核保人員聯合詐騙。
二、解決汽車保險詐騙問題的策略探析
對于汽車保險詐騙問題,應從各個層面全面突擊,綜合治理:
(一)公眾對保險的認識層面
由于我國保險業的發展還不夠成熟,目前部分公眾對保險的認識還不夠深,認為參加保險如果得不到賠償就是等于吃虧,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寄希望于通過保險賠償騙取非法利益。因此通過宣傳手段讓社會公眾對保險有一個理性的認識,是預防汽車保險詐騙的重要措施。
(二)法律政策層面
保險詐騙行為是投保人、被保險人或收益人以非法占有保險賠款為目的,采取各種欺詐手段,騙取保險人賠款的違法犯罪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09年修訂)第一百七十六條對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鑒定人、評估人、證明人的保險詐騙行為作出了明確規定。因此,在法律層面,一方面要加強相關法律的完善和宣傳,使投保人對汽車保險詐騙行為的后果有著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需要保險公司加大同執法機構的合作深度,對汽車保險詐騙行為以沉重打擊,打消犯罪分子的僥幸心理。
目前還存在這種現實問題,一些保險公司在對待汽車保險詐騙案件的過程中,一部分案件由于保險公司顧及與投保人更廣泛、更長遠的合作利益,對已發生的詐騙事實避開法律途徑,而選擇私下簡單處理。同時利用法律途徑解決汽車保險詐騙案件需要考慮到收集足夠的證據、上訴等成本,最終放棄法律手段。這些現象無疑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汽車保險詐騙風氣的蔓延。因此保險公司自身要樹立運用法律手段處理案件的意識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建立健全汽車保險詐騙案件處理的程序性,減少利用法律手段處理汽車保險詐騙案件的成本。
(三)行業層面
解決汽車保險欺詐現象是整個汽車保險領域共同面對的難題,任何經營汽車保險的保險公司都難以獨善其身,因此應該加強行業層面的合作,共同打擊汽車保險欺詐行為,在整個行業范圍內,建立修理廠黑名單以及投保人誠信檔案,實現全行業共享。
(四)保險公司層面
保險公司是處理汽車保險詐騙問題的主體責任方,應從公司治理和全面風險管理的層面,完善處理汽車保險詐騙問題的機制。
首先從治理保險公司職員的角度來看。從公司治理的角度,公司職員與修理廠和投保人聯合欺詐保險公司,這一現象屬于“委托—代理”關系的問題,其產生的根源是信息不對稱,保險公司不能有效地監督其職員的行為,其職員可能不惜以犧牲公司的利益為代價來換取自身利益。職員并不承擔其行為的全部成本,而且可以從其行動中獲得更大的自身利益,因此,“委托—代理”關系的問題實質上就是激勵問題。
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從如下幾個角度考慮:第一,完善監督機制,對一個案件的核賠過程應由不同人員共同完成,同時事后對案件的復查、抽查機制以及舉報機制。第二,完善激勵機制,以同類案件平均賠付率等為指標,評價職員的工作業績,以此為依據對其進行獎懲。第三,利用信譽租金,對職員的欺詐行為進行全行業通報,以加大其違法犯罪的成本。
然后投保人欺詐行為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每個保險公司可以仿照車險的無賠款優惠折扣系統(即NCD系統)的原理,建立無欺詐記錄優惠折扣系統。對誠信記錄好的投保人續保時打折扣,對誠信記錄不好的投保人續保增加保費。
初始狀態為全額保費,如果每N年,誠信檔案沒有一次欺詐記錄,則上升一個等級,當上升到最高等級后還是沒有欺詐記錄就仍停留在最高等級,無論在任何等級如果又一次欺詐記錄,則直接回到1.2這一等級。
汽車保險欺詐優惠折扣系統可以增加投保人違法犯罪行為的后續成本,從而減少或避免欺詐行為。
總之,防止汽車保險詐騙應從公眾認識、法律政策、保險行業以及保險公司各個層面全面結合,綜合治理,才能起到顯著作用。
作者簡介:龐紅剛(1985-),男,四川達州人,西安財經學院2010級統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統計。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