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統計分析是統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是企業制定生產計劃、發展戰略和規劃的主要依據。從企業經濟運行分析的角度來看,統計分析必不可少。本文從企業經濟運行分析出發,探討統計分析在其中的應用情況,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統計分析 企業經濟 運行分析 應用
管理指標是企業經濟運行分析的起點,通過對指標分析,查找其中的異常,并逐步的揭示這些數據后企業中存在的經營管理問題,最后提出改進、落實和完善的對策。統計分析就是對收集到的數據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并解釋的過程,是對數據進行定量處理的理論與技術。本次研究對統計分析進行概述,并就企業經濟運行分析中的統計指標、分析方法、注意事項等進行總結研究,分析在企業經濟運行分析中的應用,詳細情況見下:
一、統計分析
(一)統計分析的概況
統計分析是運用統計方法,聯合分析對象,從定量和定性的結合上進行的研究活動,也就是在一定選題下,將分析方案設計、資料都集合整理而展開的活動,較為系統、完善的資料是統計分析的必要條件。統計分析的最大特點就是運用統計方法、定量與定性的結合,在這個活動中,提供有價值的統計分析報告是最終的目的,而分析過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確定統計指標
針對統計信息提供的大量統計數據、指標進行篩選是統計分析的首要活動,需要根據統計分析的目的、任務要求以及在信息當中發現的問題而定,在這期間,可以選擇能夠反應整體或是一部分工作情況的宏觀指標,或者是選擇主要的工作質量指標,或者是選擇變化幅度較大、出現異常情況的指標,或者就是根據企業關注的指標進行。統計指標確定后,需要采用統一規范或通用指標進行,這樣可以方便進行縱橫向的比較,同時要確定標桿,也就是企業預算指標、過往的平均值,或同行業內先進企業的經營值,且需要剔除不可比因素,標桿要具有可比性,避免統計分析結果做出錯誤的判斷,引發錯誤的決策。
2. 統計分析的方法
統計方法從運用而言,可以分為經驗方法和數學方法,前者是長期活動后與實踐經驗相關的相關方法,較為便捷,但不嚴謹。后者包括數量比較法、分組分析法、指數及因素分析法等較為科學,其結果更加嚴謹。現代統計分析主要運用的就是比較法、因素分析法和綜合評價法,詳細情況如下:
①比較法
比較法是根據企業統計分析的不同目的進行的分析方法,包含不同的對比方法,如橫向對比(評價企業管理的相對水平位置)、縱向對比(評價企業管理發展的程度、速度和趨勢)、標桿對比(評價與標桿值的差距),這種統計分析方法結果多較為籠統,可以分析出企業發展的位置、發展程度,與其他企業的差異等。
②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多元統計分析的分支,也是統計分析中較為重要且實用的方法,是通過指數體系分析現象變動中各個因素的影響程度,與比較法相比,這種方法更為詳細,運用指數的變化分析不同因素間存在問題。分析過程中包含了差額分析、連環替代、指標分解和定基替代法。因素分析可以通過數學方法對可觀測的事物完成分析,包括該事物在發展中的外部特征及聯系,完成從里到外的去偽、去粗處理,得出客觀本質的概況,同時,這種分析方法還能將復雜進行簡化,并保持基本信息量,結果較為嚴謹。
③綜合評價法
企業管理活動往往具有很多的指標,而這些指標也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統計分析當中需要將這些因素進行互相聯系,串聯后進行分析,綜合評價法就是針對這種情況出現的統計分析方法,也是企業經濟運行分析中常用的統計分析方法。由于企業每個指標中的每個因素都可能存在問題或改良,所以在分析中需要對企業的所有指標進行收集和分析。
從本質上而言,這種分析方法就是對同一事物內部構成的變化出發,分析該事物中的相互關系,完成結論并提出管理建議。在分析當中,通過對事物構成的因素或特點,進而達到認識事物、分析事物規律和變化原因,并最終提出建議。如分析指標中存在維修費用升高,那么在這期間需要考慮分析形成因素中的互相聯系因素,包括事物和事物規律中存在的零件費用上漲、或是保養不足等因素,之后需要分析其原因所在,人為造成或客觀形成,如維護人員問題、維護開支不足等,最后針對該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統計分析需要進行的不僅僅是數字,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數字,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對研究對象進行認識,尋找相互關聯因素,分析完成事物原因所在,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這就需要熟悉和掌握研究對象的相應知識。發現問題是統計分析的前提,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才是其目的。
二、統計分析在企業經濟運行分析中的應用
統計分析的整體過程就是完成統計設計、調查、初步整理統計資料,進而對客觀現象的特點取得一定認識,然后完成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質、內在及發展變化規律,最后得出進一步深化認識,找出事物存在的問題,這也就決定了在企業經濟運行分析中統計分析的重要性。企業經濟活動可能存在著不同的問題,在同一時期內可能存在著較多的制約因素,或是在不同時期存在不同的問題,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管理者需要對企業完成有效管理就必須根據所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達到企業經濟發展的目的。
企業經濟運行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企業產品生產的科技含量、能源損耗等,都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在統計分析當中,對企業及同行業的科技進步程度、能源消耗進行分析,并對企業提出一定的建議可以有效的提高企業經濟發展進程。如某企業產品銷售量與目標數量存在很大的差異,同期產品與同行業企業產品單價相比較高,那么在企業中可能存在生產設備落后、科技含量較低,或是生產當中能源損耗較大,形成能源浪費,那么統計分析就需要通過綜合比較方法進行聯合分析,為企業提出改進生產設備、加強科技研發投入,引進新型能源或是器械,降低企業產品生產成本,增加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從而實現企業經濟運行發展的目的。
除此之外,企業發展同樣需要統計分析,在這種應用當中,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企業預測當中的應用
經濟運行中的波動和差異都是客觀存在的,因此企業在經濟運行當中需要統計分析進行預測,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對年度、季度統計,完成靜態、動態分析預測,首先確保企業發展當中的目標管理及考核有效,并根據企業的計劃目標和過往數據指標分析,尋找差異,最后根據企業總體規劃及行業存在的特殊性使用預測模型完成對企業預測的目的。
(二)企業決策中的應用
在企業決策中,包括企業的管理和經濟運行方面,統計分析可以對企業相關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包括市場需求及供給能力等,涵蓋產品市場購買力、產品潛在和市場需求、品牌度、訂單滿足率、消費偏好等,最終判斷企業的盈利空間,供需關系等,提出企業管理中的決策建議。
同期,如上所述,企業的經濟運行活動與社會市場存在必然聯系,企業的經濟收益與居民的消費能力成正比關系,如果統計分析中居民CPI下降,及購買方沒有達到企業預期目標值,那么統計分析就需要對企業經濟運行提出降低產品單價、降低目標利潤等建議,同時,在企業成產中降低生產量,避免造成企業產品堆積,形成資金停滯,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
最后,企業產品的銷售問題對企業具有巨大的影響,而面對這種情況,統計分析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對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如產品滯銷,需要查找不同因素間的關聯,包括產品價格、交貨情況、產品質量等,針對性的提出企業解決決策。
(三)企業過程分析及階段分析控制中的應用
對企業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決策建議后,其方案的實施中會出現一定的不可知狀況,統計分析可以對在此當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或是階段分析,采用統計數據,定期分析計劃完成的進度情況等,如發現問題,需及時提出針對建議,使用對比分析法,對階段結果進行分析,提高指標完成率。
三、結論及建議
統計分析是經濟運行分析的方法和手段,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出改進企業管理的建議,在企業經濟運行分析中統計分析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需要針對企業的不同特性完成認識、掌握并分析。企業需要統計分析解決企業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而統計分析工作建立在企業需求的前提之上,因此,在這個過程中,統計分析必須要客觀、時效,實事求是也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從服務角度出發,為企業的經濟運行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決策建議,完成企業發展與統計工作相互依存的良性循環,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裴俊岐.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統計與咨詢,2009,5(05):32-34.
[2]曹慧芳.創新統計分析工作強化統計服務功能[J].科技經濟市場,2009,6(12):45-47.
作者簡介:趙颯(1974-),女,湖南人,本科,統計師,經濟師,任職于廣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