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建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一直是國際社會非常關注的問題。本文從重構國際金本位制的視角分析了此方案的優勢和可行性。
【關鍵詞】國際貨幣體系 改革 國際金本位制
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如何建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一直是國際社會非常關注的問題。當前國際貨幣體系存在其內在缺陷,主要表現在:主權貨幣作為儲備貨幣存在內在缺陷及浮動匯率制度嚴重缺乏穩定性。國際金本位制的優勢興許恰好可以彌補當今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
一、國際金本位制的優勢
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當銀行業頻頻告急,股市暴跌的時候,我們卻看到一個現象:國際現貨黃金多次突破1000美元/盎司的整數關口。此外,盡管牙買加貨幣體系規定黃金非貨幣化,黃金與貨幣脫鉤,不再是各國貨幣的平價基礎,也不能用于官方之間的國際結算,但黃金在世界貨幣中的作用并沒有消失。首先,各國紙幣與黃金的客觀聯系始終存在。即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規定黃金不再作為貨幣定值的標準,但黃金仍舊是唯一的、真正的價值尺度。其次,黃金仍舊是國際結算的最后清償手段。黃金的作為國際支付手段的作用,并不是表現在每一項國際支付上,而是表現在平衡國際收支差額時的最后清償手段上。黃金的這一作用不會被各種貨幣符號所代替。雖然黃金已被宣布為“非貨幣化”,但所有的國家都離不開黃金,黃金在國際儲備中仍占據著相當的比重。
從歷史上看,國際金本位制是迄今為止最為穩定的國際貨幣制度。首先,有利于維持對外價值和對內價值的穩定。一方面,各國匯率只能在鑄幣平價上下一定限度內波動;另一方面,各國發行貨幣都以一定黃金作保證,可以限制紙幣濫發,抑制通貨膨脹。其次,在金本位制下,沒有匯率管制和貿易及資本流動控制,有利于自由貿易和資本的自由流動,促進各國的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第三,國際收支存在自動調節的鑄幣價格流動機制。此外,黃金天然的價值尺度職能、世界貨幣職能以及超主權性賦予了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優良特性。金本位制的優勢恰好彌補了當今國際貨幣體系由主權貨幣構成儲備貨幣、匯率頻繁波動,國際收支調節乏力等缺陷。
二、重構國際金本位制的可行性
國際金本位制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歷史上它的崩潰存在外在和內在原因。外在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從各自的國家利益出發,開始追求獨立的國內經濟政策,不再遵循“游戲規則”。帝國主義國家的對外侵略,使世界上的黃金集中到少數國家手中;一戰的爆發,一些國家為了準備戰爭,政府支出劇增,大量發行銀行券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使黃金的自由兌換越來越困難;經濟危機時期,為了防止黃金大量外流,各國紛紛限制黃金的自由流動。另外一個外在原因是某些主要國家的黃金平價制定不合理。它的內在原因是貨幣的供應受到黃金數量的限制,隨著經濟增長和國際貿易的發展,黃金的供應量不能滿足經濟增長的需要。
在現行條件下,金本位制的一些缺陷是可以克服的。
首先,黃金的供應量不能滿足經濟增長的需要的問題在支付手段不斷改善以及金融創新不斷涌現的大環境下是可以克服的。這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論證:
1.從鮑莫爾——托賓的存貨分析模型:在任何時候,家庭為了滿足購買需要,總會以貨幣形式持有部分財富。選擇以貨幣形式持有財富,家庭將損失持有生息資產的收益,而選擇以生息資產持有財富,家庭將面臨將生息資產轉化為貨幣的交易成本。理性的家庭將會選擇適當的貨幣持有量,使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和資產轉化的交易成本保持平衡。所以家庭的真實貨幣需求為:M/P=(bQ/2i)1/2
(其中,Q為產量收入,i為利率,b為資產轉換的交易成本)。
從以上模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是“貨幣持有量的規模經濟”。隨著產量收入Q的增加,貨幣的意愿持有量雖然會增加,但是貨幣需求的增長速度小于產量收入的增長速度,所以產量收入的增長將導致貨幣需求對收入比例的下降。即隨著經濟的增長,雖然產量收入規模擴大,但人們的真實貨幣需求余額增長的速度慢于產量收入增長的速度。第二,隨著金融創新的大量涌現,人們開始越來越多的使用信用卡、電子貨幣和依靠網絡進行清算。傳統的現金傳遞、電報匯款和郵遞已被全球電子資金轉賬系統(SWIFT)所取代。金融創新降低了流動性較差的生息資產轉化為貨幣的交易費用,意味著b的數值下降,從而大大降低了真實貨幣需求余額。綜上:雖然經濟增長速度增加,但是由于貨幣持有量的規模經濟,特別是金融創新的大量涌現使得人們的真實貨幣需求的增長速度小于經濟增長速度。
2.根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金屬貨幣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它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由于黃金這種商品的特殊性,隨著黃金開采數量的增加,黃金的開采將會變得越發困難,所以生產黃金的勞動生產率將會逐步降低,使得黃金內在價值升高。同時,生產其他商品的勞動生產率隨著科技進步會逐步提高,所以單位貨幣的含金量應該根據情況進行重新制定,而鑄幣平價也會隨之改變。這樣,就不會出現黃金的供應量不能經濟增長的需要的問題。
當然,金本位制的實施還依賴各國之間的國際合作。在新的國際經濟背景下,我們不可能完全照搬以前的金本位制,而是要建立一種適應全球化要求的國際金本位制。這種新的國際金本位制是不受任何國家政治經濟實力影響干預的、穩定的、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的嶄新的國際貨幣體系。
參考文獻
[1] 衛素華.布雷頓森林機構60年:中國視角的IMF評估及政策建議[M]. 三聯出版社2007年版,第91頁.
[2]張云,劉駿民.國際貨幣體系重建規律和演變原則[J].上海金融,2009(01).
[3]衛青.論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對重構國際金本位制的思考[D].南京理工大學,2002.
[4]馬燕玲.國際貨幣體系面臨的改革問題[J].金融與經濟,2002 (07).
(責任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