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西方競技體育文化的沖突與互補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對中西方傳統體育文化的對立與統一以及矛盾的存在對各自發展的意義進行了理論探討。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西方競技體育;中西方傳統
[中圖分類號]G8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2)24-0075-02
文化總是與一定的社會發展和生產方式相聯系的,社會發展決定了文化的發展。隨著歷史的演變、體育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源于古希臘、古羅馬的西方傳統競技體育文化與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存在著明顯的沖突與矛盾,研究與探討中西方傳統體育文化的沖突與互補就顯得非常有其必要性。
一、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與西方傳統競技體育文化的沖突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西方傳統競技體育文化是世界文化中兩個根本不同的體系,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以前,兩者是各自獨立存在與發展的,沒有明顯的沖突與融合。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西方列強炮艦政策下新航路的開辟和國際間交流的日益頻繁,特別是由于西方列強在近代中國的侵略和擴張,使得兩種文化的沖突和斗爭日益加劇,兩種文化開始正面交鋒,它們在交流中的對立是絕對的。
(一)文化與體育價值觀的差異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源于“天人合一”、陰陽、五行與八卦等理論,而西方傳統競技體育文化以西方哲學為基礎,在重外在、重分析、重與大自然抗爭等觀念的指導下形成和發展。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整體觀注重人體自身的統一性以及人體與自然界的和諧,帶有某種類似經驗性、直覺性、模糊性的特質,而西方傳統競技體育文化觀則注重科學實驗、解剖學、生理學以及現代醫學等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另外,前者強調節奏、韻律、神韻、內涵、和諧,重朦朧、抽象、含蓄之美;后者則強調陽剛的力量與速度,注重外在與形體之美。
(二)對體育活動方式手段認識和理解的差異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一貫向著娛樂性、表演性、禮儀性的方向發展,注重個人修養,形成了以追求自身強健和延年益壽為目的的民族內向性格,融入了以身心合一、動靜結合導引養生與武技的發展,但是體育運動中的競爭性卻逐漸減弱了;西方傳統競技體育文化始終向著競爭性、驚險性、公開性、健美性等方向發展,強調更快、更高、更強,忽視了競爭中的道德教育,容易產生血腥與暴力。前者追求的是“健與壽”,而后者追求的是“強與險”。
(三)對待競技體育的態度與勝負觀的差異
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對競技結果的態度與西方傳統體育文化迥然不同。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認為,從事體育活動旨在精神的培養和防病、祛病、延年益壽,這種作用主要靠自身的修煉與領悟來完成,而不是借助外力,更不是通過與他人的較量來實現,表現出自娛性的特點。這和西方體育文化追求更快、更高、更強,追求對抗和競爭,注重勝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中國民族傳統文化提倡“勝固可喜,敗亦無憂”。無論勝負都是對人生的一種體驗、一種磨礪,都可以對人格的完善起一種促進作用,因此,勝負在對人的內在精神氣度的培養上其價值是等量的。而西方傳統競技運動則提倡競爭,提倡超越對手、超越自然障礙,表現為重人體外在勝于重人格內在,注重人體本身的價值,通過人的肌肉運動,在各種力量的交匯中實現完美人體的塑造,進而追求理想人生的實現。其活動是在相互較量、相互比較的過程中完成的,競技場上的姣姣者被視作偶像,被人們頌之為英雄。在西方體育文化看來,競技場上的結果、成績、名次直接影響到做人的價值以及人本身的尊嚴,成績的好壞是成功與否的標志。
二、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西方傳統競技體育文化的互補性
體育文化的產生是一個長期孕育與演變的過程,其發展更是一個長期積累、選擇、變異、沖突、交融、定型的過程,由于體育文化是一個動態的社會存在,所以,中西方傳統體育文化在相互交流的同時,必然會相互吸收融合對方文化中的精粹部分。
(一)對倫理與道德觀念的追求
隨著市場經濟與對外開放的進一步發展,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出現了勃興。在新的政治、經濟環境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必要注入新鮮血液,因此,西方傳統競技體育文化中的追求競爭與實現自我價值的觀念逐漸成為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追求。與此同時,西方也有一些學者開始致力于東方體育文化精神的研究,試圖從東方傳統的處世之道和養生方法中得到有價值的啟示,尋求解脫之道。
(二)相互借鑒和移植對方的優秀運動項目
中國傳統民族體育運動項目包括氣功、武術、龍舟、放風箏、打秋千等,開始被西方借鑒和移植,從而打破了西方競技壟斷的局面;而源自西方的體育運動項目包括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田徑等項目已經深入人心,被中國普通大眾所接受。
(三)中國傳統養生思想與西方競爭觀念的互補性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生命觀、健康觀以及與此相適應的保健體育觀念,蘊涵著許多有關人體科學的豐富內容,包含身心統一、內外協調、動靜結合等諸多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對于指導新世紀人類的健身活動,仍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而西方傳統競技體育文化所表現的競爭等觀念又和現代社會的需要是相吻合的,逐漸地被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認可和接受,中國民族傳統養生思想與西方傳統體育競爭觀念存在著很強的互補性。
三、 中西方傳統體育文化之間矛盾存在的意義
(一)體育事業發展與進步的動力
任何一個民族文化的產生與發展都無法獨自置身于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之外,文化的產生從一開始就是交流的產物,體育文化更是如此,是一種需要人們廣泛參與和交流的休閑文化,在交流中吸收對方的文化精粹,為自己所用,從而推動了世界體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例如,西方的傳統競技體育文化籃球、排球、足球等體育項目備受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青睞,極大地促進了人民的身心健康,促進了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二)維系體育文化發展的延續性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5000年發展歷程的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不曾有過中斷的文明,頻繁的內部與外部之間的文化交流是中華文明保持勃勃生機的重要保證。雖然,中西方傳統體育文化之間的交流從開始到現在只有幾個世紀的時間,但經過不斷地碰撞磨合,不僅各自有效地汲取和補充了新鮮的血液,兩者文化的生命力也大為加強,從而有力地保證了各自體育文化的有效延續。
(三)調節各地區體育的平衡發展
各地區自然地理條件以及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差異使得世界體育文化的發展很不均衡,中西方傳統體育文化之間的不均衡則更為明顯,中西方傳統體育文化之間的對立統一對于調節這種狀況具有積極意義,兩種體育文化各自汲取對方精華,吸取和借鑒對方的經驗與教訓,取長補短,相輔相生。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經過與西方傳統競技體育文化的交流與碰撞,開始注意自身與對方所存在的差距,著手促進民族地區體育產業的發展,經過和其他產業如旅游業等的聯姻發展,中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取得了長足進步,為力爭達到與西方體育文化的平衡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四、對中西方傳統體育文化對立統一的辯證認識
不同類型和模式的體育文化由于其價值觀念的不同會發生沖突,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體育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并不是暢通無阻的。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西方傳統競技體育文化之間的對立統一是客觀存在的,兩者之間的沖突是集區域性、時代性、民族性、階級性、集團性等多種因素的綜合體。
中西方傳統體育文化由于各自發展水平的不同,西方傳統競技體育文化必然會對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形成沖擊,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必須做出多方位的調整才能應對西方傳統競技體育文化的挑戰,找到兩種文化發展的最佳結合點,有效地利用中西方傳統體育文化的內在統一因素,這將有利于消除和減少兩者沖突所帶來的負面因素,促進各自健康、有序地發展。
五、結語
由于歷史的原因,西方體育長期占據著學校和社會的主要陣地,民族傳統體育卻被排斥和忽略,使得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長期得不到有效發展和廣泛傳播,在推進全民健身和學校體育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地認識到中西方傳統體育文化之間的沖突與互補,加速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挖掘、保護、整理、研究和推廣。同時,對西方傳統競技體育文化中的合理和先進的部分進行加工改造,有選擇地吸收和消化,融匯貫通,使歷史悠久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倡導科學的西方傳統競技體育文化有機融合,互為補充,從而為各自文化良好持久地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蘆平生,楊蘭生.民族傳統體育研究[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
[2]白晉.民族傳統體育的現代化與現代化中的民族傳統體育[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5,(6):13~16.
[3]葉國志,胡小明.體育人類學與民族體育的發展[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1):23~25.
[4]向家俊.論中西方傳統體育文化的差異[J].體育文史,2003,(2):24~25.
[5]呂正江.民族傳統體育特點及發展趨勢[J].體育文史,2001,(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