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計算機教學中,摸清對象,激發興趣,改進教法,做好教后記,是搞活課堂教學、提高計算機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文章從三方面就如何改變技工學校計算機教學現狀,以及如何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進行探討。
關鍵詞:技工學校;計算機教學;質量提高
在當今的教育體系中,計算機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技工學校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在培養技能型人才,而且技工學校計算機類課程大多是一些應用軟件的教學,實踐性非常強。所以,技工學校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和學習,顯得更為重要。
我從事計算機教學多年以來,深感計算機教學和學習有別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和學習。原因主要包括兩方面,首先,在當今社會,計算機應用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的所有方面,這賦予了計算機教育以極為廣泛的社會性。計算機課程具有一系列特點,諸如技術密集、知識密集、應用面廣、更新速度快等。其次,正是由于“計算機”的特殊性,使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和其他課程的教學有著顯著的區別。很多文化課教師都認為,計算機課程的教學很簡單,學生在電腦上點一點,就完成了教學任務。其實不然,這是大家對計算機教學的“誤解”。大家平時應用計算機處理的只是一些非常簡單的問題,而在課堂教學中系統學習的計算機知識與平時大家所接觸到的計算機應用內容有很大區別,致使學生感覺計算機課程很難,會失去深入學習計算機知識的興趣。
計算機教育對于學科發展、人才培養、促進應用、推廣普及等具有特殊重要性。所以作為技工學校的計算機教師,要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和學情,恰當運用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質量。結合計算機學科特點和自己的教學經驗,我從以下三方面對如何提高技工學校計算機教學質量進行探討。
一、摸清對象、激發興趣
人才培養的目標應根據國家教育方針和學校自身特點與定位來確定,技工學校的教學對象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青少年,將他們培養成技能型人才是學校的責任和義務。所以技工學校在課程的開發、教學場地的安排、教學組織形式上都要圍繞此目標進行。對于計算機教學來說,更不可忽略“人”的主體性,千萬不要“見物不見人”。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安排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順序,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循序漸進。
學生只有對學科產生興趣,才會愉快、積極主動地學習,變苦學為樂學。這是教師們早已熟知的,但怎樣實現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呢?在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以下兩點:(1)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實現師生情感的共鳴和協調。計算機教學與其他課程教學相比,最突出的優勢就是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網絡等使計算機知識更形象、生動,而且有利于師生互動的進行。我校計算機課程教學大多數都在機房和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通過電腦展現給學生,而且可以深入到學生中間進行指導、答疑。通過師生間的溝通,會使師生關系更協調,并產生共鳴。教師適時地進行提問,并讓回答較準確的學生上臺進行實踐操作,既使學生快速掌握了知識點,也培養了學生愛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的習慣。這樣就提高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并有利于學生個性和性格的和諧發展,解決單調的課堂教學環境。(2)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強化對計算機知識的認識。計算機學科是一門實踐操作極強的學科,在科學計算、過程檢測與監控、信息管理、數據處理等領域都有著重要的應用,尤其在當今的網絡時代條件下,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深入,特別是家用計算機越來越普及,計算機在共享信息資源、互相傳遞信息進行通信中的應用越來越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計算機的實際應用,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一些信息幫助,讓學生完成一些項目任務,使學生懂得真正富于挑戰的創造來自實踐,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漁”,教會學生運用更科學的頭腦、科學的思維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乃至發明創造。
二、改進方法,提高質量
目前技工學校的計算機教材多數采用全國技工學校通用教材,教材中內容多偏深偏難,部分內容應用性已經不大。這些都與當前技工學校的現狀不相適應。因此,要有效地實施計算機教學,首先就得根據專業需要修訂教材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使內容和方法適宜于學生的學習。
對于技工學校的計算機教學,在課堂教學時間里,要選擇實用性強的知識進行講授和學習。我還是提倡項目教學法,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學習,然后自己設計如何完成任務,并上交作業。教師要對學生的設計和作業認真進行分析和評價,選擇最優的設計,在班級中進行介紹。同時也要對其他的作業情況提出修改意見,來保證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要“報喜不報憂”,忽略學生的感受。在課余時間還可以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開辟“第二課堂”,鼓勵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例如,可以組織學生成立維修小組,對微機室的機器進行維護和修理,做到“活學活用”。
三、做好教后記,自檢自評
通過做教學后記,可以將授課過程中的教學設計和實施情況進行回顧和小結。例如,在講授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時,學生對二進制、十進制、十六進制不太了解,但是掌握較好,講解時應結合十進制進行比較。講系統組成時,雖然從網上找了一些硬件的圖片,但總沒有看實物效果好,如果有一些部件的實物,教學效果會更好。在講授計算機網絡過程中發現,在介紹簡單網絡應用時,由于信息量大,在課堂上應注意互動;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差距很大,應該照顧大多數學生的水平。網絡的應用學生很感興趣,但由于時間關系,這部分內容有點少。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應多補充一些網絡應用的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教后記是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診斷。做好教后記,非常有利于教師對這一節課進行重新認識和評價,這樣不斷積累、不斷探索、不斷提高,有利于教學相長。
綜上所述,在計算機教學中,摸清對象,激發興趣,改進教法,做好教后記,是搞活課堂教學、提高計算機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計算機教師應不斷探索,對于求新求變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授課形式,不僅使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能充分顯露才華。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馮晉祥.中外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比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2.
(七臺河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