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份,招遠市不少農民朋友反映夏玉米苗生長出現問題,主要表現為玉米苗基部葉片發黃,葉尖和葉緣干枯,有的還出現心葉卷曲的現象。經過我站技術人員實地調查和實驗室診斷,發現上述癥狀是由以串珠鐮刀菌為主的病原菌引起的玉米苗枯病,一般地塊病株率為10%~20%,嚴重地塊可達50%,對玉米生長發育和后期產量影響很大。現將夏玉米苗枯病發生較重的原因及其防治對策介紹如下:
1. 發生較重的原因
①種子帶菌。種子帶菌是玉米苗枯病主要的初侵染菌源,種子帶菌感染率平均可達70%,高于土壤帶菌感染率。
②土壤帶菌。“小麥-玉米”一年兩作模式是招遠市主要的耕作模式之一,這種模式導致土壤中積累了大量的以串珠鐮刀菌為主的菌源,加重了玉米苗枯病的發生。
③氣候條件不適。2011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招遠市共降3次20毫米以上的中到大雨。這個時期適逢玉米播種后發根,中到大雨導致土壤板結,形成低溫高濕環境,非常有利于苗枯病的發生。
④管理措施不當。大量施用化肥,致使土壤板結,通透性差,根系生長受阻,養分吸收不足,植株長勢較弱,抗病性較差,極易遭受病菌侵襲。另外,播種過深,出苗時間延長,也易發病。
2. 防治對策
①輪作倒茬。盡量合理安排茬口,將玉米與非禾本科作物輪作。
②種子處理。種子要充分曬干,播前用藥劑拌種,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2.5%咯菌腈(適樂時)懸浮種衣劑,按種子量的0.2%拌種,也可用含有上述殺菌劑成分的玉米專用種衣劑拌種。
③合理施肥。基肥要增施腐熟的有機肥,禁施生糞,防止肥料帶菌。增施磷鉀肥,適施微量元素硼和鋅,促進植株生長發育,培育壯苗。
④加強田間管理。雨后及時排水,玉米出苗后或雨后及時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結,增強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生長。一旦發現病苗,要及時劃鋤中耕,以利于病苗扎新根,吸收養分,恢復生長。
⑤藥劑防治。發現病苗后,除了劃鋤中耕,還要及時噴藥。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著重噴施苗基部(或直接灌根),每隔7天噴1次,連噴2~3次。
(作者聯系地址:山東省招遠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郵編:2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