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縣地處祁連山北麓,甘肅河西走廊中段,是甘肅省主要的優質啤酒大麥生產基地之一,每年播種面積1萬公頃左右。該縣農區海拔1700~2850米,年均降水量僅155~501毫米,年均蒸發量達1711~2270毫米。由于水資源短缺,而且農業灌溉方式粗放,水浪費嚴重,制約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為了推進節水型農業,加快農田節水步伐,近年來,該縣農技人員在啤酒大麥種植上推廣了壟作溝灌節水技術,取得了明顯的節水效果。該技術是將耕地平面修整成波浪型壟畦,在壟畦上種植啤酒大麥,在壟溝內灌水。其主要特點是改變了田間微地形,用壟上播種代替傳統的平播作業方式,變大水漫灌為局部灌水,變澆地為澆作物,使作物在生長時期立體受光,改善了田間小氣候,優化了光合作用環境,最大程度地發揮了作物的邊行優勢,使壟面邊行作物產量較傳統栽培技術顯著提高,彌補了因播種面積減少造成的產量下降。2008~2010年,該縣技術人員開展的試驗示范,節水效果明顯,同時啤酒大麥增產10%左右。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精細整地 起壟前耙平土層表面,鎮壓保墑,除去雜草,然后再起壟,盡量做到耕、耙、施肥、起壟、播種連續作業,以確保土壤墑情,減少土壤水分散失,避免影響播種質量。
2. 選用良種 播前精選種子,揀出草籽、秕瘦粒和雜質。應選用分蘗能力強,分蘗成穗率高,葉片松散型的高產優質品種進行種植,這樣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間資源,擴大光合面積,最大限度地發揮啤酒大麥的邊行優勢。海拔2000米左右的地區可選用中晚熟品種甘啤3號、4號、6號、墾啤3號等;海拔2500米以上的地區可選用早熟品種甘啤5號。畝播種量一般以20千克為宜。
3. 科學施肥 推廣重施底肥、增施磷肥、控制氮肥的施肥技術,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適時適量施用化肥。一般畝施農家肥4000千克左右,純氮12~15千克,純磷8~10千克。施肥時,將肥料混合條撒于壟帶內。播種時起壟將種子翻埋于壟體中,并在啤酒大麥生長發育前期視其苗長勢情況進行追肥。對弱苗灌頭水時畝追施尿素10~15千克,方法是將肥料直接撒入溝內,然后沿壟溝灌溉。嚴禁在拔節后追肥。
4. 種植規格 以南北向起壟種植為佳,壟面寬60厘米,壟底寬70厘米,壟高15厘米,壟溝寬30厘米,種植4行啤酒大麥,行距為12~15厘米,壟為立體梯形結構,輸水溝為V型或U型。
5. 起壟方法 用人工、畜引步犁或機械起壟,為了加快種植進度,最好采用山東青島生產的2BFL-4大麥壟作四行播種機進行播種。該機起壟、施肥、播種一次性完成作業,并能減輕人工起壟播種的勞動強度,因而加快了進度,提高了工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播種時,應注意畝下種量要與平作時的下種量相同,否則將影響畝保苗數,進而影響產量。
6. 修整橫頭 機械起壟播種時,地塊的橫頭往往不能開溝而造成壅土和種子裸露現象,此時,要有專人鏟平土堆,覆蓋種子,修整好灌水溝和壟體。
7. 藥劑除草 播前畝用40%燕麥畏乳油150~200克進行土壤處理(噴灑于犁溝內)防治野燕麥。當幼苗長到3~5葉片時用72%2,4-滴丁酯乳油50克進行葉面噴霧,可有效防除啤酒大麥田間闊葉雜草。
8. 防治病蟲害 為提高啤酒大麥品質,播前畝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克拌種100千克,預防條紋病和根腐病。在生長期間如發生網斑病、條紋病等病害,宜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蚜蟲為害嚴重時可用高效氯氰菊酯等高效低毒農藥進行噴霧防治。
9. 灌水 要適時灌好頭水,特別是對土壤墑情較差的地塊,頭水時間要相應提前,灌水次數適當增加。灌水前,應及時整理灌水溝,對壟體低處要加高,以保證灌水順暢和防止淹沒壟體。生育期一般灌水兩次,灌水時應將水灌入壟溝內,切勿讓大水漫壟,一般畝灌水80~100米3即可。
10. 適時收獲 要及時收割,減少雨淋,防止子粒色澤變黑、發芽而影響品質。采用人工收獲的時機應以蠟熟末期為宜;采用機械收獲應在完熟期(即所有植株莖葉變黃時)進行。收獲后要及時晾曬,嚴防霉變。
(作者聯系地址:甘肅省民樂縣解放北路30號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郵編:73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