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鏈球菌病和豬附紅細胞體病是豬場常見的疾病,這兩種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且不同年齡、不同品種的豬均可感染。豬感染后,可導致抵抗力、免疫力降低,并且極易繼發豬瘟、流感、圓環病毒病等其他疾病,若診斷不確切、治療不及時,極易造成豬死亡。
一、典型病例
2011年6月,河北省蠡縣一豬場先后有20余頭育肥豬出現體溫升高、食欲減退、呼吸加快、皮膚發紅等癥狀,用磺胺間甲氧嘧啶注射液、安乃近注射液肌肉注射2天后,病豬體溫和食欲恢復正常。停藥1天后又復發,并死亡3頭,遂來就診。
二、臨床癥狀
病豬體溫40~41.5℃,食欲廢絕,呼吸困難,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尿色深黃,糞便干硬并附有白色黏液,個別豬耳朵呈藍紫色,腹下與四肢末端等處有紫紅色的血斑點,眼結膜蒼白。
三、剖檢變化
病豬血液稀薄、不凝固,皮下有大量的出血點,全身淋巴結腫大出血、切面多汁,心包積液,肝臟腫大、呈棕黃色,脾臟腫大且有梗死區,胃腸黏膜、漿膜散在點狀出血,腎臟腫大、有條狀出血,肺臟散布有大小不一的充血灶和出血灶。
四、實驗室檢查
1. 鮮血壓片鏡檢。取1滴血樣,滴在載玻片上,加1滴生理鹽水,混勻后加蓋玻片,在600倍顯微鏡下檢查,發現紅細胞大部分變形,呈鋸齒狀或星芒狀,紅細胞表面附有許多球形、逗點狀的蟲體。
2. 涂片染色鏡檢。取淋巴結、肝臟、肺臟樣品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見到呈革蘭氏陽性,單個、成對、短鏈或呈長鏈排列的球菌。
根據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和實驗室檢查,診斷為豬鏈球菌病和豬附紅細胞體病混合感染。
五、治療
1. 貝尼爾8毫克/千克體重,肌肉注射,每天1次,連用3天。
2. 磺胺嘧啶鈉注射液,70毫克/千克體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用3天。
用藥3天后,病豬體溫和食欲恢復正常。
六、預防措施
1. 加強飼養管理,供給充足、潔凈的飲水。
2. 定期消毒,注意圈舍防寒保暖。
3. 對死亡豬進行焚燒、深埋處理,飼養場地以及飼養用具進行徹底消毒。
4. 做好滅殺蚊蠅和驅除體外寄生蟲工作。
5. 定期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敏感藥物,進行藥物預防。
(作者聯系地址:河北省蠡縣紫薇東路55號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郵編:07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