梢瓜又名生瓜、越瓜等,是我縣的特種蔬菜,素有種植,以露地栽培為主。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和人們對瓜類蔬菜的多樣性需求,梢瓜栽培面積有所擴大。據測定,梢瓜含有人體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生食、涼拌均可,質地清脆,清熱止渴;加工腌漬成各式醬菜,酸甜適中,風味獨特,深受大眾喜愛。為了提早上市搶占市場,獲得較高經濟效益,現將其春早熟無公害高效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選用良種 選用生育期適宜、抗寒、耐弱光、無病蟲、產量較高、品質較優的品種或本地當家品種,如久留米、農友小梢瓜等。
2. 栽培設施與時間 采用塑料中、小棚栽培,上面用草苫覆蓋保溫,于2月上旬育苗,3月上中旬定植,5月上旬即可上市;采用塑料大棚栽培,于2月中旬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5月中旬收獲。
3. 地塊選擇 選擇土層深厚、肥沃,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塊種植,若選擇3年內未種過瓜類或水旱輪作2年以上的田塊則更好,杜絕重茬。
4. 整地施肥 在前茬作物收獲后,按秧田、大田1∶25的比例留足苗床,苗床要選在避風向陽處,及時深翻曬垡,重施基肥,然后整平地面,做成低溝高畦。
5. 浸種催芽 每畝大田用種量0.1千克左右。采用溫湯浸種,水溫55℃,浸10分鐘后撈起置于30℃溫水中浸6小時,然后淘洗去雜,稍晾一下,用紗布包好進行催芽。也可用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5分鐘消毒,清洗后浸種催芽。催芽溫度控制在30℃左右,30小時左右便可出芽。
6. 播種育苗 給營養缽裝入配制好的營養土,以裝至營養缽體積的80%為宜,并在缽的中間扎兩個2厘米深的小孔。播種前給營養缽澆透水,將催好芽的種子播入小孔內,每缽2粒,芽向下,播后及時撒蓋細土1厘米厚,并用50%多菌靈500倍液消毒缽面。然后用竹片和薄膜搭好棚,棚四周用泥或壓膜線壓實,同時清好“三溝”(腰溝、圍溝、畦溝),確保排水通暢。苗出土前棚內溫度保持在25~35℃,出土后白天保持25~28℃,夜間在20~22℃,最低溫度在15℃以上;苗出齊后白天應逐漸通風換氣,并注意及時揭蓋覆蓋物,延長光照時間。干旱時可澆小水。只要床土基肥充足,則不必追肥,也不需要中耕,少量雜草用手拔除即可。定植前7天,降低苗床溫度,保持白天20~25℃、晚上12~l5℃,進行低溫煉苗。當秧苗3葉1心或苗齡30天左右時即可定植。
7. 定植 定植前,每畝大田施優質廄肥2500~3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硫酸鉀25千克,整平,按畦寬70~100厘米、壟高15厘米做畦并開好“三溝”。定植前15天,畦面用塑料薄膜蓋嚴,夜間加蓋草苫提高地溫。定植要選晴天上午進行,將健壯苗帶土起出,按30~50厘米株距栽植,畝栽2000株左右。栽后澆定根水,并立即架棚蓋膜,夜間加蓋草苫。定植后配合壅蔸進行中耕除草2~3次。
8. 田間管理
①溫度管理。定植后,營養生長期棚溫白天保持28~30℃,夜間18~20℃,最低溫度在15℃以上;生殖生長期保持白天27~32℃,夜間15~18℃。生長前期,由于外界溫度較低,應減少通風,注意保溫;生長中后期,外界氣溫逐漸升高,應注意通風換氣降溫。待外界夜間氣溫穩定在l5℃以上時,可逐漸撤掉草苫,揭去塑料薄膜,轉入露地栽培管理。
②水肥管理。定植后澆1次緩苗水,開花坐瓜前,盡量不澆水,如土壤干旱,可酌情澆1~2次小水。開花期盡量不澆水,幼瓜坐住后,為促進果實發育,應及時澆大水。結合澆水每畝追施磷酸二銨15千克、硫酸鉀25千克,壯秧促瓜。果實膨大期可每畝追施進口三元復合肥30千克,促果實膨大,此期應適當多澆水,一般7~10天澆1次,保持土壤干、濕適宜。
③光照管理。在確保溫度的前提下,草苫應早揭晚蓋,延長光照時間。
④吊蔓整枝摘心。在塑料棚內架設塑料帶,每株1~4條,每條蔓1條。梢瓜生長期蔓每長30厘米即人工綁蔓1次。在植株4~5葉時摘心,促發子蔓,每株留3條有效子蔓,保持每株結3~6個瓜(大品種結3個,小品種結6個)。初花期打頂,防止徒長。
⑤輔助授粉及蘸花。梢瓜春早熟保護地栽培,必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在開花期上午8~10時,取當日開放的雄花,去掉花冠后用花藥在雌蕊柱頭上輕輕涂抹。并用10~15毫克/千克2,4-D溶液蘸花,防止落花落果,提高結瓜率。
⑥病蟲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疫病和霜霉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瓜實蠅等。防治方法可參照其他瓜類蔬菜病蟲害防治,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
9. 采收 適期采收。如溫度適宜,從開花至果實成熟,早熟品種約需24天,中熟品種約需27天,晚熟品種需30天左右。梢瓜幼瓜淡綠色,成熟瓜淡青色、肚白色,果實皮薄水多不耐儲運,因此采收和銷售要輕拿輕放。采摘時用剪刀,在上午露水稍干后進行,避免烈日暴曬,采下的瓜要求在1~2天內銷售或加工,以保證其品質。
(作者聯系地址:江西省永新縣氣象局 郵編:34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