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嘴鱖肉質潔白細嫩,味道鮮美,屬名優淡水魚類,在市場上非常暢銷,養殖效益顯著。翹嘴鱖是養殖戶青睞的一個好品種,魚苗魚種的需求量大,因而繁殖翹嘴鱖苗種前景良好。筆者于2009年至2011年連續在微山縣傅村鎮的微山縣彥河漁業有限公司進行了翹嘴鱖魚苗的人工繁殖生產,均取得成功,生產3厘米以上翹嘴鱖魚苗20余萬尾。現將2011年6月份進行的第二批次鱖魚繁殖過程詳述如下,供翹嘴鱖魚苗生產者參考。
一、催產前的親魚選擇與強化培育
本批次采用的翹嘴鱖親魚是從微山湖中起捕的,經過9個月的強化培育后用于催產繁殖。強化培育池塘面積400米2左右,水深1.5米。鱖魚親魚放養前10天進行清塘消毒。親魚要求體質健壯,無病無傷,個體發育良好。根據鱖魚體型、口吻下頜長度等初步辨別雌、雄親魚,雄親魚一齡以上、體重0.8千克以上,雌親魚二齡以上、體重1.2千克以上,雌、雄比為1∶1.3,共放養40組。強化培育期間每隔3~5天投喂1次鮮活餌料魚,餌料魚品種有鰱魚種、鳙魚種、餐鰷魚、小鯽魚等,每次投喂量為存塘魚體重的50%左右,越冬期間減少投喂次數和投喂量。培育池定期沖水,一般每7天左右沖水1次,采用2寸水泵抽取清新河水注入池中,創造微流水的環境,保持水體營養充足,越冬期間減少沖水,并提高水位確保親魚安全越冬,到產前培育階段,宜加強沖水,每2~3天沖水1次,促進親魚的性腺成熟,保證親魚的良好發育。
二、翹嘴鱖親魚的人工催產
翹嘴鱖催產時間應根據水溫條件來確定,最適繁殖水溫為23~28℃,我們選擇在6月10日水溫26℃左右時進行催產。①親魚的選擇。雄親魚選用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入水即散的;雌親魚選用生殖孔周圍桃紅色,腹部膨大、柔軟而富有彈性,稍用力擠壓有魚卵流出的。此次共選擇親魚8組,其中雌親魚8尾,體重在1.1~3.4千克,共計21.5千克;雄親魚11尾,體重在0.73~2.6千克,共計18.5千克。②催產劑的選用。選用鯉魚腦垂體(PG)、促黃體生成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3)、魚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地歐酮(DOM)等催產劑。采用兩針注射法,第一針于10日晚18時注射,只注射雌性親魚,劑量為PG 2毫克、HCG 300國際單位、LRH-A315微克和DOM 2毫克,用0.7%生理鹽水配制,按每千克親魚體重1毫升的用量,注射于親魚胸鰭基部。11日上午9時前后注射第二針,雌、雄親魚注射劑量相同,每千克體重的用量為:PG 4毫克、HCG 500國際單位、LRH-A330微克、DOM 5毫克,注射方法與第一針相同。
三、親魚催產后的管理和產卵
注射催產劑后,親魚放入產卵池待產。產卵池為圓形水泥池,直徑10米,池壁高1.6米,池底有一定弧度,池中心低于周邊20厘米左右,便于集卵操作。產卵池在親魚催產前充分洗刷并消毒,注水1米深左右,親魚入池后進行間斷沖水刺激,沖水5分鐘,停水30~40分鐘。在第二次注射催產劑約20小時后,即12日的凌晨4時左右,親魚開始發情,發情時雄親魚追逐雌親魚,親魚上浮水面逆水流沿產卵池壁游動,雌親魚在前、雄親魚在后,雄親魚時而用頭部頂撞雌魚的腹部。到6時前后,親魚發情達到高潮,游動速度加快,雄親魚緊追不舍,當雌親魚與雄親魚出現并行,尾部突然翻起水花即完成1次產卵活動,持續產卵3小時左右。雌親魚產卵期間保持環境安靜,并進行連續沖水。同時通過產卵池中心的管道及時收集受精卵,避免受精卵沉于水底而缺氧,影響孵化率。因鱖魚是多次產卵型,且個體間的效應時間有差異,產卵持續時間較長,所以,產卵期間不宜停水,切勿使魚卵沉入產卵池底部。到中午12時前后雌親魚產卵結束,把它轉出產卵池,集卵孵化。經過統計,雌親魚有6尾產卵,催產率75%,其中4尾基本產空,合計獲卵約50萬粒。
四、翹嘴鱖魚卵的人工孵化
將收集到的受精卵放在家魚孵化環道中進行孵化,環道直徑7米,容水量15米3左右。鱖魚卵富有彈性,遇水后稍膨脹,較家魚卵粒徑小得多。在孵化過程中采用燒杯隨機舀取環道孵化水魚卵計數方法,計算鱖魚卵的受精率為60%左右,受精卵總數約為30萬粒。鱖魚卵為半浮性卵,卵粒能夠借助水流浮在水體中,孵化時水的流速控制在25厘米/秒左右。鱖魚卵孵化時間較四大家魚魚卵長,魚卵于13日16時前后開始破膜,因受精卵產出時間不同,破膜時間持續10小時以上,到14日凌晨鱖魚苗才基本出膜完畢。由于鱖魚苗易于沉底,這一階段需加大孵化水的流量,環道水流速度在30厘米/秒。剛孵出的鱖魚苗卵黃囊較大,身體柔嫩透明,體長3.8~4.2毫米,只能隨水流在水中翻滾,這時魚苗雖然孵出,但仍不能攝食。經過計數,鱖魚苗數量大約20萬尾,孵化率約為70%。到16日16時,鱖魚苗的卵黃囊逐漸消失,出現腰點(鰾),魚苗開始能平游,為防止魚苗頂水,應減小水流,流速保持20厘米/秒左右即可。魚苗從上下游動轉為水平游動,上下頜長出尖銳的牙齒,便可追捕與它身體大小相似的魚苗,此時可以開始投餌,進入魚苗培育階段。
五、餌料魚的孵化與投喂
鱖魚苗種能否培育成功,與餌料魚的供應密切相關。我們采用團頭魴魚苗、鰱魚苗、鳙魚苗等做為鱖魚苗的餌料魚,開口餌料魚為團頭魴魚苗。在鱖魚催產后,我們于6月13日、14日、16日、18日進行了4次餌料魚的催產,分別催產團頭魴40組、鰱魚20組、鳙魚16組,當鱖魚苗開口攝食時,第二批催產的團頭魴魚苗于16日晚上破膜正好供應,第一批催產的團頭魴魚苗集中暫養于環道內,做為補充。鱖魚苗在開始階段每尾每天攝食魚苗3尾左右,到開口攝食4天后,每天每尾鱖魚苗可以攝食5尾以上的2~3日齡餌料魚。生產中發現,餌料魚供應越充足,鱖魚苗生長速度也就越快,當餌料魚供應不足時,鱖魚苗的互殘現象特別嚴重。培育到第八天時餌料魚出現缺口,在從別處調運餌料魚的6個小時內,鱖魚苗出現了大吃小現象,不少鱖魚苗因口部被卡而雙雙斃命,這時采取的措施是:撈取部分鱖魚苗分養到另外環道內,共計撈取6萬尾左右,當運來餌料魚后,先及時進行少量投喂,并多次投放餌料魚,逐漸恢復鱖魚苗的攝食能力,以后轉入正常培育。經過15天(即截至7月2日)的培育,多數鱖魚苗體長達到3厘米左右,此時進行轉池分養,將鱖魚苗轉入水泥池或土池中進行培育。經過計數,共計培育出3厘米以上鱖魚苗3.5萬尾,2.5~3.0厘米魚苗3萬尾,2.5厘米以下鱖魚苗1.5萬尾,合計培育出鱖魚苗8萬尾,育成率40%。
六、繁殖翹嘴鱖魚苗體會
1. 選用成熟親魚是繁殖的關鍵。親魚達到性成熟階段是繁殖成功的關鍵,在這個批次中有2尾雌親魚成熟度稍欠,雖經2次催產仍未能產卵。
2. 多種催產劑合用效果顯著。在鱖魚催產中,我們采用了鯉魚腦垂體、促黃體生成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魚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地歐酮等,幾種激素合用加強了催熟催產的功能,并且加大雄性親魚催產劑用量,使鱖魚催產變得比較容易。
3. 餌料魚配套供應極為重要。鱖魚苗一旦開始攝食,就要時刻滿足餌料魚的供應,餌料魚不足或不適口,都將對鱖魚苗成活率造成大的影響,培育期間曾缺少幾個小時的餌料魚,鱖魚苗就開始相互殘食,從而降低了鱖魚苗的成活率。
4. 鱖魚苗及時分養效果好。在密度適宜、餌料魚供應充足的條件下,體長3厘米以內的鱖魚苗每3天就能增長1厘米左右。在鱖魚苗培育期間,一般每10天左右分養1次,有利于提高鱖魚苗的成活率。
(作者聯系地址:山東省微山縣傅村鎮漁技站 郵編:277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