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少菜農購買種子的支出,降低生產成本,改進常規嫁接方法(以種芽為接穗,1粒種子只培育1株接穗),我們試驗了提高茄子接穗種子育苗利用率的接穗多次嫁接方法(即多芽+側枝嫁接技術),并獲得了成功。下面具體介紹這一新技術。
1. 技術核心
①多芽嫁接。在接穗和砧木苗生長至5~6片真葉時,砧木留基部2片真葉去頂,接穗則先切取頂部2葉1心部分,與砧木按劈接法進行嫁接。切取2葉1心后的接穗苗床,施肥1~2次,促進腋芽生長,一般條件下10~15天腋芽可達到接穗標準,然后再切取嫁接。采取該方法,砧木要分兩批播種,接穗可利用種子主芽和1~2個腋芽,即嫁接育成2~3株生產用苗。
②側枝嫁接。茄子植株分生側枝能力強,且都可形成結果枝,故可利用側枝(結果后植株高節位分生的腋芽)做接穗進行嫁接育苗。
③多芽+側枝嫁接。第一年利用種子主芽和1~2個腋芽培育嫁接苗,第二年、第三年分別利用上一年培育的嫁接苗植株側枝培育嫁接苗。3年后,重新利用種子主芽和1~2個腋芽培育嫁接苗,重復上述過程。
2. 潛在風險分析
用側枝嫁接的苗子,接穗來自在田間生長較長時間的植株,其感染病毒的可能性較大。有時雖然表面看不出病毒為害的癥狀,但不能排除已染病毒而處于“隱癥”狀態,所以從理論上講,這種用老株側枝嫁接的苗子,帶病毒的可能性大。而實際上這種苗子是否帶病毒取決于提供接穗的植株是否帶病毒。供穗植株帶病毒,則接穗就帶病毒,按照接穗、砧木只要有一個帶毒,嫁接苗就一定帶病毒的規律,供穗植株傳毒在所難免。因此,確定無病毒供穗植株非常重要。
3. 供穗植株選擇原則
確定無病毒供穗植株應堅持以下5個原則:一是選取具有本品種特性的植株;二是選取生長健壯,葉片無花斑,生長不畸形,新葉不皺縮的植株;三是選無嚴重病蟲害的植株;四是凡長勢差、矮小、有病毒為害癥狀的不要選入;五是選好嫁接接穗的植株要做好標記,以備利用。
4. 效益分析
引進國外優良茄子品種,每粒種子價格0.42元左右,若采用種子單芽嫁接,每畝種植2500株左右,需種子款1000元左右,成本高、農戶難以承受。
通過多芽+側枝嫁接,一次性購種,連續使用3年,種子利用率提高9倍。第一年通過多芽嫁接,1株變3株,每畝只需300元左右,節約種子款700元;第二年、第三年通過側枝嫁接,分別節約種子款1000元,3年共節省種子款2700元,每畝每年平均節約900元。壽光市目前日光溫室茄子種植面積約10萬畝,采用多芽+側枝嫁接技術,菜農每年可節約種子成本近億元。
5. 對技術應用的思考
多芽+側枝嫁接育苗,具有一種多用、育苗成本低、管理方便等優點,適合一家一戶栽培使用,是一種多、快、好、省的育苗途徑。特別是在當前某些進口種子價格昂貴的情況下,選擇抗病單株提高其繁殖系數,實行嫁接育苗、周年生產更具有實用價值。不過這種育苗方式只能農民自繁自用,不能用于商品苗生產。
(作者聯系地址:胡永軍 山東省壽光市農業局 郵編:262700;田素波 李小剛 山東省壽光蔬菜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郵編:26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