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配制營養土和營養缽 營養土和營養缽主要用于蔬菜、花卉和特種作物的育苗,因此,對營養條件要求高,自然土壤往往難以滿足,而沼渣營養全面,可以廣泛生產,完全滿足營養土和營養缽的營養條件要求。用沼渣配制營養土,應選用腐熟度好、質地細膩的沼渣,其用量占混合物總量的20%~30%,再與50%~60%的泥土、5%~10%的鋸末、0.1%~0.2%的氮、磷、鉀以及微量元素化肥、農藥等拌勻即可。如果要壓制成營養缽等,則在配料時需調節黏土、砂土、鋸末的比例,使它們具有適當的黏結性,以便于壓制成型。
2. 做基肥 一般每畝施用量為2000千克,可直接拋撒于田面,立即耕翻,以利沼渣入土,提高肥效。我縣2009~2011年在藍溪鎮沈田村的晚稻進行生產試驗的結果為:每畝施沼渣1500~2000千克(含干物質450~600千克),當年水稻增產11%左右;每畝施沼渣2000~2500千克,增產15%~25%,連續施用兩年以上的,土壤有機質可增加0.2%~0.8%,活土層從30厘米增加到40厘米。
3. 做追肥 每畝用量1500~2000千克,直接開溝挖穴澆灌于作物根部周圍,并覆土以提高肥效。我縣去年在臨城鎮龍翔村玉米田進行沼渣肥不同處理方法試驗結果為:沼渣肥密封保存后施用比對照增產8.5%~12%,晾曬后施用比對照增產8.0%~10%。
4. 與碳酸氫銨堆漚 沼渣內含有一定量的腐殖酸,可與碳酸氫銨發生化學反應,生成腐殖酸銨,有增加腐殖質活性,提高肥效的作用。當沼渣的含水量下降到60%左右時,可堆成1立方米左右的堆,用木棍在堆上扎無數個小孔,然后按每100千克沼渣加碳酸氫銨4~5千克的量,拌和均勻,收堆后用稀泥封糊,再用塑料薄膜蓋嚴,充分堆漚5~7天。如做底肥,每畝用量250~500千克。也可做苗期追肥。
5. 與過磷酸鈣堆漚 每100千克含水量50%~70%的濕沼渣,與5千克過磷酸鈣拌和均勻,堆漚腐熟7天,可提高磷素活性,有明顯的增產效果。一般做基肥每畝用量500~1000千克,可增產糧食13%以上,蔬菜15%以上。
(作者聯系地址:福建省上杭縣北環路540號縣農業局 郵編:3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