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滲出性皮炎是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哺乳仔豬或早期斷奶仔豬的一種急性、致死性、接觸性傳染病。2012年7月,山東省魚臺縣老砦鎮一養殖戶飼養的1窩哺乳仔豬先后發病,確診為豬滲出性皮炎,經過及時治療,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一、發病情況與臨床癥狀
該窩仔豬共計13頭,13日齡時有1頭仔豬發病,病初患病仔豬精神不振,被毛逆立,有眼屎且眼結膜潮紅,隔日又有2頭出現同樣癥狀。因發病后仔豬正常吮乳,并未引起養豬戶的重視。隨后3~5天時間,病情繼續蔓延,很快又有5頭仔豬發病。臨床表現為患病仔豬口、腮以及眼睛周圍、耳郭等無毛處皮膚出現紅斑和微黃色水皰,腹部出現片狀、容易剝離的油皮,并逐漸向全身蔓延。體表皮膚變得黏濕,破潰流出膿汁并結痂。隨后皮膚皺褶增厚,遍布全身。隨著病程的延長,滲出液與皮屑、皮脂和污垢混合,豬體表面出現一層厚厚的、油膩并有臭味的褐色蟾蜍皮狀痂皮。
二、治療
1. 對病損皮膚進行外科處理。將患豬放于40℃左右的0.5%高錳酸鉀溶液中,深度以露出頭部為宜,浸泡5分鐘左右,同時,用高錳酸鉀溶液對頭部(未能浸泡到的部位)淋澆。經過浸泡的患豬,皮膚柔軟,表面污物容易清除。然后,用粗質毛刷刷拭皮膚,用力要稍大些,以清除皮膚損傷表面滲出的凝結物、壞死組織和痂皮等異物。皮膚清理完畢后,再浸泡3~5分鐘。待皮膚干燥后,涂以紅霉素軟膏。每天2次,連用3天。
2. 藥物治療。表皮葡萄球菌易產生耐藥菌株,因此,有條件的可進行細菌分離,然后做藥敏試驗,根據試驗結果選擇敏感藥物進行治療。在本病例中,我們交替使用速克注射液與慶大霉素注射液兩種藥物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做法:用速克注射液(洛陽普萊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主要成分為頭孢噻呋),3毫克/千克體重,每天早晨注射1次,連用5天;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山東魯抗辰欣藥業有限公司生產),4毫克/千克體重,每天晚間注射1次,連用5天。1周后回訪,無1例死亡。
三、預防措施
表皮葡萄球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和豬體表面,因此,豬場要徹底根除本病幾乎是不可能的,但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則可控制和減少本病的發生。
1. 加強飼養管理,及時清除圈舍中帶有刺、鋒利尖刃的物體,以免這些物體損傷豬的皮膚,給病原菌可乘之機。一旦發現豬有外傷,要及時用碘酒等消毒殺菌藥物處理,防止病原菌從傷口感染。
2. 哺乳母豬喂給優質飼料,增加泌乳量,減少仔豬吮乳時爭斗造成的外傷。另外,仔豬出生后要及時剪牙,這也是預防外傷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3. 圈舍要每天清掃,定期消毒,以清除或減少病原微生物。
四、小結
患豬出現全身性皮炎,并可導致脫水和死亡,死亡率高,給養豬生產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本病有時注射1~2次藥物很難看出療效(皮膚損傷不見好轉),有些養豬戶就放棄治療,再者葡萄球菌極易產生耐藥性,有些藥物治療可能無效。因此,建議在治療本病時,一要連續用藥,徹底殺滅細菌;二要聯合用藥,以防細菌產生抗藥性;三要全群用藥,預防尚未發病的豬發病;四要肌內注射用藥與體表清理同步,達到徹底治愈的目的。
(作者聯系地址:張彌申 江蘇沛縣龍固獸醫站 郵編:221613;董遠方 山東牧昌飼料有限公司技術部 27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