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胃移位是真胃的自然位置發生改變的疾病。此病根據病因、癥狀、個體體質等的不同,需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筆者在臨床工作中診療過此病4例,1例采用手術方法治療,3例采用非手術方法治療,效果甚佳。現將牛、羊發生真胃移位的原因與治療方法介紹如下:
一、發病原因
牛、羊真胃發生移位的原因主要有3點:①牛羊長期舍飼,缺乏適當運動,偶爾出舍活動,因環境改變,興奮過度,胃腸機能突然加強,導致該病發生;②粗、精飼料搭配不當,蛋白質飼料飼喂過多,造成真胃瘀滯遲緩,而前三胃蠕動較快,引起真胃被動性移位;③飼喂后暴飲冷水,真胃受到刺激而發生移位。在真胃移位的同時,有的發生扭轉。
二、臨床癥狀
該病開始癥狀不明顯,患病3~5天后精神極度沉郁,食欲不振或廢絕,反芻減少或停止;外觀左側或右側最后肋骨處明顯隆起,觸之堅硬,排糞減少或不排糞,糞便呈灰黑色;叩診真胃嵌留部發出鋼管音,用手推動腹部有落水音;局部穿刺,內容物酸臭,pH值為2~4。真胃移位后若發生扭轉,患畜有腹疼表現,時起時臥。
三、治療方法
對于真胃移位的治療,可采用手術療法或非手術療法。非手術療法即特異療法,包括水浮療法、藥物療法、物理療法等。
1. 手術療法。筆者曾于2000年對1頭真胃移位并發生扭轉的妊娠牛采用了手術療法。患牛術前灌服1千克酒精含量為65%的白酒進行全身麻醉,仰臥保定。術部刮毛消毒,并用普魯卡因局部浸潤麻醉,切開皮膚,切口長20厘米,純性分離肌肉,露出腹膜后先切開一小口,然后用探槽針伸入小切口切開腹膜,在打開腹腔的同時助手用力按住瘤胃與腸圓盤,以防被擠出腹腔。術者右手伸入腹腔,摸到移位并發生扭轉的真胃,先使其復位,后逆扭轉方向轉至正常,對肌肉和皮膚分層縫合。手術結束后,對患牛靜注5%葡萄糖1000毫升、生理鹽水1000毫升和適量抗菌素,讓其自然復蘇。術后6小時,患畜恢復正常,可少量多次給予飲水,2~3天后可飼喂易消化草料,量也要由少到多,待創口愈合拆線后即可正常飼喂、飲水。
2. 水浮療法。2004年,我縣荊陽村劉某家的1只妊娠小尾寒羊發生了右側真胃移位,就診時已患病5天,主述患羊病初食欲、反芻減少,后反芻停止、食欲廢絕、腹脹、精神不佳、低頭耷耳,有腹疼現象。筆者對患羊進行了全面檢查,發現結膜發紺,各項生理指標偏低,不宜進行手術,遂采用水浮療法。具體方法如下:從患羊兩側肷窩處各向腹腔內注入5%糖鹽水2000毫升和適量抗生素,注完后,用手節律性地推動右側腹部,并牽患羊行走,使移位的真胃在水中處于懸浮狀態。在緩慢外力的作用下,懸浮的真胃在晃動中即可自行復位。
3. 藥物療法。2006年3月,我縣小閆村郭某家的1只波爾山羊亦發生了真胃移位。根據患羊的精神狀況和臨床癥狀,筆者采用了藥物療法。中藥方劑如下:玉片5克,二丑10克,大黃15克,五靈脂10克,番瀉葉5克,甘草10克。上藥粉碎后開水沖調,待涼灌服。一般1劑見效,2劑好轉,3劑痊愈。此方消導開胃,藥物在下行過程中使前三胃蠕動增強,在植物性神經興奮的情況下,刺激真胃緩慢蠕動,達到自行復位的目的。
4. 物理療法。2010年6月,我縣黃豆井村黃某家的1只6月齡羊因暴飲暴食、撒歡蹦跳而引發真胃移位,筆者采用了物理療法。具體方法如下:讓病羊仰臥,稍停幾分鐘后,手提羊的四肢左右反復搖動,使瘤胃內容物下沉,從而減輕真胃移位部的壓力,真胃內的氣體上升至腹底,真胃即可自行復位。治療后,適當控制高蛋白飼料的喂量,同時減少飲水量,防止劇烈運動,以免復發。
四、小結
1. 牛、羊真胃移位要查清病因,針對變位情況,采取不同療法。
2. 手術療法療效確切,但有些牛、羊的體質不宜手術,必須采用特異療法。
3. 在選擇特異療法時,要視牛、羊具體患病情況采用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取得最佳療效。①如患羊已懷孕,且體質較差,各生理指標偏低,采用手術療法可能會危及生命,而采用藥物療法又會影響胎兒甚至導致流產,故采用水浮療法較為安全。②在患畜沒有懷孕且精神狀況良好的情況下,手觸感患部移位輕微,采用手術療法費用較高,采取藥物療法比較合理。③若暴飲暴食導致真胃移位,選用物理療法較為合理,手術療法費用會很高,藥物療法會增加胃內壓。
(作者聯系地址:山西省臨猗縣畜牧獸醫局 郵編:04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