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土處理穴(溝)積水
穴(溝)中積水會導致柑橘爛根、落葉,甚至死樹。要想知道剛挖好的穴(溝)會不會積水,可先不回填土,待大雨過后檢查,要是積水12小時全部消失,就可認定為不積水。對柑橘樹已經栽好的穴(溝),判斷積水可在大雨1天后挖開樹下泥土,要是離地面0.6米范圍內的泥土為水浸狀,則有積水可能。也可從柑橘葉片的葉脈判斷:葉脈腫脹,葉片黃化,甚至脫落,有可能是土壤積水所致。
解決積水問題,先要找出積水的原因:若是排水溝的深度比穴(溝)淺,則應加深排水溝,并使排水溝下方比上方低,溝中有攔阻水的要挖除疏通;若是由土壤透水性差引起積水,可挖1條0.3~0.4米寬,與穴(溝)同樣深的排水溝,將水引至排水溝或下一梯地的背溝。
2. 栽苗過深的處理
柑橘苗栽植過深,不僅會影響苗木正常生長,還會因此而得腳腐病。合理的種植深度應是根頸部高出地面5厘米左右。一旦發現根頸部埋入土中應盡早矯正,可通過刨土亮出根頸部或刨土后留一小排水溝解決。刨土不能解決的,通過抬高苗木栽植位置矯正。具體做法:兩人相對協同操作,用鐵鍬在樹冠滴水線處插入,將苗輕輕抬起,細心填入細土塞實,并每株灌水10~20千克。
3. 大樹移栽技術
一是斷根促長新根。對翌年春季要移栽的大樹,在當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沿樹冠滴水線挖深0.3~0.4米、寬0.2米左右的環形溝(其半徑應大于主干周長),切斷根系,剪平斷口,晾根1~2天。填施拌磷肥的土雜肥和肥土后澆水,促發新根。二是移栽前修剪。移栽前宜適當重剪,一般應剪除總枝葉量的1/3~1/2。剪后隨即移栽的成活率高,樹勢恢復快;而先移栽后修剪的成活率和樹勢明顯較差。三是把握好移栽時間。冬季氣溫較低的產區,通常以2月下旬至3月中旬移栽為佳,陰天、小雨天最理想,最忌晴天、大風天。四是挖樹運輸。應沿上年斷根溝外緣開挖,多留細根,對傷、裂的根,粗大的主、側根應及時修剪。帶土團的用稻草或蛇皮袋包扎好,不帶土的應打泥漿。樹應隨挖隨運隨栽,切忌隔日栽植。五是科學栽植。在事先挖好的施入基肥的定植穴(溝)中放入柑橘樹,剪破包扎物,舒展根系,分層填土、塞實,嚴防大根架空而影響成活。為避免樹大招風搖動影響根系生長,應用數根竹子(木頭)支撐固定植株。栽后澆透水。六是做好栽后管理。2~3天澆水1次,結合樹盤覆蓋保濕;遇連續晴天最好對樹冠噴水。勤施薄施以氮為主的追肥,并葉面噴施0.3%尿素加0.3%磷酸二氫鉀溶液,以利根系生長、新葉展葉、恢復樹勢。當年疏除花果,促長樹冠。此外,還要做好樹脂病、日灼病、紅蜘蛛、潛葉蛾、卷葉蛾和鳳蝶等病蟲害的防治。
4. 巧施有機肥
柑橘施有機肥,既營養全面,又有助于果實品質提高。以往教科書中常提到有機肥應“分層施”,即一層有機肥一層土施入。從有利于根系均勻分布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角度考慮,應以“混合施”更佳,即有機肥和土壤混合后施入穴(溝)中。具體方法:將有機肥堆于施肥穴(溝)旁,與土混合后施入穴(溝)中,一般施在離地面20~60厘米深的土層。
(作者聯系地址:重慶市萬州區申明壩鳳仙路北京匯源重慶柑橘公司 郵編:40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