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種植魔芋已經成為我縣山區農民發家致富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是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魔芋病害的發生也越來越嚴重,制約著魔芋種植產業的發展。為了提高魔芋病害防治技術水平,增加農民收入,現將魔芋健身栽培技術簡要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1. 選擇適宜的地塊 選擇海拔700~1100米、土壤疏松肥沃、背陰涼爽、不積水的微酸性砂壤地塊。魔芋忌連作,3年必須倒茬1次。
2. 合理的品種布局 選擇能夠適應當地生產條件、容易獲得較高產量的當地品種,盡量就地或就近選購適宜的魔芋種。實行規模化種植的,應在當地建立種芋生產基地。
3. 土壤處理 分冬、春兩次翻犁,熟化土壤,并撿凈殘茬,開溝做畦,以備播種。對連作地塊實行土壤消毒,一般畝用生石灰50~100千克,采取均勻撒施的方法,并將其翻入土壤,1周后播種。
4. 種芋消毒 魔芋生產中的主要病害是軟腐病,其傳播途徑是土壤和種芋,因此種芋處理要先將種芋嚴格分級精選,剔除帶病帶傷的種芋,選擇口平、窩小、主芽粗壯、表皮光滑、質量在100~500克的健壯種芋。播種前曬2~3天,用1000萬單位農用鏈霉素1500倍液或64%殺毒礬600~800倍液,浸種30分鐘。藥劑浸種消毒后,將種芋取出,晾干后再進行播種。
5. 適期播種,合理栽植 魔芋適宜播期為3月下旬到4月上旬,高海拔地區略遲,低海拔地區略早。播種時大小分級栽培,以種芋直徑6倍為行距,4倍為株距,起壟種植。
6. 科學施肥 魔芋栽培施肥總的原則是堅持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底肥為主,追肥為輔,增磷控氮補鉀。一般畝施農家肥2500~3000千克、硫酸鉀型復合肥40千克,或硫酸鉀15~20千克、磷酸二銨10~15千克。采用溝施,先開溝條施有機肥和化肥,再覆土蓋肥,然后將種芋斜擺在施肥溝兩側,最后起壟覆土蓋種芋15~20厘米厚即可。在施肥過程中,嚴格實行肥、種隔離,以免造成爛種燒苗。
7. 加強田間管理 魔芋田間管理包括覆蓋、除草、追肥、病害防治等措施。播種后,選用稻草、麥草、油菜殼、雜草覆蓋畦面5~7厘米厚,這樣既可抑制雜草生長,又能保墑和減輕病害發生。出苗后到散葉前進行淺鋤,中后期禁用農具鋤草,若有雜草只能用手拔除。此時要清溝培土,增強防風抗倒能力。魔芋分叉散盤前,結合中耕培土實施追肥,畝選用10~15千克硫酸鉀,在兩行魔芋間開溝或在四窩魔芋之間挖1小窩淺施后覆蓋,切忌肥料與葉片接觸。防治魔芋病害應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在出苗現青后,選用1000萬單位農用鏈霉素1500倍液、77%氫氧化銅800倍液或64%噁霜·錳鋅500倍液中的一種每隔7~10天噴灑1次,連噴3次以上。這3種農藥最好交替選用,對已發病的植株要及時鏟除,并對病株穴窩用生石灰消毒處理。
8. 適時采挖,安全越冬 在魔芋自然倒苗半個月后,選擇晴天上午采挖,就地晾曬,下午按大小分級整理,剔除帶病帶傷的魔芋。采挖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機械創傷。海拔1000米以上的種芋繁殖基地以及海拔800~1000米區間陰坡的種芋繁殖基地,采取室內儲藏越冬。入室前先干燥處理,通常采取自然風干或曬干,待球莖表面干燥后,還需在15~20℃條件下進一步風干,風干程度及時間根據球莖重量減少程度決定,一般重量減少15%左右即可;然后用1000萬單位農用鏈霉素1000倍液噴2~3次進行種子處理。移入室內后采取竹笆樓堆放煙熏法或木板樓堆放法。竹笆樓堆放煙熏法:將處理后的種芋分層排放在灶房的竹笆樓上,一般不超過5層,以利于煙熏增加室內溫度,減少濕度。木板樓堆放法:先在樓板上鋪1層作物秸稈,再堆放3~5層種芋,其上再蓋1層作物秸稈保溫。儲藏期間室內溫度控制在8~10℃,相對濕度80%左右,并要勤檢查,及時剔除腐爛種子,以防傳染。海拔1000米以下的陽坡種芋繁殖基地,采用毛苕子覆蓋的方式,室外就地越冬。9月10日前后,畝播7~8千克毛苕子;冬前,用毛苕子均勻覆蓋田塊,防凍安全越冬;來年播種時,將毛苕子還田,魔芋種子隨挖隨播。
(作者地址:陜西省勉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郵編:72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