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脫除青皮
1. 堆漚脫皮法。這是我國傳統的核桃脫皮方法。其技術要點是:果實采收后,將其及時運到室外陰涼處或室內(切忌在陽光下暴曬);然后,按50厘米左右的厚度堆成堆(堆積過厚易腐爛,若在果堆上加1層厚10厘米左右的干草或干樹葉,則可提高堆內溫度,促進果實后熟,加快脫皮速度),一般堆漚3~5天,當青果皮離殼或開裂達50%以上時,即可用木棍敲擊脫皮(對于未脫皮的青果,可再堆漚數日,直到全部脫皮為止)。值得注意的是,堆漚時,切勿使青果皮變黑和腐爛,以免污液滲入果殼內污染核仁,降低堅果的品質和商品價值。
2. 藥劑脫皮法。由于堆漚脫皮法脫皮時間長,工作效率低,果實被污染率高,對堅果商品質量影響較大,現介紹乙烯利催熟脫皮技術:果實采收后,放在濃度為3000~5000毫克/升(0.3%~0.5%)的乙烯利溶液中,浸泡半分鐘;然后按50厘米左右的厚度,把果實堆在陰涼處或室內,在溫度為30℃、相對濕度為80%~95%的條件下,經過5天左右,離皮率可高達95%以上(若堆上加蓋1層厚10厘米左右的干草,兩天左右即可離皮)。據測定,此法的一級果比例比堆漚法高52%,核仁變質率下降到1.3%,縮短脫皮時間5~6天,而且果面潔凈美觀。乙烯利催熟所需時間的長短和用藥濃度的大小與果實成熟度有關,若果實成熟度高,即使用藥濃度稍低,催熟時間也短。
二、堅果洗滌 核桃脫青皮后,若以堅果作為商品出售,則應先進行洗滌,清除堅果表面殘留的爛皮、泥土和其他污染物,然后再進行漂白處理,以提高堅果的外觀品質和商品價值。洗滌的方法是將脫皮的堅果裝筐,把筐放在水池中(流水中更好),用竹掃帚攪洗。在水池中洗滌時,應及時換清水,每次洗滌5分鐘左右。洗滌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臟水滲入果殼內,污染核仁。如不需漂白,即可將洗好的堅果攤放在席箔上晾曬。除人工洗滌外,也可用機械洗滌,其工效較人工清洗提高2~3倍,成品率提高10%左右。
三、堅果漂白 如有必要,特別是用于出口外銷的堅果,洗滌后還需漂白。具體做法是在陶瓷缸內(禁用鐵、木容器)先將次氯酸鈉(漂白精,含次氯酸鈉80%)溶于5~7倍的清水中,然后再把剛洗凈的核桃放入缸內,使漂白液浸沒堅果,并用木棍攪拌3~5分鐘,當堅果殼面變為白色時,應立即撈出,用清水沖洗兩次后進行晾曬。用次氯酸鈉漂白堅果,只要漂白液不混濁,即可連續漂洗(一般一缸漂白液可洗7~8批核桃堅果)。用漂白粉漂洗時,應先把0.5千克漂白粉加3~4升溫水溶解開,濾去殘渣,然后倒入陶瓷缸內,對清水30~40升,配成漂白液;再將洗好的堅果放入漂白液中,攪拌8~10分鐘,當殼面變為黃白色時,將其撈出,清洗干凈后晾干即可。使用過的漂白液,再加入0.25千克漂白粉,即可繼續漂洗。每次可漂洗核桃堅果40千克。作種子用的核桃堅果,脫皮后不必洗滌和漂白,可直接晾干后儲藏備用。
四、堅果晾曬 核桃堅果漂洗后,不可放在陽光下暴曬,以免核殼破裂和核仁變質。洗好的堅果先攤在竹箔或高粱秸箔上陰干半天,待大部分水分蒸發后,再攤放在蘆席或竹箔上晾曬。堅果攤放厚度不應超過兩層果。過厚容易發熱,使核仁變質,也不易干燥。晾曬核桃堅果時,要經常翻動,以免果內核仁背光面變為黃色。在晾曬核桃堅果的過程中,要注意避免雨淋和受潮。一般經過5~7天,核桃堅果即可晾干。判斷是否干燥的標準是,堅果碰敲聲音清脆,橫膈膜易于用手搓碎,核仁皮色由乳白色變為淡黃褐色,核仁含水量不超過8%。如晾曬過度,核仁會出油,同樣會降低品質。
五、火炕烘干 在秋雨連綿時,也可用火炕烘干。烘干時,堅果的攤放厚度以不超過15厘米為宜。過厚,不便翻動,烘烤也不均勻,易出現上濕下焦的現象;過薄,易烤焦或裂果。烘烤溫度至關重要,剛上炕時堅果濕度大,烤房溫度以25~30℃為宜,同時要打開天窗,讓大量水氣蒸發排出。當烤到四五成干時,應關閉天窗,將溫度升到35~40℃。烘到七八成干時,將溫度降到30℃左右。最后用文火烤至干為止。從果實上炕到大量水氣排出之前,不宜翻動果實。經烤烘10小時左右,殼面無水時,才可翻動。越接近干燥,翻動應越勤,最后階段,應每隔兩小時翻動1次。
(作者聯系地址: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新城黃河路68號 郵編:27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