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根魚是拉氏鱥、湖鱥和真鱥在東北地區地方名的統稱,學名拉氏鱥,現稱洛氏鱥。別名還有細鱗鮭魚、柳魚、柳根子等,屬硬骨魚綱、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丁鱥屬、真鱥種,在東北地區主要分布有花江鱥、真鱥和圖們鱥等種類。
1. 形態特征
柳根魚體型修長,側扁,體背側灰黑色,腹部白色,背部正中有隱約黑條紋,有的種類體側有許多不規則的黑色小斑點,尾鰭基有1黑色斑點;口小,端位,上頜稍長于下頜;吻鈍圓;頭部較長,頭長長度大于體高;眼中等;鱗片很小,排列緊密,胸、腹部無鱗;側線不完全,在腹鰭之前有彎曲;背鰭較短小,胸鰭橢圓形,尾鰭內凹,尾柄細長。成魚體長為12~18厘米。
2. 生活習性
為冷水性魚類,喜集群活動,適宜溫度10~25℃,多棲息于水溫較低、水質清澈的小河和山澗溪流中。小溪邊兒的柳樹根部往往被水沖刷成空洞,須根則成蓑衣狀,隨著水流輕舞慢擺,是柳根子最喜愛的藏身之地,柳根魚之所以叫柳根子應該就是源于此。
柳根魚為雜食性魚類,在野生環境下多以飛蟲、水生生物和水藻為食,馴化后可攝食人工配合飼料。
冬季鉆入江水支流或大江的石縫或亂石堆里越冬,初春江河解凍后由河川中游溯河到上游進行產卵繁殖,秋季結冰前則從上游溪流順水向大江或河川遷移。
柳根魚2年齡就可達到性成熟,在每年5~6 月份,水溫20℃左右時發情產卵。分批產卵,受精卵為黏性,自然條件下受精卵黏附于砂石或水草上,2~3天可自然孵化出魚苗。在生殖季節全身變得色澤鮮艷,出現“婚姻色”。
3. 分布情況
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的黑龍江流域、鴨綠江、圖們江和遼河上游等地,華北地區的北京、河北北部白河上游、灤河上游以及西北地區的新疆額爾齊斯河及其支流,流經甘肅和陜西秦嶺的渭河支流等地也有分布。在國外,還見于俄羅斯的西伯利亞、蒙古和朝鮮的河流之中。
4. 發展前景
柳根魚屬東北地區的土著小型經濟魚類,可進行酥炸、油煎、醬燜等烹飪加工,具有肉質細嫩、肉味鮮美、無肌間刺、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風味獨特等優點,頗受消費者歡迎。近年來,由于過度捕撈及江河水體污染等多種原因,致使柳根魚的自然資源急劇下降,目前規格在50克/條以上的鮮活柳根魚可賣到80元/千克以上。由于該魚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又加上其適應范圍廣、抗病力強、食性雜,因此,既適合進行高密度大規模的池塘養殖,也適合作為池塘養殖的搭配品種。
東北地區自然江河、溪流、山谷型水庫眾多,山區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非常適合于發展柳根魚養殖。加上這些地區自然風景優美,如果將柳根魚養殖與旅游開發相結合,將對優化山區水域養殖結構,增加優質魚產量和提高經濟效益產生重要意義。
5. 常見疾病
常見的有爛尾、爛鰓、水霉病、寄生蟲病等,特別是幼苗階段更應注意預防。
(作者聯系地址:郭貴良 吉林省長春市水產研究院 郵編:130033;吳 蕓 長春市水利勘測設計院 郵編:13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