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用微生物菌劑,是指目標微生物(有效菌)經過工業化生產擴繁后加工制成的活菌制劑。它具有直接或間接改良土壤、恢復地力,維持根際微生物區系平衡,降解有毒、有害物質等作用。它應用于農業生產,通過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增加植物養分的供應量或促進植物生長、改善農產品品質與農業生態環境。
一、產品分類
1. 按內含的微生物種類或功能特性分為根瘤菌、固氮菌、解磷類微生物、硅酸鹽微生物、光合細菌、有機肥料腐熟劑、促生菌、菌根菌和生物修復菌等菌劑。
2. 按劑型分為液體、粉劑、顆粒型菌劑。
二、質量標準 執行國家標準GB20287-2006。
1. 菌種。生產用的微生物菌種應安全、有效。生產者應提供菌種的分類鑒定報告,包括屬與種的學名、形態、生理生化特性與鑒定依據等完整資料;提供菌種安全性評價資料;如采用生物工程菌,應具有允許大面積釋放的生物安全性有關批文。
2. 產品外觀(感官)。粉劑產品應松散;顆粒產品應無明顯機械雜質、大小均勻、具有吸水性。
3. 農用微生物菌劑產品的技術指標見表1,其中有機物料腐熟劑產品的技術指標按表2執行。
4.農用微生物菌劑產品中無害化指標見表3。
該標準對包裝、標志、運輸和儲存規定如下:
①根據不同產品劑型選擇適當的包裝材料、容器、形式和方法,以滿足菌劑產品包裝的基本要求。產品包裝中應有產品合格證和使用說明書,在使用說明書中標明使用范圍、方法、用量與注意事項等內容。
②標志所標注的內容,應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應標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已規定的產品通用名稱,商品名稱或者有特殊用途的產品名稱,可在產品通用名下以小一號字體予以標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沒有規定產品通用名稱的,應使用不會引起用戶、消費者誤解和混淆的商品名稱;企業可以標注經注冊登記的商標;應標明產品在每一個包裝物中的凈重,并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標注凈重的誤差范圍不得超過其明示量的±5%;應標明有效的產品登記證號;應標明經依法登記注冊并能承擔產品質量責任的生產者名稱、地址、郵政編碼和聯系電話,進口產品可以不標生產者的名稱、地址,但應當標明該產品的原產地(國家或地區),以及代理商或者進口商或者銷售商在中國依法登記注冊的名稱和地址;應在生產合格證或產品包裝上標明產品的生產日期或生產批號;用“保質期×個月(或若干天、年)”表示保質時間。
③運輸過程中應有遮蓋物,防止雨淋、日曬與高溫。氣溫低于0℃時應采取適當保溫措施,以保證產品質量;要輕裝輕卸,避免包裝破損;嚴禁與對微生物菌劑有毒、有害的其他物品混裝、混運。
④產品應儲存在陰涼、干燥、通風的庫房內,不得露天堆放,以防日曬雨淋,避免不良條件的影響。
三、簡易識別要點 具下列任何一條款者,均為不合格產品。
1. 有效活菌數不符合技術指標。
2. 霉菌雜菌數不符合技術指標。
3. 雜菌率不符合技術指標。
4. 糞大腸菌群不符合技術指標。
5. 蛔蟲卵死亡率不符合技術指標。
6. 砷、鎘、鉛、鉻、汞任何一種含量不符合技術指標。
7. 有機物料腐熟劑產品中所測酶活不符合技術指標。
8. 在外觀、水分、細度、pH值等檢測項目中,有兩項(含)以上不符合要求的。
四、施用方法
1. 做基肥、追肥和育苗肥。固態菌劑每畝2千克左右與40~60千克有機肥混合均勻后使用。
2. 拌土。在作物育苗時,將固態菌劑摻入營養土中充分混勻制作營養缽,也可在果樹等苗木移栽前,混入稀泥漿中蘸根。
3. 拌種。播種前將種子浸入10~20倍菌劑稀釋液中或用稀釋液噴濕,使種子與液態生物菌劑充分接觸后再播種;或將種子用清水或小米湯噴濕,拌入固態菌劑充分混勻,使所有種子外覆有1層固態生物肥料時便可播種。
4. 浸種。菌劑加適量水浸泡種子,撈出晾干,當種子露白時播種。
5. 蘸根、噴根。蘸根:液態菌劑稀釋10~20倍,在幼苗移栽前把根部浸入蘸濕后立即取出即可。噴根:當幼苗很多時,將10~20倍稀釋液噴濕幼苗根部即可。
6. 灌根、沖施。按1∶100的比例將菌劑稀釋,攪拌均勻后灌根或沖施。
7. 葉面噴施。在作物生長期內可以進行葉面追肥,把菌劑稀釋500倍左右或按說明書要求的倍數稀釋后,選擇陰天無雨的日子或晴天下午以后,均勻噴施在葉子的背面和正面。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關于微生物菌劑的標準除了國家標準GB20287-2006外,還有以上提及的農業行業標準NY227-1994,以及農業行業推薦標準NY/T1535-2007(肥料合理使用準則-微生物肥料,適用于各類微生物肥料的使用),均為現行標準,產品的質量應與該產品包裝上標注的相應標準一致。
第一作者簡介:何永梅 高級農藝師,長期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已先后發表農業科普文章數十篇。聯系地址: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農業局 郵編:4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