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年幼時遭受打屁股或其他體罰的寶寶,長大后其性問題發生幾率大大增加。調查發現,小時候受體罰較輕的寶寶,長大后發生無保護性行為者為12.5%,而小時候受體罰較重的寶寶,長大后發生危險性行為者高達25%。
分娩前后需防肺結核
英國衛生防護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調查了英國在1996年至2008年間約20萬名女性分娩前后的醫療記錄,結果顯示她們在生寶寶后6個月內患肺結核的幾率要比非孕產期間高出約70%。領導該研究的多米尼克·曾納說,雖然數據顯示分娩后一段時期內患肺結核的風險較高,但可以推論部分女性孕期感染結核桿菌的風險較高,上述患病女性可能是在懷孕期間被感染,分娩后才明顯出現肺結核癥狀。其他一些醫學研究也顯示,女性懷孕期間對許多疾病的抵抗力會下降。研究人員因此呼吁人們加強對孕婦和產婦的看護,如果出現肺結核跡象應及時就醫。這些跡象包括發燒、夜汗多、不斷咳嗽、體重減輕和唾液帶血等。研究人員說,肺結核已是可以治愈的疾病,但如果放任病情發展仍可能危及生命。
靠配方奶粉喂養的嬰兒比較不愛哭
英國研究人員日前發現,靠配方奶粉喂養的嬰兒比較不愛哭。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研究了300個英國嬰兒的行為。觀察發現,吃配方奶粉的孩子比較容易滿足,吃母乳的孩子比較愛哭,不容易入睡。研究人員解釋,靠奶粉喂養的孩子每次都能吃飽,不會有不夠吃的情況出現,于是這些嬰兒就養成了靠吃來獲得滿足
的習慣。而吃母乳的孩子愛哭鬧是因為他們希望媽媽在身邊陪伴,也是正常的行為,母親不應因此放棄母乳喂養。
“母子連心”確有科學依據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3個月大的寶寶能夠和他們的媽媽在幾毫秒的時間里使彼此的心跳同步。研究人員讓40對母嬰面對面相處,并在每個人的心臟部位配備了能夠黏在皮膚上的電極。隨著他們分享充滿愛意的面容或是歡樂的笑聲,媽媽與寶寶的心跳幾乎立即融為了一體。2011年12月出版的《嬰兒行為與發育》期刊上報告說,這種心臟耦合工作的情況僅僅適用于媽媽和她們自己的寶寶,并且只有在兩人同步微笑以及進行其他快樂的社會行為時才會出現。
肥胖寶寶維生素D水平或與胰島素抵抗水平相關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對411位肥胖者和87位非超重者(作為對照)的維生素D水平、血糖水平、血清胰島素、身體質量指數(BMI)以及血壓進行了測試。這些受試者還提供了他們的飲食情況,包括每天汽水、果汁和奶的攝入量、平均每天水果和蔬菜的攝入量,以及是否經常不吃早餐。而不良的飲食習慣(如不吃早餐、增加汽水和果汁的攝入)都與肥胖寶寶的維生素D水平低有關。研究發現,維生素D水平低的肥胖寶寶,他們的胰島素抵抗水平也較高。盡管該研究不能證明其因果關系,但它確實表明,維生素D水平低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發展中起到了作用。研究人員指出,將來仍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確定肥胖寶寶的維生素D水平較低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