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自2009年1月以來,我院成立了傷口護理小組,對住院病人有壓瘡或可能發生壓瘡的高危人群進行了皮膚、傷口的評估,為患者制定恰當的護理措施,從而減少或去除危險因素,預防相關并發癥,增加患者舒適,促進傷口愈合。方法:對壓瘡患者填寫壓瘡監控表,實行護理查房與會診并對應制定實施方案,做好護理記錄上報護理部,每月進行評價。結果:提高了護理人員主動預防壓瘡的意識,使對危重患者未發生壓瘡前的評估及采取預防措施成為臨床護理工作重點。結論:實施壓瘡的評估和呈報,能及時發現院外帶入壓瘡,減少甚至避免院內壓瘡的發生及避免發生壓瘡后與家屬產生的矛盾。對傷口進行無菌處理,減少并發癥發生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壓瘡制度管理 評估 傷口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147-01
1 資料與方法
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具有壓瘡及有壓瘡高度危險的病人51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7例,年齡在23歲-93歲之間,65歲以上30例,平均住院天數10—20天,并對這些患者填寫了壓瘡監控表。方法是:組織傷口護理小組實行護理查房,護理會診,并對每個患者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認真做好護理記錄,并上報護理部,每月進行評價一次。傷口護理小組成員由全院各臨床科室的護理骨干及高年資護理人員組成,每科抽選一人,本小組成員有二十余人。主要職責:負責全院住院病人的壓瘡及特殊傷口的評價,制定護理計劃,由本科其它護理人員進行實施。
2 壓瘡管理制度化
對新入院的病人進行壓瘡評估及高危壓瘡病人篩查。從2009年元月起,我院應用《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對新入院病人進行壓瘡危險因素評估,內容包括:精神狀態、營養狀態、運動情況、活動情況、排瀉情況、循環狀況及生命體征。一旦發現有壓瘡,立即上報護士長、主管醫生,并采取相應的治療護理措施。將《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上報護理部。不定期組織全院傷口護理小組成員會診,對患者壓瘡進行個體評估,提出意見或建議。科室同時填寫壓瘡觀察表,每周對病人的壓瘡或皮膚情況時行評估。
3 傷口管理
根據臨床實際情況制作了預防壓瘡護理計劃單、翻身卡,早、中、晚三班床頭交接班,對已經發生皮膚破潰或壞死的壓瘡實行無菌換藥技術,去除壞死組織,保護創面,防止傷口繼續擴大。根據傷口的部位、大小﹝長、寬、深﹞、潛行、組織形態、滲出液、顏色、感染情況及傷口周圍皮膚或組織狀況換藥。
操作要點:
3.1 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暴露換藥部位,保護患者隱私。
3.2 依次取下傷口敷料,若敷料粘在傷口上,用生理鹽水浸濕軟化緩慢取下。
3.3 選擇合適的傷口消毒劑:常用2%雙氧水、0.5%碘伏清潔傷口,去除異物,壞死組織。
3.4 包扎:覆蓋無菌紗塊,無菌棉墊,膠布固定,粘貼方向應與患者肢體或軀體長軸垂直,傷口包扎不可固定太緊,每日更換一次或二次。
4 結果
4.1 實行壓瘡管理后,護理人員預防壓瘡的意識明顯提高。
4.2 通過對壓瘡的管理及預防,提高了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預防壓瘡護理能力和意識。
4.3 通過填寫《壓瘡危險因素評估表》與患者本人及家屬進行溝通,減少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不滿及醫療糾紛。
4.4 實施壓瘡評估和呈報,重在引起護理人員對壓瘡預防的高度重視,使對危重患者未發生壓瘡前的評估及采取預防措施成為臨床護理工作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