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155-01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稱為胎盤早剝(placental abruption)。
胎盤早剝是妊娠晚期的一種嚴重并發癥,具有起病急、進展快,若處理不及時,可危及母兒生命。國內報道的發生率為4.6‰~21‰,國外的發生率為5.1‰~23.3‰。其發生率高低與分娩后是否仔細檢查胎盤有關。有些輕型胎盤早剝于臨產前可無明顯癥狀,只在產后檢查胎盤時,發現早剝處有凝血塊壓跡,此類患者易被忽略
為降低避免胎盤早剝的發生率,需加強孕期保健及產前預防,加強產前檢查,積極預防與治療妊高征;對合并高血壓病、慢性腎炎等高危妊娠應加強管理;妊娠晚期避免仰臥位及腹部外傷;胎位異常行外倒轉術糾正胎位時,操作必須輕柔;處理羊水過多或雙胎分娩時,避免宮腔內壓驟然降低。
一旦出現胎盤早剝,需行以下護理措施:
(1)爭分奪秒進行處理,立即吸氧,心電監護,左側臥位,建立靜脈通道,維持正常的血容量嚴密觀察血壓、脈搏、面色、陰道出血、腹痛的情況,注意有無失血性休克,確保液體輸入。禁止肛查,慎作陰道檢查,以防再次的大出血。
(2)緩解缺氧 觀察宮縮和胎兒,防止胎兒缺氧,絕對臥床休息,取左側臥位,給予間斷或連續性吸氧,從而改善胎盤血液供應情況,增加胎兒供氧,減少出血機會。定時的測量宮底高度和腹圍的大小,宮體壓痛的范圍和程度,密切觀察胎心、胎動,若發現子宮板狀并有壓痛,胎心音胎位不清,提示病情嚴重應立即處理。
(3)治療配合護理 協助終止妊娠預防產后出血。
經陰道分娩者應先行人工破膜,緩慢流出羊水,縮減子宮的容積,并用腹帶包裹腹部,壓迫局部使胎盤不再繼續剝離,也能促進子宮收縮,加速產程,產程中繼續監測血壓、脈搏、宮底的高度、壓痛,陰道出血和胎心音。
估計在短時間內不能結束分娩者或產程無進展,胎兒有宮內窘迫者,宜迅速行剖宮產,并及時搶救。
分娩后注意觀察凝血功能障礙及產后大出血的并發癥產生,尤其注意全身出血傾向、陰道出血及血液不凝的現象,并配合做好血常規、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等測定。
子宮—胎盤卒中者,經治療無效者,應做好子宮全切除手術準備工作。
(4)預防感染。
(5)心理護理,重型胎盤早剝患者多數起病急,發展快,對母嬰危害大,一旦確診胎盤早剝,搶救時需沉著鎮定,與家屬做好溝通,緩解家屬及患者的焦慮恐懼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