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討1例靜脈輸液致周圍神經炎后的護理,分析原因為在家靜脈輸液技術不熟練,反復同一靜脈穿刺,藥物外漏,未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對藥物的性能和用法不正確等致發生周圍性神經炎。通過實例證明熟悉掌握穿刺技術和藥物的性能用法,嚴格無菌技術操作是防止并發癥發生的關鍵。
關鍵詞:靜脈輸液 周圍神經炎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114-01
在臨床操作中靜脈輸液是最常用到的護理操作,通過靜脈輸入藥物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1]。我科在2010年1月22號收治了一例腦栓塞患者,在家輸液致周圍神經炎,經用藥理療后痊愈出院。
1 現將病例及護理簡介如下
患者:男,55歲,因腦栓塞住院,收治神經內科,采用脫水利尿劑(20%甘露醇)和活血擴管藥(注射用丹參凍干粉針)。用法為:20%甘露醇125ml每日兩次,5%葡萄糖250ml配丹參凍干粉針1200mg 每日一次,靜脈輸注,住院四天后要求出院。回家后因患者妻子是一名退休護士,在家用同樣藥物繼續靜脈輸液治療。患者右手活動較多,在家反復在左手背上靠近腕關節處的尺靜脈穿刺,因甘露醇需要快速滴注,滴數一般為90滴/分鐘,甘露醇滴注完后直接更換上丹參注射液,未調節滴速繼續輸液。時間為早上8點和晚間20點。有兩次針頭刺入未回血,后拔出少許再次穿刺成功。在家注射10天后停止靜脈輸液。第9天開始針刺部位壓痛,未作處理。第11天手背針刺部位出現1.5㎝的環形紅暈,沿靜脈向心方向出現長5㎝的條索狀紅線,局部壓痛明顯伴燒灼感,診斷為輸液致靜脈炎。給予50%硫酸鎂濕敷。第13天條索狀紅線消失,但注射的局部疼痛加重,如針刺樣感覺,向無名指和小拇指方向放射,伴掌指關節皮膚麻木、脹痛、彎指向內旋轉腕關節時疼痛加重,活動受限。經診斷為靜脈輸液致周圍神經炎伴表皮神經損傷。治療以局部用周林頻譜儀理療,每天三次,每次30分鐘;口服維生素B110㎎,3次/天;口服維生素B1250㎎,3次/天.二十天后局部癥狀好轉,繼續治療兩個月后痊愈。
2 分析原因
2.1 技術操作不熟練,反復同一靜脈注射;穿刺時部位過深損傷血管壁及神經,發生周圍神經炎:拔針時未做消毒處理,按壓時間不足致藥物外滲。
2.2 未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在家輸液沒有無菌環境,操作者未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則,未洗手、帶口罩,穿刺環境和部位污染致周圍神經炎。
2.3 藥物使用方法不正確,使用時輸液速度過快,藥物濃度增大,造成血管壁的化學反應引起周圍神經炎。丹參凍干粉注射劑,是成人每次800㎎~1600㎎,每分鐘40 滴。本例患者在甘露醇輸完后直接輸注丹參液,未及時調節輸液滴數。
3 體會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
3.1 嚴格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必須在醫院注射室進行靜脈輸液治療,以免環境污染。
3.2 加強臨床護理操作技術的訓練。熟練掌握穿刺技術,避免反復穿刺失敗損傷血管和增加患者痛苦。
3.3 護理人員應掌握使用藥物的藥理用法以及不良反應,合理使用。有文獻報道,輸入溫熱的甘露醇對靜脈的損害最輕[2],因溫熱的液體使感覺神經興奮性降低,血管擴張,液體的黏度隨溫度的升高而下降,血流速度加快[3],在藥液進入血管后很快被稀釋,減輕對血管壁的刺激。在天氣寒冷可使用溫熱甘露醇,使患者感覺舒適。
4 小結
通過此病例,應引起醫護工作人員的注意和重視,嚴格在家自行靜脈輸液,在輸液過程中要嚴格執行無菌技術觀念,熟練操作水平,了解藥物性能和用法,避免并發癥的發生。以此為戒,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參考文獻
[1] 李曉松.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68-277
[2] 辛燕飛,王麗萍,喬麗琴等.不同溫度甘露醇對兔耳緣靜脈及其周圍組織損害的實驗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0,17(2):2
[3] 吳旭明,王艷軍,陳小燕等.靜脈滴注溫熱溶液預防靜脈炎的臨床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1998,3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