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對糖尿病病人認知率與健康行為影響。方法:對88例糖尿病病人實施健康教育前后問卷調查。結果: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對糖尿病認知曉率明顯提高54%,促進健康行為提高50%顯著性增多。結論: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了解,促進自覺采取健康相關行為,有利于病人康復。
關鍵詞:糖尿病 健康教育 健康行為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215-02
近年來,隨著經濟及人們現代生活方式改變,糖尿病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威脅人們健康,影響人們生活質量。健康教育是對患者進行糖尿病相關知識教育,以提高患者對疾病以及相關知識認識水平,掌握科學合理自我管理方法,進而采取健康行為生活方式,對穩定血糖、延緩并發癥發生至關重要,是糖尿病病人治療重要環節。對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符合WHO診斷標準糖尿病患者88例,其中男57例,女31例,年齡19—84歲,平均年齡(39.7±4.5)歲。1型患者30例,2型患者58例。文化程度中專以上17例,初中36例,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5例。
1.2 方法。
1.2.1 患者評估。對88例健康教育前的糖尿病病人問卷調查預先評估,具體評估包括:①病人生理、心理和發育情況;②對糖尿病了解程度;③對糖尿病健康相關行為了解情況。分析調查結果,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結合《中國糖尿病護理及教育指南》[1]制定健康教育方案。
1.2.2 健康教育的措施。①糖尿病的概念 糖尿病“三多一少”癥狀以及常見的急性和慢性并發癥;②血糖的正常范圍,血糖監測儀的操作方法,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以及異常指標的臨床表現及注意事項、應急處理及預防;③心理疏導,減輕患者的壓力;④飲食療法:采用食物交換份法進行糖尿病飲食教育[2];⑤藥物治療:口服降糖藥的服藥方法和注意事項,胰島素正確使用方法;⑥運動療法:根據患者情況制訂運動計劃;⑦行為方式指導:指導患者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不留長指甲,保持口腔清潔,并預防皮膚損傷及感染,同時勸導患者戒酒戒煙,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患者進行口頭、書面隨機教育相結合方法,采用個體加集體教育模式實施健康教育。
1.3 評價標準。對患者糖尿病知識調查及自控能力,以自答方式進行測量,了解患者對糖尿病認知情況以及自控能力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的意義。
2 結果
(表1~2)
3 討論
行為干預和健康教育是改變糖尿病患者不良生活行為有效途徑,而加強健康教育是防治DM并發癥關鍵,針對患者認知進行DM相關知識教育在DM管理和控制中發揮重要作用。本研究對我院88例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前后認知率和自控能力分析,患者對糖尿病“三多一少”癥狀、血糖正常值和異常指標注意事項知曉率提高54%顯著性增加。飲食療法、運動療法等促進健康行為提高50%顯著性增多。因此,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了解,促進其自覺采取健康相關行為,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可在糖尿病治療護理中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沈梨,郭曉惠,《中國糖尿病護理及教育指南》介紹[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0,18(4):310
[2] 金敬紅,呂探云,王君俏,等.基于血糖負荷概念的食物交換份法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6):51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