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益氣活血熄風湯配合西醫療法對超早期腦梗塞的臨床療效。方法:對38例起病于6小時內的急性腦梗塞患者采用西藥溶栓配合中西藥腦保護治療。結果:治療組基本痊愈率、愈顯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惡化2例,皮膚黏膜出血2例。而治療組僅1例皮膚黏膜出血。結論:益氣活血熄風湯配合西醫療法對超早期腦梗塞的療效好且并發癥發生率低。
關鍵詞:腦梗塞 超早期 益氣活血熄風 西醫療法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187-02
現代醫學認為,腦梗塞的有效治療取決兩點,其一是爭取盡快恢復腦血液供應,二是相應的腦保護治療。尿激酶溶栓治療腦梗塞應用臨床已有近50年的歷史,雖溶栓時間常在6小時內,但其導致的顱內等處出血、再灌注損傷及再通后再梗塞等并發癥,使得其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我們自2009年11月~2010年7月,通過嚴格篩選38例發病于6小時內的急性腦梗塞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聯合中、西藥腦保護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本組38例患者中,男23例,女15例;年齡最小42歲,最大68歲,平均56.6歲。其中有高血壓病史30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癥26例,心房纖顫2例。對照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齡最小45歲,最大66歲,平均55歲;其中高血壓25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癥22例。
1.2 診斷標準。73例均為首次發病,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腦梗塞診斷標準[1],并具備:①起病時間≤6小時;②年齡≤70歲;③神志清醒或輕度嗜睡;④腦CT排除顱內出血,且無明顯與神經缺失相對應的低密度影;⑤無活動性出血傾向;⑥治療前血小板計數,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正常,糞、尿潛血陰性;⑦患者或家屬同意并簽字;⑧血壓<24.0/13.3 kPa(180/100 mmHg);⑨除外嚴重肝、腎疾患,血液病患者及昏睡、昏迷等嚴重意識障礙者。中醫辨證屬中經絡之氣虛血瘀風痰阻絡型。
1.3 治療方法。患者完成檢查并入選后,首先給予20%甘露醇125 ml,快速靜脈滴注后,給予100~150萬U尿激酶加入0.9%生理鹽水100 ml中,30分鐘內滴完。繼給予20%甘露醇12 ml,Q8h靜脈滴注。并給予尼莫地平、維生素E、維生素C、含鎂極化液、胞二磷膽堿等腦保護劑。尿激酶用完后給予低分子肝素鈣4100 U,每12小時1次,臍周皮下注射,連用5天,溶栓第2天加服阿斯匹林100mg/日,口服。嚴密觀察血壓,監測出、凝血時間等,同時早期康復鍛煉介入。3周為1個療程。治療組是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服中藥腦保護劑,即益氣活血熄風湯:黃芪60g,當歸12g,枳實12g,川芎12g,赤芍12g,桃仁9g,紅花12g,地龍9g,全蝎9g,水蛭粉6g,雞血藤20g,牛膝20g,石菖蒲30g。氣虛血瘀型:重用黃芪120g,加黨參12g、白術12g;風擾阻絡型:去黃芪加生地20g、龍骨30g、牡蠣30g、天麻12 g、鉤藤20g、石決明12g;痰濁瘀阻型:去桃仁加法半夏15g、茯苓15 g、陳皮12g、膽南星12g;大腸熱結者加大黃10g(后下)。3周1個療程。
1.4 療效標準。參照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提出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2],基本痊愈:神經功能缺失評分減少91~100%;顯著進步:神經功能缺失評分減 少46~90%;進步:神經功能缺失評分減少18~45%;無變化:神經功能缺失評分減少不足17%;惡化:神經功能缺失評分增加。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見表1。
2.2 并發癥。對照組病情惡化2例:1例于溶栓第9天發生顱內出血,病情進一步加重。另l例溶栓后曾明顯好轉,但隨后呈進行性加重,做CT證實為再梗塞。2例皮膚黏膜有出血點。治療組僅有1例有黏膜少量出血點。
3 討論
腦梗塞早期治療的目的就是腦組織細胞發生壞死前給預溶栓治療,迅速改善腦細胞血液供應,避免腦組織發生不可逆壞死。目前,超早期腦梗塞,尿激酶溶栓治療療效肯定對治療“時間窗”雖無定論,但都主張越早越好。我們知道,腦梗塞有效治療取決兩點,一是爭取盡可能快的恢復腦血液供應,二是腦保護治療。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神經元損害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腦梗塞缺血后發生的“瀑布式”連鎖反應和繼發性細胞損傷的惡性循環,使急性期可逆性的損害向不可逆損害方向急速轉化。而神經保護后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增強了細胞存活能力,有效延長了溶栓治療的時間窗同時也減輕了再灌注損傷的又一關鍵環節。
治療超早期梗塞時,使用方便、快捷的西藥尿激酶溶栓正是基于“時間就是大腦”的急救意識;同時針對腦梗塞干預存在多層次、多靶點,分階段的特點及中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思想,給予中、西藥腦保護治療。從臨床實踐中我們體會到療效確切滿意。
腦梗塞屬中醫“中風”范疇,我們選擇病例中醫辨證為中風之中經絡,符合風痰瘀血型,治療上采用益氣活血、熄風化痰治療。中醫認為:人過半百,正氣自虛。在素體本虛的基礎上,五臟六腑功能失調,或木旺生風,或氣血逆亂,導至氣血津液運行遲緩而致瘀,或津停為痰。雖病因多端,但痰瘀、風是主要致病因素。臨床觀察,風、痰、瘀是中風病獨立又相互作用的病理因素,同時又是腦梗塞后的病理產物尤其在急性期。風為好發因素,風、痰、瘀連鎖反應膠結難分,蓋風能助痰,痰能化風,痰能生瘀,瘀能生痰化風,所以腦梗塞急性期風痰瘀血型是最常見的證型之一。同時對已產生的病理要素痰(飲)、熱(毒)、風等采取相應的除痰清熱,熄風等法,阻斷了腦梗塞后發生的瀑布式連鎖反應從而降低致殘率和病死率。唐容川《血證論》曰:“須知痰水之壅,由于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則痰水自消”;張錫純又有“血活風自去”之說。說明痰、風均與血瘀有關。中醫認為“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所以益氣活血,熄風、化痰均是治療中風病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環節。益氣活血熄風湯中黃芪益氣通脈,固護衛陽,與當歸、地龍、川芎、桃仁、紅花行氣活血、化瘀通絡,全蝎、水蛭、化瘀、祛風搜剔,雞血藤祛風舒筋活血養血,牛膝增強通經活絡之力,并能引藥行四肢,天麻、鉤藤平肝熄風,石菖蒲具有通過血腦屏障,興奮大腦、益智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益氣活血熄風湯能通過抗氧化途徑,使缺氧-復氧環境下損傷的內皮細胞免受自由基的傷害,對防 止缺血,再灌注損傷引起的腦水腫發生有重要意義\"[3]。同時還能抑制細胞凋亡,達到抗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4]。通過臨床觀察,我們體會到,超早期腦梗塞在現代醫學溶栓、腦保護劑治療基礎上,應用益氣活血,熄風、化痰等中藥,既可促進邪去正安,還能防止瘀血、痰、風等病理產物所致的繼發性腦損害,促進神經功能恢復,起到中藥腦保護作用。從本組病例我們也觀察到:中西醫結合治療超早期腦梗塞,不但療效好,還能有效降低溶栓后顱內出血、再灌注損傷、再通后再閉塞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充分顯示中西藥結合治療的優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2]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及療效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
[3] 成細華,喻嶸,鄧奕輝,等.補陽還五湯對缺氧,復氧損傷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5,12 (7):37~39
[4] 張運克.補陽還五湯及拆方影響腦缺血再灌注大鼠細胞凋亡Bcl-2 Bax蛋白的表達[J].中國臨床康復,2006,l0(43),19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