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只要介紹了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提高診斷、治療水平。方法: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對74例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病例進行臨床分析。
關鍵詞:支原體肺炎 診斷 治療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091-02
近年來,小兒肺炎支原體(MP)肺炎發病逐年增加,甚或在局部地區有小范圍流行,但由于其肺部體征輕微或缺如,常被誤診而延誤治療。近3 a我院收治MP肺炎74例,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基本資料:本組74例中,男46例,女28例;年齡最小7個月,最大11歲,平均年齡4.8歲。其中7個月~1歲5例,占6.8%;1歲~3歲18例,占24.3%;4歲~7歲32例,占43.2%;8歲~11歲19例,占257%。74例患兒均符合MP肺炎診斷標準[1]。入院前病程:<1周10例,占13.5%;1周~2周12例,占16.2%;2周~3周29例,占39.2%;>3周23例,占31.1%;平均病程15 d。
1.2 癥狀體征:入院就診時咳嗽74例,占100%。發熱46例,占62.2%,其中體溫37.3 ℃~38 ℃ 10例,占13.5%;38.1 ℃~39 ℃ 28例,占37.8%;39.1 ℃~41 ℃ 8例,占10.8%;無發熱28例,占37.8%。咯痰44例,占59.5%。喘息24例,占32.4%。皮疹13例,占17.6%。關節痛4例,占5.4%。頭痛、嘔吐9例,占12.2%。心悸6例,占8.1%。肺部濕鳴12例,占16.2%;肺部干鳴16例,占21.6%。肺部呼吸音減低4例,占5.4%。無肺部體征42例,占56.80%。
1.3 并發癥:腦炎3例,占4.1%;關節炎2例,占2.7%;過敏性紫癜4例,占5.4%;心肌炎1例,占1.4%。
2 治療與轉歸
所有病例均應用大環內酯類藥物治療,采用紅霉素25 mg/(kg?d)~30 mg/(kg?d),分2次靜脈滴注,5 d~10 d后改用阿奇霉素10 mg/(kg?d)口服,用3 d,停服4d,7d為1療程。根據臨床癥狀改善情況,X線表現及有無并發癥,繼續應用2個療程~4個療程做序貫治療。總療程4周~6周。應用紅霉素時加用維生素B6。胸腔積液未做處理,1周~2周后消失。38例(51.4%)在用藥后4 d~6 d體溫正常、咳嗽減輕;8例(10.8%)用藥超過6 d后體溫仍有反復,考慮合并細菌感染,加用β內酰胺類抗生素2 d~5 d后體溫正常,繼續用藥3 d~4 d停用;3例(41%)合并肺結核聯合抗結核治療;25例(33.8%)用藥3 d~5 d咳嗽明顯減輕。加強支持,積極治療并發癥。全部病例用藥時監測肝功,5例(6.8%)出現輕度轉氨酶升高,停藥后1周~2周恢復正常;全部病例臨床治愈。胸部X線片病灶完全吸收遲于臨床癥狀消失1周~2周,呈大葉性肺炎改變者需4周~5周消失。
3 討論
肺炎支原體是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非細胞內生長的最小微生物,含有DNA和RNA,無細胞壁,其所引起的肺炎逐年上升,尤其在密集人群中發病率更高,且可重復感染,易被誤診漏診,增加了本病傳播的機會。嬰幼兒也可患病,且起病急,病程長,癥狀、體征較明顯,容易發生重癥支氣管肺炎,即除呼吸系統受累外,其他系統也可受累,且全身中毒癥狀明顯。必要時根據情況選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進行診斷性治療,減少誤診、誤治。但由于MP無細胞壁故β內酰胺類抗生素治療無效,宜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進行治療。對感染早期支原體血癥明顯,臨床表現持續高熱或馳張熱、肺部體征不明顯,胸部X線片肺部有或還沒有大片狀絮狀陰影,血MPIgM陽性,宜靜脈滴注血清濃度高的紅霉素;支原體血癥控制、體溫下降,進入恢復期或有并發癥者,改用不能維持血清高濃度而能維持組織高濃度的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阿奇霉素口服3 d,可使組織中維持有效濃度達10 d,因其具有良好的組織滲透性,故組織中濃度高,為同期血濃度的10倍~100倍,炎癥部位較非炎癥部位高出6倍。紅霉素治療6 d后體溫仍有反復,宜注意是否合并細菌或病毒感染,據病情及時加用抗生素或抗病毒制劑。MP肺炎治療2~3周后又出現呼吸道癥狀,MPIgM較前稀釋度增高,應懷疑MP肺炎仍末控制,宜繼續應用大環內酯類,如考慮紅霉素耐藥可換用阿奇霉素。本組有4例即呈現此型臨床演變過程,最終痊愈。
用大環內酯類治療4周仍發熱,須除外有無混合感染,但由于MP感染白細胞總數及分類往往在正常范圍,故不能以此除外混合感染,宜注意搜集臨床資料,綜合判斷。對并發胸腔積液者,不需處理,更不宜做胸腔穿刺,以免增加感染機會。對嬰幼兒病例病情遷延不愈,宜加強綜合、支持治療,應用新鮮血漿或靜脈注射用丙種球蛋白。提示紅霉素、阿奇霉毒序貫治療MP肺炎合理、安全、有效,且方便經濟,值得使用;積極治療原發病,加強支持,對癥處理,防治MP感染引起的多臟器損害是治療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陳冬珍,梁東,傅文永.肺炎支原體PI蛋白預防動物支原體肺炎的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2001,39:293
[2] 王慕遜.兒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78
[3] Nadala D,Bossrt W,Zucol F,et al.Community acquired pneunmonia in children due to Mycoplasma pneumonia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a seminested 16s r DNAPCR[J].Diang microbial infect Dis,2001,39:15
[4]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上冊)[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20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