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綜合性干預對兒童孤獨癥的治療效果,為兒童孤獨癥臨床康復提供依據。方法:對50名孤獨癥患兒采用綜合性訓練方法,包括結構化教育(TEACCH)、行為分析(ABA)、語言訓練、感覺統合訓練、聽覺統合訓練等,在整過程注意個別化,因材施教。要求每周訓練6天,每天6小時,于訓練開始前以及6月后采用孤獨癥評定量表(ABC)、圖片詞匯測驗(PPVT)和孤獨癥治療評估量表(PEP-R)進行療效評估。結果:經過6個月綜合訓練,ABC量表的分值較前明顯降低,PPVT分值較訓練前均有顯著提高,孤獨癥治療評定量表的總分較訓練前明顯下降,PEP-R量表的語言、社會交往、感知覺和行為四個分項得分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綜合性訓練對治療兒童孤獨癥是一有效方法。
關鍵詞:兒童 孤獨癥 綜合訓練 療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087-02
孤獨癥又稱自閉癥,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疾病,主要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刻板,同時在智力、感知覺及一些問題行為方面也表現為異常[1],近年來,各方面報道孤獨癥的患病率有上升趨勢。由于孤獨癥的病因沒有被完全闡明,也無特效的藥物可以治愈。主要通過行為干預和特殊訓練,提高患兒的語言及社交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學習技能。目前各類矯治體系很多,但文獻報道的療效不甚統一。作者依據孤獨癥兒童的特點,采用包括結構化教育[2],行為干預[3],語言訓練[4]感覺統合訓練[5]聽覺統合訓練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針對性的個體化干預,取得一定的療效,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07年10月-2010年12月在我兒童保健科收治的50例孤獨癥患兒,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國精神病診斷統計手冊第四版(CCMD-IV)診斷標準,并排除雷特綜合征,精神運動發育遲緩,兒童精神分裂癥,特殊語言發育障礙等疾病。其中男45例,女5例,男∶女為6∶1,年齡2.4-8歲,平均年齡(5.2 ±2.1)歲。
1.2 方法。
1.2.1 評估工具及方法。應用孤獨癥兒童行為評定量表(ABC)、圖片詞匯測驗(PPVT)及孤獨癥治療評估量表(PEP-R)作為評估工具,于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進行評估,所得分值做前后對比。測評由一名經過心理測量專業培訓的醫生完成。
1.2.2 訓練方法。所有患兒均在門診訓練,每周6天,每天6h,由治療師與家長共同參與。做法主要以結構化教學(TEACCH)為主,根據個體評估結果設計個體訓練內容。對無語言的患兒,重點運用一對一的個別強化訓練,圖片交換系統訓練;對發展年齡大于3歲有語言的患兒,重點訓練功能性的語言溝通,訓練他們的的心智解讀能力,促進正常人際關系的發展。同時將各種社交情景和規則分解成一個個小故事,通過小組課反復演練,以提高應對不同社交情景的能力。同時配合行為療法(ABA),主要采用正性強化、忽略法、示范法、暫時隔離法。感覺統合訓練每天2小時,包括滑梯、滑板、圓桶、平衡臺、陽光隧道、大籠球、觸覺球等,訓練患兒的前庭功能、觸覺、平衡覺、運動企劃能力,減少其自我刺激行為。家長培訓,讓家長掌握基本的訓練方法,參與治療過程,并將訓練內容遷移到日常生活及社交情景中。
2 結果
訓練6個月后各量表評定比較 ABC量表分直明顯下降,訓練前后差異有顯著性( P<0.01),PPVT量表分值均顯著提高(P<0.01)。見表1。
3 討論
本研究通過對50例自閉癥患兒為期6個月的綜合干預,患兒的模仿、認知理解,語言表達,社會交往等能力均有明顯提高,感知覺、異常行為明顯改善,各量表評分訓練前后均有統計學差異(P<0.01)。提示綜合干預對改善孤獨癥患兒的語言、社交、行為及感知覺等方面效果是肯定的。
綜合干預有有助于提高孤獨癥兒童語言能力:語言障礙是孤獨癥突出癥狀之一,而這一缺陷影響了他們的交往能力,因此語言訓練是整個訓練中較重要部分。對無語言患兒采取一對一強化訓練,鼓勵他開口,教他發音,有構音障礙的患兒,采用刺激法、發音器官的運動協調性訓練、語音訓練等;對有語言的患兒,重點訓練功能性的語言溝通,處理“鸚鵡學舌”的問題,教會他們與人交流的規則。綜合干預對改善孤獨癥患兒的語言交流能力和功能性構音障礙有明顯效果’開始訓練時間越早、療程越長、效果越好[6]。
綜合干預有有助于提高孤獨癥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社會交往是孤獨癥兒童的一個核心問題。明顯地表現在簡單動作的機械性重復,情感冷漠和表達方式的怪異。故在干預中重點培養患兒對社會的知覺和興趣,培養其自控調節能力。主要通過情景法、角色替代法以及待人接物游戲、視聽覺游戲與運動游戲等,使患兒參與人與人之間的對話與交流之中,從而逐漸適應社會,改善人際關系,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綜合干預有有助于改善孤獨癥兒患兒異常行為:行為分析療法是孤獨癥干預中最常用的方法,通過正性強化物的應用及適度的忽視與懲罰手段,可促進孤獨癥患兒加強環境適應能力,減少攻擊行為,控制煩躁情緒起到重要作用。感覺統合訓練可以促進腦神經生理發展,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自我刺激和自傷等情緒和行為問題,從而減少患兒的異常行為[7]。
總之,綜合干預對孤獨癥兒童的康復是有效的。通過臨床實踐體會到:孤獨癥的治療效果除了與患兒的年齡、語言發育水平、功能高低有關外,與家長的配合程度關系密切,家長積極配合效果明顯。應提倡患兒家長積極配合和共同參與干預整個過程,從而提高療效。
參考文獻
[1] 鄒小兵.兒童心理行為及其發展障礙〔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2.17(6):381-381
[2] 香港協康會.教導自閉癥兒童的方法.結構化教學〔C〕//自閉癥兒童訓練指南.香港協康會出版.1997:1-202
[3] 黃偉合,著.兒童兒童自閉癥及其他發展性障礙的行為干預.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 王麗梅,語言訓練治療兒童孤獨癥康復療效觀察〔J〕.黑龍江醫藥科學,2007,30(2):92-93
[5] 鄧紅珠,鄒小兵,靜進等.感覺統合訓練治療兒童孤獨癥及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05,23(2):110-112
[6] 曾淑萍,李京,周翔,等.兒童孤獨癥116例診治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04,19(17):69-71
[7] 羅曾讓,國內兒童感覺統合研究綜述〔J〕.四川精神醫學,2002.15: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