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公共衛生關系到廣大農民的身體健康和切身利益,同時鄉鎮衛生院是農村公共衛生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聯系農村三級衛生醫療保健網的樞紐,起到承接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所的作用。本文分析鄉鎮衛生院體制改革后,對農村公共衛生的影響,同時提出相應對策以促進鄉鎮衛生院體制改革的進行和改善農村公共衛生環境,提高農民的醫療保健水平。
關鍵詞:鄉鎮衛生院 體制改革 農村公共衛生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231-0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技術也在不斷進步,農村鄉鎮衛生院的體制改革也在不斷的深入進行,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和提高農村公共醫療服務水平[1],本文就總結鄉鎮衛生院體制改革和農村公共衛生的現狀,分析體制改革對農村公共衛生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措施,以更好的促進鄉鎮衛生院的發展和提高農村公共衛生的水平。
1 農村公共衛生的基本現狀
目前,我國農村人口占有很大的比重,農民的衛生保健仍然很重要,農村公共衛生保健需要重視。近年來黨和政府針對農村公共衛生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廣大農民勞動者受益,農民的身體健康和平均壽命期望值有了很大的提高。農民身體好,就能較好的投身于新農村建設,從而達到保護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農村社會生活的發展和農村穩定[2]??梢?,農村公共衛生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 鄉鎮衛生院體制改革現狀
目前,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以及更好的適應國家政策有關提高農村醫療水平的需求,鄉鎮衛生院體制改革也在不斷的進行,由于各縣市的具體情況差異,各個縣市的的鄉鎮衛生院的體制改革存在差異。但是基本上符合醫療管理、監督及服務職能的改變,發展社區服務;網絡化管理的應用和以醫養醫,減輕患者看病負擔等三個方面[3]??h衛生局與鄉鎮醫院共同管理、監督當地的衛生服務體系,同時改變醫療理念,以服務性醫療的方式開展農村醫療工作,此外目前鄉鎮衛生院基本能擁有自己的法人權利和成為單位的主人,避免了以前什么事情都得從縣衛生局批準等,縣衛生局將權利下放到鄉鎮衛生院,同時也提供便利和政策指示,指導鄉鎮衛生院的發展,這既起到監督的作用,又給鄉鎮衛生院自由發展的空間,利于農村公共衛生的建設。
3 鄉鎮衛生院體制改革對農村公共衛生的影響
3.1 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的對象是廣大農民,同時我國提出的衛生工作方針是預防為主,公民健康和公共衛生是公共品,政府的責任是構建保障公民健康的公共衛生服務機制;現代公共衛生服務和治理機制是堅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走政府主導和社會治理結合的道路。這樣的政策改變以往的全面牽制的方式,給鄉鎮衛生院以加大發展空間,利于鄉鎮衛生院的發展和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的建設[4]。但是也存在著些影響。
3.2 管理和監督體制不到位,阻礙農村三級醫療保健網的功能發揮。
由于改革的進行,部分單位的變遷和重組,導致管理體制的整合需要時間,短時間內得不到優化的配置,這阻礙了農村三級醫療保健網的建立和功能發揮。
3.3 農民和院法定代表人認識的偏差導致對體制改革的認識不夠。
農民來醫院主要是看病,而對鄉鎮衛生院的體制改革中出現的承包或私有化等現象一般很少考慮,在體制改革后他們擔心的主要是費用的變更情況,此外鄉鎮衛生院體制改革后,經營方式的改變和經濟效益的驅使,使得院的法定代表人以經營理念為中心,而忽略了農村公共衛生建設。
3.4 體制改革后,各部門制約機制和重視程度不夠。
體制改革后,由于權力分數到各個部門,各部門之間在進行管理時可能存在雙重管理模式的缺陷,同時由于預防為主的思想,加之農村可以說是防保的邊緣地段,因此有些負責任則認為從事鄉村防保工作的人可以使非專業人員,從而導致從業人員技術不過硬,影響農村公共衛生的建設,雖然這些缺陷都能經過以后的實踐來改進,但是對農村公共衛生的影響不容忽視。因為他們是政策的宣傳者和倡導者。
3.5 國家投入的農村公共衛生補助存在被挪用現象。
體制改革需要經費,國家給經費以促進鄉鎮衛生院的體制改革,然而在對于在改革過程中所得到的經費有可能被醫院挪用,來作為養老金或補償費等。
3.6 醫療費用給農村公共衛生的發展帶來的難題。
目前鄉鎮衛生院經過改革后,醫療服務水平提高,引進先進設備也增加,醫療費用也跟著提高,這加重的農民看病的負擔,同時也淡化了預防保健為主的服務,阻礙了農村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
4 鄉鎮衛生院體制改革對農村公共衛生影響的對策
4.1 加強管理監督,盡快明確功能定位。
深入鄉鎮衛生院的體制改革,仍然需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鼓勵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參與和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在體制改革過程中需按照《關于農村衛生機構改革和管理的意見》,將鄉鎮衛生院的人員、業務及財產管理劃到縣級行政部門,而預防保健等方面等由縣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局管理,統一管理以克服雙重管理模式。
4.2 宣傳體制改革,加強思想指導,促進農民的保健意識。
體制改革的進行需要在農民的眼皮底下進行,需要加大宣傳鄉鎮衛生院的體制改革的原因、目的和改革后的費用情況,同時禁止對鄉鎮衛生院采用承包或私有化的方式,加大農村公共衛生的資金補助,盡量用補助更多的部分購買醫療設備,利于農村公共衛生預防為主的建設。
4.3 加強防保人員的素質,提高服務質量。
管理人員需要認識到參與防保的人員素質需要提高,并非人人都能勝任。防保人員需要有專業的知識,有醫學背景,包括對流行病學、統計學、心理學、人口學等都要有了解。唯有這樣才能較好的提高農村公共衛生的服務質量。
5 小結
農村公共衛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問題,鄉鎮衛生院的體制改革能較大程度上促進農村公共衛生的發展,提高農村醫療水平,但是在改革的過程中也會給農村公共衛生帶來不利的影響,改革是把雙刃劍,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改革所帶來的不利因素。
參考文獻
[1] 陳銘琪.鄉鎮衛生院體制改革探討[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1):88-90
[2] 趙杰.鄧名然.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公共衛生體制改革[J],醫藥論壇雜志,2008.02;29(4):109-112
[3] 李興忠.淺談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改革[J],福建省衛生經濟學會第三次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1
[4] 鐘國偉.公共衛生體制改革的選擇—如何應對“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J],衛生經濟研究,200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