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系統對高齡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日常生活活動(ADL)能力的影響。方法:將20例腦卒中患者按隨機數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1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康復訓練方法,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增加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系統訓練。治療前和治療6周后分別采用簡式Fugl-Meyer評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數(MBI)、改良Ashworth評定患者的下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下肢肌張力。結果:治療后2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均有明顯改善(P<0.05),治療組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下肢簡式Fugl-Meyer評分與MBI評分呈正相關。結論:MOTOmed訓練系統配合常規康復訓練可較好的改善高齡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關鍵詞:腦卒中 偏癱 高齡 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系統 日常生活活動
The effect of MOT0med movement therapy on ability in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the lower limb of advanced ag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n after stroke
Chen Yuchi Sun Quanyi Zhang Chunliu et al.
Abstract:Objectt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OTOmed movement therapy on ability in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of convalescing advanced age stroke patients’ legs with hemiplegia.Methods:Twenty convalescent stroke patients exhibiting hemipleg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1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MOTOmed training in addition.Muscle tension of all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modified Ashworth,and the 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 Fugl-Meyer was used to evaluation ADL ability and lower limb func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rogram and after 6 weeks of treatment.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P<0.05).The score of MBI and FMA of the test group after treatment exceeded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The score of the FMA and MBI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Conclusions:Applying MOTOmed therapy along with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distinctly improve the ADL ability of advanced age hemiplegics’ legs after stroke.
Keywords:Stroke Hemiplegia Advanced age MOTOme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003-02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來臨,我國腦卒中的發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增加.成為危及國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腦卒中后常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其中偏癱是腦卒中最主要的功能損害。偏癱導致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下降直接影響了患者回歸社會和家庭,從而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祻椭委煂δX卒中偏癱患者的運動功能、言語功能、平衡功能等的臨床療效已經得到證實。但對于80歲以上的高齡腦卒中老人,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特點,及多病共存的現狀,其康復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較多的高齡老人經過3-6個月的常規康復訓練仍無法達到生活自理。所以對于這一人群,采用什么樣的適宜康復技術來達到最佳康復療效以促使患者回歸家庭是老年醫學與康復醫學需要解決的問題。近年來,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系統作為一種新設備逐漸應用于臨床康復,并有報道對偏癱患者平衡及ADL能力有較好的康復效果,但目前國內外有關MOTOmed運動訓練系統對高齡腦卒中患者的肢體功能及ADL能力的影響的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采取常規康復訓練配合MOTOmed運動訓練系統訓練,觀察其對高齡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功能及ADL能力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期間在本院康復科及腦卒中病房住院的高齡腦卒中患者20例。將20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10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納入標準:
① 符合1995年中華醫學會第四屆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并經頭部CT和(或) MRI確診[1];
②生命體征平穩48 小時后,病程<6個月;
③均存在一側肢體功能障礙,但坐位平衡達到一級動態平衡;
④穩定性卒中,患者和家屬能理解和配合治療。
排除標準:
①嚴重心、肝、肺、腎功能不全等需嚴格限制活動的患者;
②合并老年性癡呆或嚴重認知功能障礙;嚴重的情感功能障礙;
③肢體重度攣縮畸形,改良Ashworth痙攣評分下肢為4級以上者;
④下肢有重度骨關節疾病無法完成訓練者;
⑤不穩定型心絞痛發作。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臨床藥物治療基本相同,包括改善腦循環、營養腦神經等治療。
1.2.1 對照組:采用Bobath 技術、神經促進技術治療,促進分離運動產生;牽張技術;軀干肌控制訓練、髖關節控制訓練、膝關節控制訓練、踝被屈誘發訓練;平衡功能訓練;步態訓練;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等常規康復訓練。以上訓練每日2次,每次40 min,每周10次。
1.2.2 治療組:在以上常規康復訓練的基礎上,加用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儀(德國RECK公司生產,MOTOmed viva2)進行下肢輔助運動訓練。主要訓練方法為使用MOTOmed viva2對患者進行訓練,根據患者自身情況,設定主動或被動運動方式及速率的大?。换颊咄ㄟ^自身肌肉力量進行抗阻力訓練(阻力可以調整);訓練中可采用間歇訓練法,間歇時間以患者感到疲勞有所緩解為度;訓練的運動量根據患者訓練后第2天的反應作適當調整,訓練均每天2次,每次30 min,每周10次。
1.2.3 安全措施 在訓練中,使用心電血壓遙控監護儀監測患者心率、血壓,心率實時監測、血壓每十分鐘測量一次。若心率超過年齡標準化最高心率的70%、血壓超過180/100mmHg或出現胸前區不適及頭暈等癥狀時,及時停止訓練。
1.3 評定方法。
2組患者均于康復治療前及治療6周后由同一名醫師進行評定。采用改良巴塞爾指數(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評價ADL能力; 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評價患者下肢運動功能(下肢運動功能總積分FMA-L 34分);采用改良Ashworth評定患者的下肢肌張力。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1.5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成組設計的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用Pearson相關分析方法來確定簡式Fugl-Meyer與MBI的相關性。
2 結果
康復治療前,2組患者的FMA-L評分、改良Ashworth評分和MBI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6周的康復治療后,2組患者的下肢功能、ADL能力均有明顯改善(P<0.05),且治療組患者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而治療組肌張力增加程度弱于對照組(P<0.05),(見表2)。2組患者的FMA-L評分與MBI評分在治療前與治療后均呈正相關,(見表3)。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腦卒中的死亡率逐漸下降,但是生存下來的患者多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2]。在腦卒中發生后,85%的患者首要康復的目標是恢復步行能力[3],這往往是偏癱患者最迫切的愿望和需求[4][5]。由于偏癱側肢體肌肉無力、平衡功能下降,以及運動控制能力異常等因素,嚴重影響患者下肢的運動功能及步行能力恢復。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下肢功能成為康復醫學界人員不斷追求的治療目標。
大腦功能重組和神經可塑性是腦卒中康復的理論基石,現有的康復技術和方法均是通過外周的輸入來激發和誘導此過程。但對于高齡老人,由于體力、注意力、學習能力等綜合能力的下降,此激發和誘導過程尤其艱難。同時其各臟器的功能也在日趨衰退[6],極有可能增加各種急、慢性疾病的發病幾率[7],而這些疾病或直接或間接的導致患者身體衰弱,各部分肌力減弱,其中下肢肌力的減弱更為明顯[8]。在住院高齡卒中老人中多病共存是常見現象,這進一步增加了激發和誘導過程的難度。因此,有針對性的改善高齡患者的上述情況對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恢復也許至關重要。
在常規康復訓練的同時使用各種先進的康復設備為腦卒中的康復治療提供了很大的幫助[9]。有臨床研究證實坐位下肢踏車訓練對腦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改善有積極作用[10]。坐位下踏車訓練為主導的MOTOmed 訓練系統除了被動活動外,可以根據患者下肢肌力大小進行助力、主動、抗阻調整,適合下肢綜合活動中的肌力訓練[11]。當患者肌力完全喪失無法運動時,可通過電機帶動患者肢體進行被動運動,被動訓練對感覺運動皮質的影響與主動訓練是一致的[12];當患者擁有部分肌力,并能抗自身重力和部分阻力時,電機可協助患者完成踩踏循環;當患者能抗阻力運動時,可調節阻力參數,使患者抗阻力完成踩踏循環。MOTOmed還具有生物反饋功能,分別顯示前后雙向自動安全停止裝置,當訓練中下肢肌肉突發痙攣時電機會逐漸停下來,稍微停頓后,運轉方向會緩慢倒轉過來直至痙攣消失[13]。MOTOmed 智能運動訓練系統可以通過下肢重復性運動,減少患者關節異位性骨化的發生,改善腦卒中患者下肢痙攣,減少肌肉萎縮,增強肌力,刺激肢體的位置覺、關節覺,促進肢體運動感覺的恢復,也加強了體力和耐力,防止制動并發癥發生[14]。我們利用MOTOmed智能運動系統訓練配合常規康復訓練改善高齡腦卒中偏癱患者的下肢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配合使用MOTOmed運動訓練系統訓練6周后,其FMA-L、MBI評分均有顯著提高,且優于對照組。說明了高齡腦卒中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的重要性,且常規康復訓練配合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系統訓練能顯著改善高齡腦卒中偏癱患者的下肢功能和ADL能力。同時本研究也提示,下肢Fugl-Meyer評分與MBI評分呈正相關,說明下肢運動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整體ADL能力的提高。
通過本研究還進一步證實,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系統配合康復治療對于緩解下肢肌痙攣有一定的療效。雖然根據Brunnstrom的理論,在治療6周后兩組患者的改良Ashworth評分不可避免的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治療組的增加程度弱于對照組,這使得此組患者能更好的保證下肢的正確運動模式,其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也優于對照組。這可能與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系統的抗阻訓練模式有關,具體機制還需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系統訓練配合常規康復訓練對高齡腦卒中偏癱患者的下肢ADL能力有較好的改善作用,能更好的提高高齡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但遠期效果仍需進一步隨訪。
參考文獻
[1]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12:379 - 380
[2] 勾麗潔; 劉旭東; 柴葉紅等.早期康復治療對老年腦卒中患者功能恢復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9,24(7):653-654
[3] Candelise L,Gattinoni M,Bersano A,et al.Strok-unit care for acute stroke patient:an observational follow-up study[J].Lancet,2007,369(9558):299—305
[4] Langhorne P,Coupar F,Pollock A.Motor recovery after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J].Lancet Neurol,2009,8(8):741—745
[5] 徐光青,蘭月,毛玉瑢,等.腦卒中患者軀體運動偏癱模式的三維運動學評價[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9,24(10);893—895
[6] 賈子善,關注老年腦卒中康復的特點[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1,26(7);601—602
[7] 王凱; 周文益; 鐘鈴,老年腦卒中康復功能評定資料數據庫系統應用介紹[J]。中國臨床康復,2003,7(5);796-797
[8] MIN Kezhi; SUN Dong.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senium and pre senium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ccident and related factor[J].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000; 9(2):26
[9] 張琳瑛.腦卒中康復治療技術的研究進展與應用 中國臨床康復,2004,8(34);7768-7769
[10] 羅予;王翔;王盛 等.兩種下肢踏車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功能的影響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1,26(9):872-873
[11] 陳沖;高曉平;馮小軍.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系統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0.32(7):510-512
[12] 張艷明,宋為群,王茂斌.卒中后腦的可塑性及功能重組的研究的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7,22:759—761
[13] 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審定.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15—122
[14] 黃怡,潘翠環,萬新爐等.重復性下肢訓練對腦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改善的作用[J].中國康復,2009,24: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