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綜合護理干預對骨折后關節僵硬的預防效果,為供臨床參考。方法:選擇我院2010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骨折患者10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3例。全部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和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隨訪6個月,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關節僵硬發生率的差異。結果:兩組患者關節僵硬發生率比較,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骨折后關節僵硬,對骨折患者的康復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 骨折 關節僵硬 預防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162-02
關節僵硬是骨折后的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主要由于缺乏功能鍛煉而引起患肢關節囊攣縮、周圍肌肉萎縮、關節纖維性黏連等而影響關節功能。如不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預防和治療,可能導致患肢關節強直,甚至造成患者終身殘疾[1]。我院對收治的骨折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效果顯著,現將結果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骨折患者106例,年齡18~74歲,平均年齡為(56.23±10.85)歲;其中男性52例,女性54例。骨折部位包括上肢66例,下肢40例;致傷原因包括車禍傷42例、摔倒傷39例、打擊傷15例、高空墜落傷9例;治療方法包括石膏固定68例、夾板固定11例、內固定術21例、骨牽6例。同時排除未成年人、意識障礙、嚴重骨質疏松等患者。
兩組患者從性別、年齡、骨折部位、致傷原因、治療方法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干預。
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骨折后康復期進行關節功能鍛煉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鼓勵患者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強調任何治療方法都無法取代功能鍛練的效果,同時提醒患者在功能鍛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痛苦,鼓勵患者克服怕痛心理,堅持完成關節功能鍛煉。康復治療期間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并做好心理疏導。骨折作為一個突發性損傷會使患者產生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同時擔心骨折后致殘、功能鍛煉痛苦大等因素也會影響患者情緒的變化。護理人員適時給予表揚,鼓勵患者堅持治療,克服急于求成或過度謹慎的心理,并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2]。
嚴密觀察患者患肢復位、固定情況、末梢血液循環、動脈搏動和局部關節、肌肉情況,并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觀察。如發生復位后患者肢體持續劇痛、嚴重腫脹、皮膚麻木、感覺遲鈍或消失等情況應及時向醫護人員報告[3]。
指導患者進行早期主動和被動鍛煉,按骨折愈合過程分為四個階段。骨折后l~2周為外傷性炎癥反應期,此階段可進行骨折處上下關節伸展和肌肉等長收縮鍛煉;骨折后3~4周為骨痂形成期,此階段除了繼續進行肌肉收縮鍛煉,并加大肌肉收縮力度外,可逐步通過健肢主動活動帶動患肢關節活動;骨折后5~7周為骨痂成熟期,此階段可在夾板的保護下,逐步增加功能鍛煉時間和強度;骨折后7~10周為臨床愈合期,此階段重點鍛煉在固定期間所控制的不利骨折愈合的某一方向關節活動,增加關節活動范圍,并酌情進行負重訓練。如有關節損傷,應早期制動,嚴禁暴力牽拉。功能鍛煉期間可輔以物理治療以促進康復[4]。
指導患者合理飲食,指導患者多攝入高熱量、高蛋白、高鈣、低脂等清淡易消化食物,同時戒煙戒酒[5]。
1.3 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患者出院后隨訪6個月,兩組患者關節僵硬發生率比較,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詳見表1。
3 討論
骨折后發生關節僵硬的原因比較復雜,多與骨愈合過程中骨折處與肌肉形成黏連、肌肉損傷后瘢痕化、患肢制動時間過長等因素有關。患肢關節、肌肉得不到充分運動,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環不暢,組織、肌肉間形成水腫、黏連,關節囊、韌帶出現營養不良、攣縮、活動受限,進而導致關節僵硬。常由于患者怕痛、制動時間長、缺乏專業指導等原因而錯過最佳功能鍛煉期。因此在骨折患者的康復期間,優質的護理干預十分重要。
早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可幫助患者糾正錯誤的康復理念,重視早期功能鍛煉對預后的積極影響。由于多數患者缺乏專業的康復訓練相關知識,對患者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指導尤為重要,既要克服患者畏苦怕痛心理,又要防止患者操之過急,過度鍛煉,制定時間和強度均合適的康復計劃非常必要。康復期輔以物理治療可有效緩解或消除局部肌肉疼痛、水腫等癥狀,大大減輕患者的痛苦。合理的飲食可以提供康復期間骨折愈合和功能鍛煉所需的營養支持。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骨折后關節僵硬,對骨折患者的康復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金鳳.四肢骨折并發關節僵硬的原因及護理對策[J].中國民康醫學,2008,20(20):2392,2416
[2] 劉素娟,白正艷,林建興,等.骨折后關節僵硬的并發癥與護理[J].臨床醫學工程,2009,16(7):96~97
[3] 李興華,陳明娥.骨折內固定術后不同時期功能鍛煉對關節僵硬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0,31(1):132~133
[4] 陳亞飛.近關節骨折術后關節僵硬的康復護理[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20(5):317
[5] 農春花,傅愛風,王愛琴,等.上肢骨折患者外固定并發關節僵硬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