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手術在盆腔炎診治中的價值。方法:本次研究選擇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8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采用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觀察組40例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就兩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觀察組癥狀緩解時間為(1.32±0.5)d,對照組為(3.91±1.5)d,行平均15個月的隨訪,觀察組復發(fā)1例,占2.5%,對照組復發(fā)10例,占25%。觀察組不孕癥妊娠率50%,對照組為10%。兩組各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盆腔炎采用腹腔鏡治療,可提供對粘連分離的有效途徑,將感染病灶及時清除,并行廣泛灌洗,降低了炎癥的慢性作用,降低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了臨床效果。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 盆腔炎 診斷 治療 價值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036-02
臨床婦科中,盆腔炎比較常見,主要包括盆腔腹膜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卵巢膿腫、輸卵管炎,由炎性反應在女性上生殖道及周圍組織發(fā)生所致,有較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其中異位妊娠占10%,不孕和慢性盆腔痛均占20%,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傳統(tǒng)采用廣譜抗生素保守治療,在效果不佳有膿腫形成時改用手術治療[1]。近年來,社會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帶動了醫(yī)療科技的發(fā)展,腹腔鏡技術在臨床不斷完善和廣泛應用,國內外均有文獻報道在盆腔炎的診治療可獲得理想效果[2]。本次研究選擇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8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采用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觀察組40例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就兩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80例,年齡19-52歲,平均(32.5±2.2)歲,均符合《婦產科學》(6版)對急性盆腔炎的診斷標準,經(jīng)B型超聲檢查及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檢查。排除異位妊娠等其它肝腎嚴重疾病。病程1d-9.5a。均伴有腹痛癥狀,白細胞總數(shù)>10×109/L者32例,體溫>38℃者28例,不孕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在年齡、病情、病程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婦產科學》第6版對急性盆腔炎的診斷標準:①患者下腹部有疼痛癥狀,伴或不伴有反跳痛發(fā)生;②宮體或宮頸有搖擺痛或舉痛;③附件區(qū)存在壓痛。宮頸分泌物特異性培養(yǎng),白細胞>10×109/L,體溫在38℃以上,穿刺后穹窿處有膿腋存在。
1.3 方法。對照組40例給予甲硝唑加第3代頭孢菌素藥物靜脈滴注,連用7-14d。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患者均行腰硬膜外聯(lián)合麻醉,給予抗生素在術前2h靜脈滴注,囑患者取頭低臀高位,穿刺孔取3-4個,對整個腹腔用腹腔鏡進行探查。依據(jù)每個患者具體的情況對應對措施進行制定。盆腔粘連者,可用電鉤或超聲刀行銳性分離,或用沖洗棒推、剝行鈍性分離,將子宮及附件游離、暴露,使正常解剖位置恢復。患者有膿腋伴發(fā)時,可取樣本作藥敏試驗或病原學診斷,將膿苔及膿液清除。輸卵管膿腫者,在傘端探入無損傷鉗,對二葉緩慢張開以將傘部粘連分離,輕柔操作,并讓膿液流出。若引流不通暢,尤其是患者輸卵管較長時,可用電鉤在張力最高、腫脹最明顯處,將輸卵管沿輸卵管長軸橫型切開1.0-1.5cm將膿液引出,并對管腔進行沖洗。在患者無生育要求的情況下,對患側的輸卵管可行切除處理,若輸卵管卵巢膿腫,卵巢呈嚴重破壞,為致密粘連,則可將患側附件切除。對傘端有閉鎖的患者進行造口術。對于有生育要求者可實施輸卵管通液,但在盆腔炎急性期通常不行通液操作,因細菌及壞死組織易在加壓通液的情況下擠入靜脈竇,導致炎癥擴散。在手術結束后對盆腔用50g/L葡萄糖注射液沖洗,沖洗同時操作,防止沖洗液流入上腹腔,注意沖洗量不應過多。將體位在盆腔沖洗干凈后調至頭高臀低位,行有序自上而下沖洗直至液體為清亮狀態(tài),再對腹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滅滴靈沖洗。術后可給予幾叮糖在腹腔留置,行1-7d抗生素應用對感染進行預防。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行X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癥狀緩解時間為(1.32±0.5)d,對照組為(3.91±1.5)d,行平均15個月的隨訪,觀察組復發(fā)1例,占2.5%,對照組復發(fā)10例,占25%。觀察組不孕癥妊娠率50%,對照組為10%。兩組各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在上世紀40年代,多采用靜脈點滴抗生素藥物對盆腔膿腫和感染性疾病進行治療,為高達90%的病死率,在抗生素治療無效的情況下,之后考慮行手術干預治療,包括超聲引導下膿腫穿刺或經(jīng)腹手術,病死率有所下降[3]。近年來,隨著對盆腔炎研究的進一步深入,與傳統(tǒng)處理方法比較,因炎癥導致的致密粘連使對生育功能造成一定損害,故手術治療可取得較理想的效果。盆腔炎主要依據(jù)實驗室檢查、B超檢查、臨床癥狀、體征進行診斷。急性盆腔炎誤診率較高。有<65%的盆腔炎癥在腹腔鏡檢查時可有對應表現(xiàn)。目前臨床在腹腔鏡是否對懷疑急性盆腔炎患者進行檢查上還存有爭議[4]。因腹腔鏡費用相對較高,雖為微創(chuàng)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創(chuàng)傷,在患者情況需要緊急處理或臨床對病情較難鑒別時,選擇腹腔鏡為有效快速的方法。特別是盆腔炎反復發(fā)作,盆腔有包塊,不孕的患者。腹腔鏡除對病情可詳細評估外,還能行相應的手術治療,具有較高的診治價值。
因由多種病原體混合感染導致盆腔炎的發(fā)生,故傳統(tǒng)通常采用抗炎的方法治療,7-10d為一個療程。患者多數(shù)因治療時間長而缺乏堅持,造成病程遷延。抗生素在近年來不斷研發(fā)和應用,藥敏試驗在細菌培養(yǎng)技術進步的情況也有較大完善,藥物合理使用,提高了急性盆腔炎患者的臨床治愈率[5]。但有研究表明,因炎癥導致的致密性粘連使生殖可能會出現(xiàn)工能損害,存在生育障礙,生育率與輸卵管損傷程度有關,與既往有無抗生素史無關。采用腹腔鏡手術能將纖維素炎性涌出和膿液清除,將粘連組織分離,除可將體內致病原清除外,還可使血中抗生素有效滲入,使機體免疫作用可發(fā)揮,促進病變愈合。對嚴重粘連進行預防,使生育能力得到良好保護[6]。本次研究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采取腹腔鏡治療明顯縮短了首狀緩解時間,降低了術后復發(fā)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孕癥妊娠率也相對高于對照組,同時,行橫切口輸卵管切開排膿術后較縱切口發(fā)生的輸卵管妊娠機會少,原因可能為瘢痕組織在縱切口發(fā)生攣縮,使輸卵管管腔發(fā)生狹窄,橫切口管腔狹窄性低,只存在輸卵管相對縮短,故有較低的輸卵管妊娠發(fā)生率。
盆腔粘連、慢性盆腔炎是導致盆腔疼痛的原因,有文獻報道致密的粘連通常不造成腸管活動障礙,未累及腸管,故不會引起疼痛,疼痛多與稀疏的粘連有關。腹腔鏡行粘連松解術后,即可緩解癥狀[7]。在盆腔膿腫、盆腔炎感染未控制前,傳統(tǒng)觀點認為手術會使組織損傷加重,使感染出現(xiàn)擴散,延遲傷口愈合,給予抗生素對急性盆腔炎患者在行2h應用后在血中達到一定水平行腹腔鏡手術,術后給予抗生素行1-7d的治療,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炎癥的擴散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在盆腔炎的診治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綜上,盆腔炎采用腹腔鏡治療,可提供對粘連分離的有效途徑,將感染病灶及時清除,并行廣泛灌洗,降低了炎癥的慢性作用,降低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了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 鄭榮山,王艷秋,張秋華.微刨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例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47(3):155—156
[2] Balague C,Targarona EM.Peritoneal response to a septic challenge.Comparison between open laparotomy,pneum operitoneum laparoscopy and wall lift alparoscopy[J].Surg Endosc,1999,13(8):792
[3] 薛曉紅,林金芳,孫翠翔,等.腹腔鏡在盆腔炎診斷和治療中的價值[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4.20(9):535—537
[4] Gaitan H,Angle E,Diaz R,et al.Accuracy of five different diagnostic techniques in mide-to-moderate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J].Infect Dis Obstet Gynecol,2002,10(4):171
[5] Livengood CH.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finding during in patient treatment of clinical sever,laparoscopy-documented disease.Am J Obstet Gynecol,1992,166:519
[6] Ahrenhole DH,Simmons RL,F(xiàn)ibrin in peritonitis:Ibenefical and adverse effects of fibrin in experiment E.coli peritonitis.Surgery,1980,88(1):41-44
[7] Binstock M,Muzsnai D,Apodaca L,et al.Laparoscop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a review and discussion.Int J Fertil,1986,31(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