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分析反復呼吸道感染(RRTI)患兒血清IgA含量與免疫功能變化的關系,總結其臨床意義。方法:選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48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兒,設為觀察組;再選取40例體檢健康的嬰幼兒,設為對照組,分別進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檢測,觀察比較兩組檢驗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觀察組的血清IgA、IgG水平明顯對比對照組降低,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反復呼吸道感染(RRTI)患兒明顯存在免疫功能下降,其中以血清IgA含量變化最為顯著,屬于免疫功能中的敏感性指標,對RRTI患兒的病情進展及預后的判斷有重要的臨床診斷意義。
關鍵詞:反復呼吸道感染 血清IgA 免疫功能 預后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010-01
反復呼吸道感染(RRTI)屬于兒科中的一種高發病及常見病,發病機制相當復雜,治療難度大,對兒童的正常發育造成嚴重影響,多年來對于小兒RRI與多種微量元素間的關系有較多的研究,但仍無明確定論,近年來,臨床上認為,RRTI的發病及病情進展主要與免疫功能發生異常有關。本文通過觀察分析反復呼吸道感染(RRtI)患兒血清IgA含量與免疫功能變化的關系,總結其臨床意義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48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兒,設為觀察組;男39例,女19例,年齡在7個月~3歲,平均年齡為1.8±0.4歲,均符合1988年全國小兒呼吸道疾病學術會議所制訂的關于RRTI的臨床診斷標準[1];再選取40例體檢健康的嬰幼兒,設為對照組,男34例,女16例,年齡在7個月~3歲,平均年齡為1.7±0.4歲,分別進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檢測,觀察比較兩組檢驗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受試嬰幼兒從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驗方法。
1.2.1 采集方法分別在清晨抽取5ml的靜脈血,分別注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抗凝試管中,并充分搖勻,進行離心試驗后,將血清分離后,取其中0.5ml上清液[2]。
1.2.2 檢驗方法。采取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公司生產,型號:CX)及其配套的試劑盒,實行日常保養、維護及質控,在儀器處于穩定的條件下,對血清標本進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檢驗,并嚴格按照試劑盒上的操作進行。
1.3 統計學方法。本組檢驗的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單位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均數t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的血清IgA、IgG水平明顯對比對照組降低,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論
臨床上認為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病機制主要與多種微量元素、環境因素及營養狀況等有關,近年來,國外有相關報道中指出[3],RRI患兒的細胞免疫功能與體液均對比正常兒童偏低,本文中統計發現,RRTI患兒的血清IgA、IgG水平明顯對比正常嬰幼兒降低,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RRTI的發病機制十分復雜。RRTI的發病機制一般認為是由于遭到外來因素破壞了呼吸道的上皮細胞完整性,降低局部的防御功能,導致病原侵入機體,繼發感染。同時由于嬰幼兒的機體免疫球蛋白較少,細菌毒素、病毒等大量抗原容易發生反復刺激,導致患兒的免疫活性細胞趨于疲憊,進一步降低了免疫反應,繼發反復性感染,反復的感染又會促使免疫球蛋白大量消耗,進入惡性循環。
嬰幼兒是處于快速的生長發育期,自身的體液免疫尚未完全發育完善,其中的免疫球蛋白是由B細胞所生成的一種免疫效應的物質,以IgG抗體所占比例最多,約為總抗體的8 0%,并且IgG屬于能夠通過胎盤唯一的一種免疫球蛋白,能對游離外毒素起中和和對吞噬細胞吞噬作用起調節的作用,是一種具有重要的機體免疫防護作用的抗體。IgG在新生兒的抗感染功能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出生后的3個月開始,新生兒脫離了母體給予的抗體,開始自身合成,需要直至學齡期,小兒的體內才可合成接近成人水平的IgG數量。而IgA則屬于血清中數量僅次于IgG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屬于體液免疫中最為重要效應分子,主要是經特異性進行調理吞噬、激活補體、結合抗原及介導抗體的依賴細胞的細胞毒等不同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較強的抗菌、抗病毒生理作用[4]。因此,在RRTI患兒的血清IgA、IgG水平檢測值明顯降低,表明此類疾病的患兒機體體液免疫功能發生異常,是RRTI的病因之一,同時也是促使其病情進展的原因之一,對治療前后的血清IgA檢測,能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依據,并為評估預后作參考。
綜上所述,反復呼吸道感染(RRTI)患兒明顯存在免疫功能下降,其中以血清IgA檢測量變化最為顯著,屬于免疫功能中的敏感性指標,對RRTI患兒的病情進展及預后的判斷有重要的臨床診斷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梓荊,盛錦云,胡儀吉,全國小兒呼吸道疾病學術會議紀要[J],中華兒科雜志,1988,26(1):4
[2] 王琦,李紅,王寧萍等,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免疫球蛋白及相關細胞因子水平分析[J],寧夏醫學院學報,2007,29(5):451-453
[3] 韋彩成,唐任光,許桂丹等,嬰幼兒反復呼吸道感染與血清免疫球蛋白和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及微量元素水平的分析[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7,29(5):800-802
[4] 陳碧艷,唐任光,許桂丹等,嬰幼兒反復呼吸道感染與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補體水平關系的探討[J],實用醫技雜志,2007,14(35):4838-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