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總結護理安全規范化管理的實施方法,探討護理安全規范化管理實施效果。方法:組建護理安全管理小組;制定并完善護理安全管理制度,樹立護理安全規范管理觀念;嚴格規范關鍵環節操作,加強護理質量監督;營建護理安全規范化環境氛圍。對護理安全規范化管理實施前后的患者滿意度、患者投訴以及護理缺陷等進行對比分析。結果: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提升,患者投訴明顯減少,護理缺陷得到有效控制,實施護理安全規范化管理前后效果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實施護理安全規范化管理有助于提升護理質量,控制護理風險,具有極大的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
關鍵詞:護理 規范化管理 實施效果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222-02
作為護理質量重要評價指標之一,護理安全也是有效控制醫療事故的關鍵性環節。對于護理工作人員而言,最大限度的避免護理缺陷[1],確保患者安全,是其首要任務。我院于2009年6月成立質量管理科,設專職人員負責護理質量監控,自7月份起實施護理安全規范化管理,以促進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進一步提升,控制護理缺陷發生率,效果十分明顯,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為一綜合性醫院,醫院編制病床160張。有護理人員139名,年齡19~50歲,平均年齡29.5±11.2歲;工作時間1~25年,平均工齡12.1±7.5年;學歷:中專65名,大專67名,本科7名;職稱:主管護師15名,護師25名,護士81名;助理護士18名。
1.2 方法。
1.2.1 分析方法。
以護理安全規范化管理實施前的 2008年7月~12月及實施后的2009年7月~12月為分析對象,對比兩個時間段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投訴數量以及護理缺陷發生率。
1.2.2 護理安全規范化管理實施方法。
①組建護理安全管理小組。由護士長及骨干護理人員組建護理安全管理小組,定期組織座談會,交流護理工作經驗,總結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對患者開展安全宣傳教育;以問卷調查的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屬征求改進護理工作的意見;針對護理工作中的關鍵環節制定應急預案;總結護理缺陷發生情況,并制定針對性改善措施。②制定并完善護理安全管理制度,樹立護理安全觀念。從各臨床科室實際情況出發,制定詳細具體的護理安全管理制度,對管理制度的實施、培訓;護理質量監督、檢查的落實;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護理失誤上報以及相應的處理程序等作出明確而具體的規定。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培訓力度,確保護理人員熟悉護理安全管理制度相關內容,在護理工作過程中自覺履行;定期組織護理安全管理查房,總結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加以改進[2]。③實行雙重管理,加強護理質量監督。所謂雙重管理,即在執行者完成某項工作之后,由監督者進行檢查,執行者與監督者負連帶責任;對護理安全事先控制予以足夠的重視,盡可能消除護理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使護理人員樹立安全工作無小事的意識,最大限度的避免護理失誤的發生。④嚴格規范用藥流程,確保用藥安全。⑤加強病人的安全教育,經常對患者進行安全宣教,加強與患者的交流與溝通,耐心解答患者疑問,將醫療風險進行詳細告知等[3]。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方差法進行組間分析,計數資料比較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安全規范化管理實施前后患者滿意度情況詳見下表所示。
上表數據顯示,分別在護理安全規范化管理實施前及實施后選取200例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實施前有160例表示滿意,滿意度為80%,實施后有196例表示滿意,滿意度為98%,實施前后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安全規范化管理實施前后投訴數量及護理缺陷情況詳見下表所示。
上述表格相關數據表明,護理安全規范化管理實施前后投訴數量及護理缺陷均得到有效控制,實施前后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病人比健康的人更加敏感,承受能力也比較薄弱,因此,作為照顧病人的護士,就要根據病人的需求給予人性化照顧,做好病人的心理舒適護理。例如手術室的護士應了解每位患者的不同需求,并盡量給予滿足。老年人對手術的耐受力有限,常伴有孤獨感、自卑感和恐懼感。此時,巡回護士應對他們進行安撫,如握住患者的手,以親切和藹的語言并借助術前訪問時建立的關系,激發患者對手術的信心,增加舒適并消除顧慮。對非全麻患者,可簡略介紹準備的工作,用易懂的語言告訴患者下一步的治療是什么,并告知患者可能會產生的身體反應和感覺。如骨科手術過程中,當需要使用電鉆時,告知他們電鉆的聲音及鉆動骨的感覺,為患者創建一個合適安全的環境,以增加心理舒適。護理人員的素質高低是決定護理質量的基礎。在臨床上,患者不僅期待著醫務人員的精心治療,更需要熱情細致,充滿真情的服務。這就要求護士要不斷強化護理的服務意識和不斷努力地探索提高質量的途徑和方法,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去關愛患者,這樣的護理效果才稱得上優質和一流。對經驗不足的年輕護士,安排固定老師帶教,并定期舉行培訓班,制定本科室的疾病護理練習,讓年輕護士把所學理論知識盡快運用于臨床護理實踐。護理是治療工作的重要體現[4],也是決定病人康復的重要因素之一。護理過程中的整體性、個性化、創造性以及有效性,不僅反映了護士的綜合素質能力,體現了護理質量,同時也確保了護理安全。護理過程在一定意義上說是護士對病人的管理過程,而管理過程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護患關系,對于有些排斥治療的患者,護理的要求更高,必須安排兩個責任心強,有溝通技巧的護士做責任組長,專門上白班,連續跟進病人的治療與護理,多與病人進行溝通,鼓勵病人表達并注意傾聽其感受,找出原因。從病人的需求出發,規范對病人的安全教育,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工作,如耐心解釋疾病及其治療情況,與病人討論身體健康狀態改變對自身的影響;鼓勵病人及其家屬正確面對疾病,努力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系統; 糾正錯誤觀念,提供正確信息;教會病人必要的自我護理方法,努力提高自我護理能力,提高生活質量; 必要時提供隱蔽的環境,尤其是協助飲食、起居、排泄等生活護理時。
4 結論
護理安全規范化管理,注重護理過程中的環節監控,將質量控制的關口前移,有效地控制了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了護理質量。通過規范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后的上報流程,讓管理者能及時地掌握事件發生的過程及真相,實施積極的干預措施,把對患者的傷害降到最低,減輕患者及家屬的不滿。同時通過對不良事件的分析溯源,讓其他護理單元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避免同類事件的發生。開展護理安全規范化管理,調動了護理人員參與病人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意識,增強了責任感,營建了護理安全規范化環境氛圍,促進了護患關系的和諧發展。我院在護理安全規范化管理實施前及實施后各選取200例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實施前滿意度為80%,實施后滿意度為98%;投訴數量及護理缺陷均得到有效控制,實施前后對比差異顯著。實行護理安全規范化管理,具有極大的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樸桂順,董秀英,陶秀英.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管理對策[J].現代臨床護理,2008,7(7):50-52
[2] 呂菲,鐘惠如.護理人員對患者安全問題的認知狀態與應對策略[J].上海護理,2010,(1):36-38
[3] 許璜,張國軍,袁燕嫻.護理安全相關問題分析與對策[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11):1856-1857
[4] 王社芬,王建榮,張黎明,等.實施規范化護理服務的做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7,7(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