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腦血管病 昏迷 護理思考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173-02
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嚴重地威脅著人類健康,它與惡性腫瘤和冠心病構成人類死亡的三大疾病。急性腦血管病發病兇險,進展快,預后差,護理在搶救中起重要作用。為拋磚引玉,現將我院神經內科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81例急性腦血管病昏迷患者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81例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32例,年齡41-79歲,平均年齡61.2歲,腦出血47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1例,大面積腦梗塞23例,全部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中樞性高熱、應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等。
2 護理體會
2.1 生命體征監測:生命體征出現變化時提示病情在惡化、往往難以逆轉。因此,早期識別生命體征的變化對病情的觀察有重要意義。
觀察呼吸時要注意有無呼吸節律和頻率的改變,是否中樞性呼吸衰竭、還是痰液堵塞或是舌根后墜所致,是呼氣性還是吸氣性呼吸困難,有無“三凹征”。觀察體溫升高是感染所致還是中樞性高熱,觀察血壓、脈搏波動,意識水平改變以及瞳孔變化情況。
2.2 內環境監測:觀察膠體和晶體滲透壓平衡、血氣酸鹼平衡、水、電解質平衡、凝血功能、血氧飽和度、通氣指標、腸道菌群平衡等。
2.3 并發癥的護理。
2.3.1 發熱的護理:發熱提示有感染的發生或出現中樞性高熱。
高熱可使新陳代謝增加,體溫升高1℃,新陳代謝將增加10%,因而持續高熱會使水電解質丟失增加、代謝產物增多,從而使各系統的功能受到損害,導致產熱和散熱異常,引起惡性循環,應給予足夠重視,對發熱病人除加強感染病灶的護理外,還可以使用亞低溫進行治療,以減輕腦水腫,保護腦細胞。昏迷者使用降溫毯及降溫帽降溫,進行亞低溫治療時應將體溫控制在34℃左右,并隨時監測體溫,升溫時要逐漸進行。
2.3.2 應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梢缮舷莱鲅獣r,應及時留取標本,如胃液呈咖啡色或血性,大便為黑色,應嚴密觀察心率、血壓、通知醫生及時作出正確處理。當出血量不多,使胃液、大便隱血(+一+++)時,可在應用制酸藥保護胃粘膜同時繼續鼻飼,但鼻飼液溫度可較低,勤查胃液及大便隱血,當出血量較大,出現嘔血時,
應立即禁食。
2.3.3 肺部感染的護理。對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加強氣道濕化和吸痰,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引流,加強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觀察有無潰瘍,真菌感染發生,必要時行咽拭子培養。
氣管插管及切開均易導致肺部感染,所以氣管內吸痰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并注意環境及空氣消毒,及時做氣管內分泌物的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
2.3.4 氣管插管的護理:氣管插管、人工呼吸機輔助呼吸保持氣道通暢尤為重要。急性腦血管病昏迷患者咳嗽反射、吞咽反射減弱,故應根據病情及時吸痰、拍背,消除呼吸道分泌物,經驗是:翻、拍、噴、滴、吸、變換體位等。氣管插管時間超過1-3天易被分泌物堵塞,應及早行氣管切開。不僅可減少死亡,而且有利于氣管內分泌物及時清除。做好呼吸監測,加強對呼吸機管理,根據呼吸情況及生命體征,結合血氣分析等,判斷患者的適應性,觀察糾正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積情況,密切觀察并發癥的發生,避免導管插入過深或導管滑脫。根據血氣分析參數,待自主呼吸強度,頻率及潮氣量恢復正常后才能考慮逐漸脫機,需拔管時應注意有無拔管指征,拔管后患者的呼吸是否穩定。
2.3.5 留置尿管的護理:留置尿管時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保持通暢,固定妥當,尿管每周更換1次,貯尿袋1—3天更換一次。密切觀察并記錄尿量,長期留置尿管者定時開放,尿道護理每天一次,避免逆行感染。
2.3.6 常規護理:將急性腦血管病昏迷患者置于頭高腳低位,頭部抬高15°-30°,既保持腦血流量,又保證呼吸道通暢;切忌無枕仰臥。并可以減少胃返流,預防誤吸,注意患者下肢被動活動,避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對糖尿病患者注意監測血糖,防止高血糖或低血糖的發生;另外應給予患者充分的營養支持,維持正氮平衡,長期靜脈營養時應注意導管的護理,防止導管敗血癥的發生;保持皮膚完整,做好基礎護理,床單干燥、平整、預防體表皮膚受損,避免發生褥瘡。
總之,在急性腦血管病昏迷患者護理中,正確及時的基礎護理和并發癥的護理,能使患者渡過危險期,降低病死率,為下一步治療工作打好基礎。
3 討論
患者渡過危險期后,可加強以下方面護理:
3.1 心理支持治療:將有關疾病知識教給病人,向病人解釋可能引起顱內出血、動脈瘤破裂的原因,講解有關的潛在并發癥,使病人明白敵意傾向易引起血壓升高,情緒激動易導致顱內血管痙攣,引起腦血液循環障礙,心理支持治療可以幫助病人改善情緒反應,改變行為方式及性格特征,促使病人向健康角色行為轉換。
3.2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①出院前即開始訓練病人生活自理,如無法生活自理,應對家屬進行疾病護理知識的宣傳工作;②指導病人避免劇烈活動,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過度勞累,以防再次發生意外;③治療全身性疾病,康復后仍須堅持服藥,保護血壓平穩;④與病人和家屬制定康復訓練計劃,對能活動的病人可指導配合康復訓練;⑤避免長期大量吸煙。參考文獻
[1] 王庸晉,急救護理學,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1:49
[2] 楊言誠主編,外科護理學,高等醫學院校護理專業大專系列教材,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2003年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P259-264
[3] 馮正儀,內科護理學(二),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2005,1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