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泌乳素血癥是婦科疾病中常見的一種疾病,本文從高泌乳素血癥的發病原理、病情診斷、西醫治療的三大方面,結合多年臨床經驗,從西醫的角度談高泌乳素血癥的治療,探討高泌乳素血癥的西醫治療規律,為今后本病治療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西醫 高泌乳素血癥 治療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102-01
高泌乳素血癥是上世紀90年代后期發現的常見婦科疾病之一,所謂的高泌乳素血癥(Hyperpro-lactinemia,HPRL),從西醫的角度來說系指由內外環境因素引起的,以PRL升高(≥25ng/ml)、引起閉經、溢乳、無排卵和不孕等婦科疾病為特征的一種綜合性病癥。
每個人的人體內都含有一定量的泌乳素,該物質屬于一種多肽激素,同時也叫做催乳素,是由腦垂體所分泌的眾多激素中的一種。一般婦女在妊娠期以及哺乳期,泌乳素分泌較常人高,而非孕期的婦女或者男士血清中所含的泌乳素的正常含量一般為:女性是1.20-29.93、男性是2.58-18.12(單位:UG/L),超過其含量則有可能導致高泌乳素血癥。該病癥的治療在中西醫方面都有所研究和突破,西醫的治療起步較早,理論系統也較為豐富。
1 發病原理
正常含量的泌乳素在人體內不分晝夜發揮本身調節的作用,它對女性乳腺發育、泌乳、卵巢功能和維護正常女性生育功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泌乳素受下丘腦PRL以及PRL-H的雙重控制,平衡調節。在正常情況下女性排卵周期、月經周期時候,泌乳素是處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丘腦多巴胺能神經介質以及PRL-H張力性抑制調節的一個狀態下。而如果這種平衡性的、張力性的調節失去平衡就會引起體內的內分泌失調,從而引發高泌乳素血癥。
從西醫的角度來說,高泌乳素血癥的發病原理分為病理性和生理性。一般生理性高泌乳素血癥是處于夜間睡眠狀態、妊娠期、低血糖、運動等狀態下引起,而病理性高泌乳素血癥一般則是繼發的狀態,并伴有原發性疾病如腦垂體病變、甲狀腺功能減退、肝硬化、人工流產等,另外一些藥物性因素也可以引起高泌乳素血癥。
2 病情診斷
首先要清楚患者的臨床表現。其一是月經失調,一般原發性閉經的概率較小,約有九成是繼發性閉經。其二是溢乳,該情況多為顯性或擠壓乳房時出現,溢出的液體有水樣、漿液、乳汁等。其三是不孕,患者會有無排卵現象發生,另外黃體不健或黃素化不破裂卵泡綜合征也會引起不孕。
其次,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月經史、婚育史等,有針對性地進行身體檢查,注意有無肢端肥大、粘液性水腫等癥狀。婦科檢查時,要了解性器官和性特征有無萎縮和器質性病變;檢查乳房時要注意大小和形態,用雙手輕輕擠壓乳房,感覺有無腫塊、炎癥溢乳等,還要檢查乳房溢出物的性狀和數量。
另外,在病情診斷時,內分泌功能檢查也很重要,包括進行垂體功能、卵巢功能、甲狀腺功能、腎上腺功能、胰腺功能的檢查。
如果確診高泌乳素血癥時,還需要進行相關的檢查和化驗,進一步明確引起該病的原因,由于垂體泌乳素瘤是引起高泌乳素血癥的常見病因,因此有必要進行常規垂體MRI明確診斷。
3 西醫治療分析
非泌乳素瘤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癥的治療關鍵在于消除病因,如病因難以根除,多巴胺激動劑可改善或消除高泌乳素血癥。而垂體泌乳素瘤是最常見的病因,因此是目前的主要治療對象。
3.1 藥物治療。
泌乳素瘤的內科治療在所有垂體腺瘤中是最成功的,臨床實踐表明,多巴胺受體激動藥是不僅能夠有效地控制高泌乳素血癥,而且可以使瘤體縮小,并消除神經眼科癥狀,因此以多巴胺受體激動藥為代表的內科治療已成為泌乳素瘤的首選治療方法。
目前最常用的多巴胺受體激動藥是溴隱亭,起始劑量一般為2.5mg,在達到最大療效后,溴隱亭的劑量可逐漸減小,至最小有效劑量后可長期維持,副作用主要有惡心和體位性低血癥。常用的西藥及治療范圍如下:
3.1.1 地屈孕酮片,可用于治療內源性孕酮不足引起的疾病,如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癥、繼發性閉經、月經周期不規則、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經前期綜合征、孕激素缺乏所致先兆性流產或習慣性流產、黃體不足所致不孕癥。
3.1.2 復方戊酸雌二醇片,可補充雌激素不足,治療女性性腺功能不良、閉經、更年期綜合癥等;用于晚期乳腺癌、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療。
3.1.3 已二烯雌酚片,用于治療子宮發育不良或因子宮發育不良及因宮頸液稠少而引起的不育癥;閉經和用于人工周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等。
3.1.4 炔雌醇片,用于補充雌激素不足,治療女性性腺功能不良、閉經、更年期綜合癥等;2.用于晚期乳腺癌、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療。
3.1.5 喹高利特,用于血催乳激素過多癥,包括原發的或者是因分泌催乳激素的腦垂體微小腺瘤或巨腺瘤。
3.1.6 鹽酸八氫芐喹啉,用于原發性或由分泌泌乳素的垂體微腺瘤或大腺瘤所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癥。
3.2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一般適合于巨腺瘤出現壓迫癥狀者,以及腫瘤抗藥、溴隱亭治療無效和嫌染細胞瘤多種垂體激素分泌者。現行的經蝶顯微手術安全、方便、易行,療效類似于溴隱亭療法。泌乳素微腺瘤在經蝶顯微手術后有60%到90%的病人血泌乳素水平可降至正常,但大腺瘤的療效要差得多,只有不到40%的病人血泌乳素水平能降至正常。該手術的缺點是:垂體腫瘤無明顯包膜、邊界不清者,手術不易徹底或損傷,致成腦脊液鼻腔瘺,繼發垂體功能減退。手術效果一般與腫瘤大小和浸潤情況有關,腫瘤越大,手術效果越差,另外醫生的經驗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手術治療要慎重。
3.3 放射治療。
適用于HP系統非功能性腫瘤,以及藥物和手術治療無效者。照射方法包括:深部X線、60Co、α粒子和質子射線,同位素90釔、198金垂體植入等。另外放射治療還可與多巴胺激動藥以及經蝶顯微手術聯合使用。
4 結論
高泌乳素血癥已成為當前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其產生的原因眾多。該病在西醫的治療上有一定的進展和療效,但目前還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從西醫的角度來說,對該病的認識還應該繼續深入,以期得到最新的研究成果,進一步加強和指導臨床應用,實現更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何鳳婷,高泌乳素血癥引起的閉經和不孕28例分析[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9,7
[2] 梁國新,高泌乳素血癥的藥物治療進展[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0,2
[3] 張艷梅,高泌乳素血癥28例臨床分析[J]重慶醫學,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