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針對行同期雙側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通過積極的護理及觀察,學習和總結,以期不斷提高自我護理水平。方法:2009-2011期間行同期雙側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手術患者,結合國內外相關文獻及我院情況,對患者術后進行護理干預及康復指導等,出院后進行隨訪。結果:所有患者髖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結論:針對行同期雙側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可以幫助患者早期康復及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同期置換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115-02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可以有效的治療髖關節疾病,作為一種髖關節諸多疾病的最終治療方法,可以恢復髖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而在條件所允許的情況下行同期雙側全髖關節置換術早已被臨床所接受[1]。現結合國內外先進經驗及我院的相關情況,以11名行同期雙側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為觀察對象,通過進行護理、隨訪與評估,評價康復情況,觀察護理效果。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11例均為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行同期雙側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其中男性5名,女性6名,年齡37-65歲,平均53.6歲。
1.2 方法。
1.2.1 常規觀察。
患者返回病房密切觀察各方面基本情況變化及做好各方面準備。
常規監測生命體征、吸氧,注意呼吸,有無氣促、胸悶、胸痛、呼吸音異常;注意循環,有無心悸、胸悶、心臟雜音、心電圖改變等;注意周圍循環,有無口唇蒼白、脈搏細弱、紫紺等;注意血氧飽和度,必要時可行血氣分析檢查。
檢查皮膚情況,對比術前有無壓瘡出現、皮膚破損等,檢查手術引流管、靜脈通道是否通暢等。
針對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做好相關處理準備。
告知患者手術已經順利完成,與其詳細解說術后可能出現的情況及需要注意的相關問題,取得患者的信任并努力使其配合后期的護理工作及康復鍛煉。
1.2.2 護理重點。
術后疼痛評估:運用系統的疼痛評估工具可以避免疼痛治療不足或過度治療[2]。術后止痛充分的情況下,患者才能盡早的進行康復鍛煉。因此針對各患者使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對疼痛情況進行評估,以明確止痛效果并對治療進行指導。
肺栓塞及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術后抬高下肢,預防性使用全長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患肢3~4d,增加靜脈回流。觀察患者生命體征、雙下肢端感覺、末稍循環、皮膚色澤和溫度的變化; 肢體活動情況﹑足背﹑脛后動脈搏動情況。術后常規應用抗凝藥物,如華法林、低分子肝素等,有研究表明[3]術后常規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能夠有效預防肺栓塞和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另外早期活動、鍛煉下肢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栓的發生率[4]。
預防感染:感染作為髖關節置換術后并發癥之一,其發生率在國內外一般在0.5%-3%[5],感染可最終導致手術的失敗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因此預防感染也是極其重要的。在預防感染方面,要注意嚴格無菌操作,避免術后人為因素導致的感染,按時傷口換藥,注意局部有無紅腫熱痛及其他異常,引流管應保持引流通暢,,密切觀察引流物的色﹑ 質﹑ 量,注意全身有無感染癥狀,監測體溫、血象等。
康復鍛煉:早期的功能鍛煉不僅有助于肢體功能的恢復而且可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主要包括肌肉鍛煉、關節活動、行走訓練,全程必須在家屬及醫護人員的監護下進行。術后即可開始被動足趾及踝關節活動,術后第2天可進行主動關節活動及肌肉收縮鍛煉,術后第3天開始使用CPM機鍛煉下肢,30°開始,術后第4-7天可視患者情況,在家屬及醫護人員保護下借助拐杖或助行器站立,嘗試緩慢行走,避免負重、髖關節過度屈曲等。功能鍛煉的原則是循序漸進,以不痛為基本標準。
預防其他并發癥:術后注意血色素變化,必要時可輸血,預防貧血、DIC及其他危險情況發生;防褥瘡護理,使用水墊,減少組織受壓,或有康惠爾泡沫敷貼外貼保護受壓皮膚,酒精擦浴,促進周圍循環,注意皮膚狀況,尤其是受壓部位皮膚。予定時翻身、按摩受壓皮膚、提臀減壓。予行拍背,常規霧化吸入等促進痰液排除,預防墜積性肺炎;多飲水、做好會陰部清潔護理,預防泌尿系感染等。
出院指導:囑患者注意休息,加強營養。指導出院后康復鍛煉,交待患者家屬并進行現場指導,保證患者出院后能接受有效及正確的功能鍛煉。囑不宜久坐、側臥,不可交叉腿或盤腿,避免髖關節過度屈曲,6周內嚴禁曲髖>80°,嚴防髖關節脫位,禁止劇烈活動。改善生活習慣,調整心態,正確面對疾病帶來的困擾。定期復查患肢情況,以調整康復治療方案,不適隨診。
2 結果
全部11名患者治愈出院,未發現褥瘡、靜脈血栓、肺栓塞及感染等并發癥,隨訪6個月,評定治療效果,分別于術后2周、1月、3月、6月使用Harris評分法評定髖關節功能,所有患者的髖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生活水平良好。
3 討論
針對髖關節置換術的護理,國內外均做了相當多的研究,而雙側全髖關節置換術,不論是同期手術還是分期手術,其都有風險存在,怎樣才能更好的幫助患者盡早康復才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次我們針對同期手術的病人,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均得到了積極的效果。雖然本次研究對象較少,卻給我們提供了許多臨床護理的經驗,因此只有不斷的研究和實踐,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1] 孫換強,顧宣靜,沈寶發.同期雙側全髖關節置換術[J].浙江創傷雜志,..2002,7(2):93-94
[2] New Zealand Guidelines Group(NZGG).Acute management and immediate rehabilitation after hip fracture amongst people age 65 years and over[S].Wellington(NZ),2003:26p
[3] Kim YH,Oh SH,Kim JS.Incidence and natural history of deep-vein thrombosis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A prospective and randomised clinical study.J Bone Joint Surg Br.2003;85(5):661-665
[4] 唐泓源,張黎明等.系統早期活動方案降低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的研究.中華護理雜志 2007年 11月第 42卷第 11期965.968
[5] 張志,高梁斌,李健,等.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早期并發癥的發生及預防[J].廣州醫學院學報,2004,32(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