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中藥雙利肝沖劑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效果。方法:我院中醫科治療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72例,采用隨機分組法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6例,兩組患者均給予降酶保肝藥物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中藥雙利肝沖劑治療。結果:治療組患者的ET、BS、TG及TC均明顯高于正常人(P<0.05),而HDL和LDL與正常人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組患者治療后TG、TC、ET、ALT及AST較治療前均有明顯降低,而對照組只有ALT和AST較治療前有明顯降低(P<0.05);而治療組患者治療后TG、TC、ET、ALT和AST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觀察組(P<0.05)。討論:中藥雙利肝沖劑在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上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臨床廣泛應用。
關鍵詞:中藥雙利肝沖劑 非酒精性脂肪肝 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184-02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排除酒精及其他明確病因的脂肪肝,主要特征是肝細胞大泡性脂肪樣變。隨著目前人們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改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病率越來越高[1],如果治療不及時,最終會發展成為肝硬化,嚴重危脅著人們的健康。我院中醫科采用中藥雙利肝沖劑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36例,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期間在本院中醫科就診的符合中華肝臟病學會脂肪肝學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斷標準》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72例,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12~67歲,平均年齡47.86歲。將72例患者平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6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視力和病程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降酶及保肝藥物治療,包括:肝太樂、維生素C、維生素E、復方益肝靈片等。對照組患者只給予上述治療,治療組患者除上述治療外給予中藥雙利肝沖劑治療。
1.3 觀察指標:兩組患者于治療前后進行血漿內毒素(ET)、肝功能(ALT、AST)、血糖、血脂及肝炎病毒標志物HBsAg,同時進行B超檢查。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數據資料用t檢驗,組間對比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組與正常人各項生化指標的比較:治療組患者的ET、BS、TG及TC均明顯高于正常人(P<0.05),而HDL和LDL與正常人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間各項指標的比較:治療組患者治療后TG、TC、ET、ALT及AST較治療前均有明顯降低,而對照組只有ALT和AST較治療前有明顯降低(P<0.05);而治療組患者治療后TG、TC、ET、ALT和AST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觀察組(P<0.05,見表2)。
2.3 B超檢查: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及組患者肝臟B超檢查結果無明顯差異。
3 討論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有研究認為其發病機制可能與酒精性脂肪肝相同。臨床上對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以控制飲食、適當運動、逐漸減輕體重為主,還常常應用降脂[2]和保肝藥物。
中藥雙利肝沖劑的主要成分為大黃和丹參等。大黃性寒、味苦,具有攻積導滯、瀉火、涼血、活血祛瘀、利膽退黃等功效。目前學者普遍認為大黃具有保肝、調節血脂、利膽、瀉下、抗感染等作用[3],包括:大黃可以促進人體干攏素的生成,加快病毒的清除;大黃可以雙向調節血脂;大黃可以有效的清除人體內的自由基降低肝細胞的損傷。丹參味苦微寒,歸心、肝經,主要功能為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其可以促進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可以抗肝細胞的纖維化;可以調節免疫分解肝內脂肪。
綜上所述,中藥雙利肝沖劑在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上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范建高.中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學[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0,33(1):4-6
[2] 袁洋,卜平,孔桂美,等112例非酒精脂肪肝癥候病機的研究[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07,17(1):40-42
[3] 曾民德.降血脂藥在脂肪肝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