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中藥湯劑配合推拿按摩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采用調和營衛、散寒除濕、通絡止痛中藥湯劑配合推拿按摩手法治療肩周炎40例。結果:總有效率100%。結論:采用調和營衛、散寒除濕、通絡止痛中藥湯劑配合推拿按摩手法治療肩周炎臨床效果顯著。
關鍵詞:中藥湯劑 推拿按摩 肩周炎 臨床觀察
Decoction treatment of frozen shoulder massage with 40 cases of clinical observation
Zhang Yongsheng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ecoction treatment of frozen shoulder massage with clinical efficacy.Methods:Harmonize Ying and Wei,cold and dampness,Tongluozhitong decoction treatment of frozen shoulder massage with massage 40.Results:The total efficiency of 100%.Conclusion:Harmonize Ying and Wei,cold and dampness,Tongluozhitong decoction treatment of frozen shoulder massage with massage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Keywords:Decoction Massage Frozen Clinical observation
【中圖分類號】R2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056-01
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祖國醫學稱為“肩凝癥”、“凍結肩”、“漏肩風”、“五十肩”等,好發于中老年人,該病是骨科門診常見病、多發病。我院門診一年來采用調和營衛、散寒除濕、通絡止痛中藥湯劑配合推拿按摩手法治療肩周炎40例,獲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40例均為我院門診病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齡45-67歲,平均52歲,病程最短3月,最長3年,左肩16例,右肩24例。
1.2 診斷標準。中醫診斷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擬定:①慢性勞損外傷筋骨,氣血不足,復感風、寒、濕邪所致。②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左肩,多見于體力勞動者,多為慢性發病。③肩周疼痛,以夜間為甚,常見天氣變化及勞累后誘發,肩關節活動功能障礙。④肩部肌肉萎縮、肩前、后、外側均有壓痛,外展功能受限明顯,出現典型“扛肩”現象。⑤X線檢查多為陰性,病程久者可見骨質疏松,癥候分型屬風、寒、濕邪:肩部串痛,遇風痛增,得溫痛緩,畏風惡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緊或弦滑,并排除肩部扭傷、骨折等外傷及頸椎病、肝、膽、心等疾病所致肩部疼痛及不能按時服藥、復診者。
1.3 治療方法。
1.3.1 湯劑處方:桂枝12克 白芍12克 葛根15克 甘草5克 生姜10克 大棗10克 薏苡仁20克 伸筋草10克 附子10克 細辛3克 姜黃12克 防風12克 隨癥加減,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15日一個療程,2個療程后判定療效。
1.3.2 推拿按摩手法治療,半月一個療程,2個療程后判定療效。步驟:①患者坐位,醫生站于患者患側,用滾法或一指禪推法施治于患側肩前部、上臂部及肩背部,往返數次,同時配合做肩的被動外展及外旋。②醫生拿肩井、拿患肢,從肩到腕,按摩并點按肩髃、肩寥、天宗、肩貞、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等穴位。③醫生彈拔肩前痛點、肩上部三角肌止點及肩后部的痛點,重點彈拔痛點部位的條索狀樣結節及肌腱張力較高處,由輕而重,由淺入深,反復彈拔,有止痛和松解粘連作用。④醫生站于患者后方,一手扶肩,一手托住肘部作肩關節搖法,幅度由小到大,搖動數次,然后,醫生一手固定患側肩胛骨,另一手托住患肢肘部上抬,作患肢外展動作,逐漸加大抬動幅度。⑤醫生站于患肢外側,用雙手握住患肢腕部及手指,將患肢提起,向上方提住,牽拉時令患者放松肩部,牽動幅度由小到大,此方法可增大肩關節活動范圍,減輕粘連。
1.4 療效標準。痊愈:病人所有癥狀消失,肩關節活動正常。顯效:肩關節活動正常,勞累后肩關節有輕微不適。好轉:肩部疼痛明顯減輕,肩關節活動度較治療前增大,生活基本能自理。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
1.5 治療結果。本組40例病人,中藥湯劑配合推拿按摩治療2個療程后,痊愈30例,顯效8例,好轉2例,總有效率100%。
2 討論
2.1 對于肩關節周圍炎的病因,中國傳統醫學認為:隨年齡增長,人體經絡陽氣逐漸不足,氣血日趨衰少,感受風、寒、濕邪的侵襲而致虛實夾雜之肩凝癥。現代醫學認為:風、寒、濕作用于肩周組織后表現出微血管舒縮變化,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肌間束贈寬,滲出物大量侵潤至組織中,使組織發生纖維性炎癥反應,最終使部分纖維束肌化,造成組織間粘連,發生本病。[2]
2.2 肩關節周圍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隨著年齡的增長,以肩關節退變為基礎,引起關節周圍軟骨、韌帶及關節囊粘連為病理,以活動受限、疼痛為主要癥狀,后期引起肩峰下滑囊的閉賽、肱二頭肌長頭腱的粘連、關節囊的狹窄及軟骨變性。目前,臨床上多用非甾體類鎮痛藥物治療急性期肩關節周圍炎,但這類藥物對機體副作用大,尤其對胃腸道的刺激,經常使患者不能耐受而影響效果。[3]
2.3 筆者認為,肩周炎多為風寒客于太陽經致使經氣不利,阻滯津液的運行,經脈失于濡養所致,根本原因在于年老氣血漸衰,營衛不足,不能抗御外邪,致使邪氣入侵,閉阻陽氣,血脈凝澀不通,留滯關節經絡,出現肩背疼痛,痛不可忍,甚如刀割,重著不移,麻木不仁,屈伸不利,肩臂上舉、外展、后伸及環轉活動障礙;氣血虛衰、營衛不足是本,外邪侵襲筋脈是標,臨床辯證當以營衛之氣為主,治療以調和營衛、散寒除濕、通絡止痛,并且隨癥加減化裁,則該病可愈。
2.4 推拿按摩對肩周炎療效確切可靠,既往多有文獻報道,推拿按摩手法治療主要側重于松解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粘連,滾法、點法、揉法等可使肌肉放松,變性組織血運加快,可逐漸恢復肌腱韌帶的彈性,使這些軟組織的活性得到改善,有效擴大了關節間隙,使關節滑利,從而促進肩關節功能活動的恢復。[4]
綜上所述,應用調和營衛、散寒除濕、通絡止痛中藥湯劑配合推拿按摩手法治療肩周炎效果顯著,2例好轉病例均為病程在3年左右,平時未治或治療不當,或久拖不治,又疏于功能鍛煉,時間較長所致,因此,肩關節的治療宜早,不能久拖不治,而且平時注意肩關節保暖,防止著涼,加強功能鍛煉,防止再次發生關節粘連,癥狀加重。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90
[2] 宮建修.手法松解治療肩周炎[J].中醫正骨,2003,15(3):30
[3] 郝軍,王志偉,高文秀,等.施沛特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的臨床報告[J].中醫正骨,2003,15(9):12
[4] 劉峰.針灸配合推拿治療肩周炎42例[J].江西中醫藥,201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