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益腎祛風合劑對痹證的臨床作用。方法:隨機抽取101例病例,治療組71例采用益腎祛風合劑;對照組30例采用單純西醫常規治療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益腎祛風合劑可有效的改善痹證各期的癥狀。結論:益腎祛風合劑可改善痹證各期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關節功能。
關鍵詞:益腎祛風合劑 治療 痹證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189-02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過臨床病例的對照設計觀察益腎祛風合劑對痹證穩定期患者的臨床癥狀的影響,以觀察其對痹證穩定期的治療效果及作用機制。
2 研究依據及分析
目前的治療依據中醫學辯證施治原理,對于痹證患者總由于感受風、寒、濕、熱所致,故祛風、散寒、除濕、清熱以及疏經通絡為治療痹證的基本原則,治則 補肝腎,祛風濕,通絡止痛。后期還應適當配伍補益正氣之劑,以觀察對痹證穩定期的治療效果及作用機制。
3 材料與方法
3.1 病例選擇。
3.1.1 納入標準。
符合現代醫學的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肩周炎、慢性腰肌纖維炎等多個病種。臨床表現以筋骨、肌肉、關節等處的疼痛、麻木、關節腫大、屈伸不利麻木不仁為主要特征的痹證診斷標準,為痹證的患者[1]。
3.1.2 痹證分期:對于痹證的辯證,首先應辨清風寒濕痹與熱痹的不同。熱痹以關節紅腫灼熱疼痛為特點,風寒濕痹則雖有關節酸痛,但無局部紅腫灼熱,其中又以關節酸痛游走不定者不形痹;痛有定處,疼痛劇烈者為痛痹;肢體酸痛重者,肌膚不仁者為著痹。
3.2 研究方法。
3.2.1 病例來源及分組。
所有101例病例均為2004年9月至2009年1月萊蕪市人民醫院門診及住院患者。采用簡單隨機對照方法,治療組71例采用益腎祛風合劑;對照組30例采用單純西醫常規治療,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治療前病情評分、關節功能等資料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3.2.2 治療方法。
3.2.2.1 西醫常規治療: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為口服美洛昔康分散片(美洛昔康分散片7.5mg,Bid)。
3.2.2.2 中藥用藥:益腎祛風合劑組方:
防己30g 狗脊40g 骨碎補30g 防風40g 獨活30g 淫羊藿30g 白芍60g 黃芪100g 桂枝20g 制川烏20g 地龍40g 土元20g 杜仲30g 川斷30g 甘草20g 牛膝30g。
制備工藝:上方12味中藥加水適量,浸泡30分鐘后,分別加水10倍量、8倍量、8倍量;加熱沸騰后2h、1.5h、1h,提取3遍,合并3次濾液;靜置24h,過濾;濾液慢火濃縮至規定密度,靜置24h,過濾除雜質。灌裝250ml/瓶,無菌消毒,備用。
用法:益腎祛風合劑100ml,口服,3次/日。
兩組療程均為1個月。
3.2.3 觀察項目。
3.2.3.1 治療前后癥狀積分變化。
3.2.3.2 治療前后關節功能變化。
3.2.4 癥狀積分評分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擬定評分標準。
療效指標(N)=(療前積分-療后積分)/療前積分l00%。臨床控制:N≥90%;顯效:60%≤N<90%;有效:30%≤N<60%;無效:N<30%。
3.2.5 統計方法。采用PEM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所有計量資料均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具體分析采用Ridit檢驗和t檢驗。P>0.05為無顯著性差異,P<0.05為顯著性差異,P<0.01為非常顯著性差異。
4 結果
5 結論
5.1 益腎祛風合劑對痹證癥狀體征的作用。我們的臨床觀察表明,益腎祛風合劑組與單純應用西藥治療組相比,雖然總有效率無顯著差異,但顯控率差異明顯(P<0.05),提示益腎祛風合劑可有效的改善痹證各期的癥狀。
5.2 益腎祛風合劑對痹證關節功能的影響。
關節功能檢查是一種重復性好的客觀指標,對痹證的診斷、病情評價、疾病進展、預后及治療反應等有重要意義。本觀察表明,益腎祛風合劑可較好的改善關節的功能與單純應用西藥治療組相比關節功能改善更為明顯(P<0.05)。
5.3 益腎祛風合劑對痹證影響。
上述觀察和研究表明應用中藥益腎祛風合劑可改善痹證各期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關節功能。藥理分析表明本方還具有調節免疫、抗氧化、改善微循環等多種作用。
6 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
在該研究中,雖經課題組成員審慎、科學的設計及實施,但由于水平所限,仍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6.1 課題設計中觀察病人數相對偏少,因此,從統計學角度可能出現Ⅰ類錯誤,要使該課題研究結果更有說服力、更符合統計學原理,應該增加觀察病人數。
6.2 在該課題中所用中藥濃縮方法相對簡單、粗糙,使用計量仍然偏大,對患者依從性造成不良影響。其有效的改進方法應是提高煎劑藥物濃度,降低使用計量,從而提高患者依從性。參考文獻
[1] 張伯臾.中醫內科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265
[2] 鄭莜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