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動物咬傷者后預防狂犬病發生的正確的護理措施。方法:對1150例動物咬傷者實施了一般的傷口處理、疫苗接種、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等護理措施,觀察狂犬病的發生情況。結果:1150例動物咬傷者中沒有一例發生狂犬病。結論:對動物咬傷者實施正確而且規范的護理處置是預防狂犬病發作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動物咬傷者 狂犬病 護理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141-0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人和動物都可能罹患的急性傳染病,狂犬病一旦發生,因為臨床上還沒有非常有效的治療手段,死亡率幾乎可以接近100%,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一種疾病[1]。近幾年,由于養狗及家養寵物的數量逐漸增多還有對犬和貓等寵物的管理還不夠嚴格,而且我們國家對防治狂犬病的知識普及還不夠,導致我國這五年來狂犬病的發病率連續上升。根據衛生部的相關資料統計,直至2003年因狂犬病而死的病死率已經位居其他傳染病的首位[2]。為了研究護理處置在預防狂犬病發生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對這些年在使動物咬傷者不發生狂犬病的護理經驗做了相應的總結,現將相應的護理分析概括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6年至2011年7月來我院接種門診就診的1150例動物咬傷者,1150例動物咬傷者中男性610例,女性540例;各年齡組均有,年齡最小的4歲,最大的76歲,高發的年齡組為65歲以上和18歲以下,共占70%。
1.2 方法。
1.2.1 傷口處理。
對傷口進行及時徹底的清洗是預防狂犬病發生的重要手段。被動物咬傷后,不管多小多淺的傷口,都有感染狂犬病的可能性,同時也可能被破傷風病毒感染,而且傷口容易化膿,為了預防感染且減少對毒物的吸收必須做到以下的處理:第一,立即擠壓傷口將帶毒液的污血排出體外或者可以用火罐將污血拔出,但是絕對不可以用嘴去接觸污血,否則容易發生第二次感染;第二,用1%的新潔樂或者20%的肥皂水對傷口進行徹底的清洗,再用清水洗凈,而且清洗時間不得少于15 min,接著用2%-3%的碘酒或者75%的酒精對傷口局部進行消毒;第三,局部的傷口原則上是不需要縫合、包扎的,也不需要涂抹軟膏和粉劑,這樣有利于傷口的排毒。對于傷及大血管的重癥患者則需要嚴密監測傷口的出血以及局部的血液循環和感覺等情況。同時嚴密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包括患者的意識、脈搏、呼吸、體溫、貧血征象、血壓、尿量、用藥以及吸氧等),并做好詳盡的觀察記錄,同時進行對癥處理。若傷到大血管,在包扎縫合的時候,需要以不影響引流,且必須保證充分的清洗和消毒,在傷口的底部和周圍用狂犬病的免疫血清或者免疫球蛋白做浸潤注射,經過以上的處理后就可以進行稀疏縫合了;第四,如果四肢腫脹可以將患肢抬高,在進行每項護理和治療時,必須保證動作輕柔、準確,以防止粗暴的動作加重或者引起患者的疼痛,同時要注意預防細菌及破傷風的感染,必要時可以加用抗生素和破傷風毒素。
1.2.2 疫苗接種。
狂犬病疫苗含有一定的滅活的狂犬病病毒,可以刺激人體產生抵抗狂犬病病毒的免疫力從而達到預防狂犬病的目的。而且狂犬病疫苗可用于任何人群,包括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新生兒、嬰兒、兒童、老年人以及同時患有其他疾病的病人等都可以接種狂犬病疫苗。同時不管傷人的動物是不是狂犬病動物,都應該盡早接種狂犬病疫苗。
對于狂犬病疫苗的接種,每次接種都要變換部位,將疫苗充分的搖勻且需要緩慢的注射,可以防止發生局部的注射反應。為了預防動物咬傷者忘記接種的日期,護理人員可以在留存的接種記錄單上記下病人的聯系方式,督促傷者將疫苗的接種全程足量按時完成。我們在1150例動物咬傷者的接種過程當中沒有一例漏種現象出現。
1.2.3 心理護理。
有許多患者因為知識的缺乏,對狂犬病的認識還不夠加之對經濟問題的擔心,容易產生情緒焦慮和恐懼心態,產生情緒焦慮者占67.4%,因為在近年來狂犬病例逐年上升,而且死亡率較高,使人們在被咬傷后產生明顯的恐懼感,致使患者精神不振,心跳加速,食欲不振,睡眠不好者占41.8%[3]。針對這種心理方面的障礙,我們需要及時介紹狂犬病疫苗的防治知識,加強患者對狂犬病疫苗的正確認識,將患者的顧慮情緒徹底的消除。使患者以最好的心理狀態來接受和配合治療,以取得最好的療效。
1.2.4 飲食護理。
患者在免疫接種期間,應該清淡飲食,不能喝濃茶、咖啡、酒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及免疫抑制劑等藥物以預防影響免疫應答或者引起注射反應,同時向患者解釋影響免疫應答的后果,使患者自覺接受合理的飲食。
另外,我們還加強了狂犬病相關知識的宣教,用通俗易懂的話語向病人的家屬說明狂犬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治療措施、預后以及進行自身防護的辦法,使患者的家屬了解只要預防措施到位,就不會患狂犬病,同時使他們了解,他們的態度會直接影響病人的態度,同時影響治療效果。患者家屬在治療期間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結果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嚴格的護理處置,這1150例來我院就診的動物咬傷者均未發生狂犬病,可見合理嚴格的護理處置對預防動物咬傷者發生狂犬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討論
眾所周知,狂犬病是一種可以預防但是不能治療的疾病。從預防的角度來說,保護易感人群和控制傳染源在狂犬病的防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護理人員的干預作用就不可忽視,從社區到臨床,她們扮演著宣傳者、督促者、咨詢者等身份,對養犬密度大的農村和高危人群,開展預防及宣傳,普及狂犬病的相關知識,大大的降低了狂犬病的發病率[4]。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以及結合大量的文獻報道,我們對狂犬病的發病原因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得出凡是經過徹底的清洗并且及時足量全程接種過合格的狂犬疫苗的動物咬傷者都未發生狂犬病,暴露后處理方式不合理和沒有接受規范的疫苗接種是免疫失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通過以上的研究證明:全面的規范的護理處置,完全可以杜絕狂犬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顧衛紅.狂犬病暴露后的護理及處置[J].中外醫療,2008,36:146
[2] 李芳美.狂犬病的預防護理[J].實用預防醫學,2010,17(6):1232-1233
[3] 羅春珠.淺談對動物咬傷者的心理疏導[J].醫學動物防制,2009,25(11):845-847
[4] 陸敏,黃清垣,熊龍蓮,賴洪嬋.動物咬傷后的護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874-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