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肛門直腸畸形是兒童最常見的消化道畸形。發病率在我國約占新生兒比例的1:1500—2000,男女比1:1.7,往往合并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心血管、骨骼和神經系統的發育畸形,手術是主要治療方法。
關鍵詞:兒童肛門直腸畸形 治療體會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107-02
肛門直腸畸形是兒童最常見的消化道畸形。發病率在我國約占新生兒比例的1∶1500—2000,男女比1∶1.7,往往合并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心血管、骨骼和神經系統的發育畸形,手術是主要治療方法。
1 病因
目前主要傾向有二:一是遺傳,二是藥物作用。最常見的是反應停和避孕藥。在人胚胎發育的第五周末,由后腸演變而來的泄殖腔分為前后兩部分,前面是尿生殖竇,后面為直腸,中間形成會陰部,肛門直腸畸形是因為此時尿直腸隔發育異常所致。
2 分類肛門直腸畸形分類方法較多。
2.1 Ladd-Gross四種分類法:
2.1.1 肛門直腸狹窄——是由于尿直腸隔、泄殖腔不正常的偏向背側,引起肛管直腸狹窄、肛門很小,甚至不能插進小探針。
2.1.2 肛門膜狀閉鎖——是指肛管發育正常,而肛膜未破,是由于胚胎發育過程中,原始肛與直腸末端之間吸收異?;蛭詹煌耆?。
2.1.3 直腸閉鎖——指其中一段直腸閉鎖,有原肛或無原肛。
2.1.4 無肛門——由于原肛無發育或發育紊亂,直腸末端和外胚層之間有一層很厚的外胚層相隔或直腸閉鎖,此類多合并其他畸形,如直腸陰道瘺、直腸尿道瘺或直腸會陰瘺等。
2.2 澳大利亞國際小兒科會議發類法:
1970年澳大利亞國際小兒科會議上,按照直腸末端與恥骨直腸肌的關系將肛門直腸閉鎖分為高位、中間位、和低位三型,也是目前我國外科醫生最常用的分類標準。
2.3 國內肛腸界通用分類標準。
照患兒倒立位腹部X光平片,直接測定直腸盲端距肛穴皮緣的距離,把直腸盲端距肛穴皮緣的距離2cm以上者稱為高位,2cm以下者稱為低位。
又分8型:第一型:肛門直腸低位閉鎖,包括有無會陰瘺。
第二型:肛門膜狀閉鎖。
第三型:肛門或肛管直腸交界處狹窄。
第四型:肛門閉鎖合并低位直腸陰道瘺或直腸前庭瘺。
第五型:肛門直腸高位閉鎖(偶合并會陰瘺)。
第六型:直腸閉鎖。
第七型:肛門直腸閉鎖合并泌尿系瘺。
第八型:肛門直腸閉鎖合并高位直腸陰道瘺,直腸細長舟狀窩瘺或泄殖腔畸形。
3 臨床表現
無肛、瘺、腸梗阻等表現。
4 診斷
4.1 照X光倒立位腹部平片:先將患兒放頭低腳高位,輕揉腹部約10秒鐘,使氣場進入直腸,在原肛門位固定一金屬標志物,提起嬰兒雙腿倒置1—2分鐘,X光球對準恥骨聯合,吸氣時暴光,正側位各照一張。正位片上測定直腸盲端肛緣皮膚的距離。側位片上將恥骨聯合至骶骨關節劃一直線即PC線,即相當于恥骨直腸肌的位置,并以此定出高、中、低位,再決定手術方法選擇。值得注意的是照片上的距離往往高于實際距離,是因為胎糞影響或出生不足24小時,吞咽下的空氣少,不能使直腸盲端完全充盈的原因。所以評估高低位時適當減少2—3mm。
如照片上同時發現膀胱有氣體,證明有泌尿系瘺存在,行尿道膀胱造影時,可見造影劑進入直腸。
4.2 B超、CT、核磁共振、局部穿刺等。
5 治療
需根據不同的畸形類型決定手術治療方法:
5.1 會陰前肛門(肛門前移),狹窄程度不嚴重,排便功能基本正常者可暫不治療。
5.2 肛門直腸狹窄不嚴重,排便功能影響不大,可采用擴肛治療,使用擴肛器或手指擴肛,堅持3—6個月大多可正常,如效果不好,可采用肛門“Y—V”成形術治療。
5.3 直腸盲端位于恥骨直腸肌以下,或直腸盲端距肛穴皮緣在1.5cm以下者,無論有瘺與否,原則上均可采用經會陰一期肛門成形術。手術時機依類型而定,無瘺者應在診斷確定急診手術,有瘺能排少許糞便、腸梗阻不明顯者,可待患兒情況改善或準備充分后再手術。手術方法是在原肛穴作“米”、“X”或“S”型切口,無論哪種切口,皮膚皮下組織切開后盡量找到外括約肌的中心點,保留肌纖維,用小止血鉗沿骶前筋膜外小心分離尋找直腸盲端。找到直腸盲端后在分離直腸前壁時應緊貼直腸壁,輕揉分離,避免損傷尿道、陰道、盆底神經和血管。游離直腸盲端時不要提前切開直腸,并游離出足夠長度,以免縫合時張力大、直腸回縮,導致術后肛門狹窄??p合前將皮緣切口修剪成圓形或橢圓形并有足夠大口徑,縫合完畢可通過術者食指為宜。
5.4 低位無肛合并會陰瘺,可作瘺管后移肛門成形術,術后修復會陰體。
5.5 中高位肛門直腸閉鎖,采用經骶骨入路,分離縫合,保留括約肌。
5.6 極少數直腸盲端位于盆腔以上者,應該選擇經腹會陰聯合切口肛門成形術。如病兒一般情況允許,多數主張在出生后1—2天一期手術,若一般情況差或合并其他系統的先天性畸形,應先行橫結腸或乙狀結腸造口術,首先解決腸梗阻,約6個月后再進行二期經腹會陰聯合切口肛門成形術。
無論何種手術,手術10—15天后均應進行擴肛治療,以避免直腸肛門狹窄。
6 術后并發癥
6.1 肛門狹窄。
6.2 直腸粘膜外翻。
6.3 肛門失禁。
6.4 瘺管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