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PFNA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對26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PFNA髓內固定系統手術治療。結果:26例患者,平均手術時間78mim;平均術中失血量200ml;隨訪無斷釘、刀片切割股骨頭、股骨干骨折現象。全部患者均獲骨折愈合,無并發(fā)癥發(fā)生。Harris標準評定優(yōu)良率為92.3%。結論:PFNA髓內固定系統治療老年粗隆間骨折具有牢固,穩(wěn)定性好,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的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PFNA 髓內固定 股骨粗隆間骨折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210-02
股骨粗隆間骨折多發(fā)于老齡人。骨折后牽引,臥床時間長,易出現多種并發(fā)癥及髖內翻等骨折畸形愈合影響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傷后三個月內死亡率高達16.7%。AO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釘( PFNA)是一種固定牢固、抗旋轉力強、穩(wěn)定性好且能實現患者早期下床活動的手術內固定系統。我院自2009年8月-2011年6月采用PFNA微創(chuàng)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26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男15例,女11例;年齡58~86歲,平均65.3歲。致傷原因:摔傷12例,高處墜落傷6例.交通事故傷8例;骨折均為閉合性,按照AO分型,Al型6例,A2型16例,A3型4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10例,糖尿病5例,慢性肺氣腫3例。
1.2 術前準備。
入院后全部患者均進行脛骨結節(jié)牽引或患側皮膚牽引,完善相關檢查,請相關科室會診協助及時對合并基礎疾病患者進行系統治療。合理評估患者的手術耐受性,爭取盡早手術。術前0.5h應用抗生素。
1.3 手術方法。
腰硬或全麻聯合麻醉。患者取仰臥位于骨科牽引床上,患肢持續(xù)牽引,保持外展中立位,C型臂X線機透視下牽引復位。常規(guī)消毒后,手術入路于股骨大粗隆頂點5~10cm做5~7cm長切口,鈍性分離外展肌纖維,暴露大粗隆頂點或稍外側,以此為進針點,C臂機透視下插入導針進入股骨髓腔,緊貼軀干用擴髓器沿導針擴近端髓腔,沿導針插入安裝好合適的PFNA主釘,利用主釘進行骨折端的進一步復位。拔出導針后,透視下確定主釘的方向和深度,打入螺紋導針,確定導針正位位于在股骨頸中心下1/3,側位位于在股骨頸中央,測量所需螺旋刀片的長度,沿導針打入相應的螺旋刀片,順時針旋轉鎖定螺旋刀片,遠端鎖釘,主釘近端安裝尾帽。透視下骨折復位滿意后,固定確切后逐層縫合,關閉切口。
1.4 術后處理。
術后給予常規(guī)抗炎、抗凝治療,速碧林0.3mg皮下注射,7天。術后第二天可行患肢足踝及膝關節(jié)活動,麻醉恢復后可在床上做四頭肌收縮鍛煉,7天后可下床不負重鍛煉,1月后可不負重行功能鍛煉,有骨折愈合跡象時可部分負重行走,愈合后可完全負重行走。對明顯骨質疏松者給予密蓋息50 U肌肉注射,且延遲負重的時間。
2 結果
本組閉合復位患者26例,手術時間55~110min,平均78mim;術中失血量132-301m1,平均失血量200ml,均未輸血;使用標準型PFNA固定20例,使用加長型PFNA固定6例,為骨折累及股骨干者。全部患者均獲隨訪,時間6-24個月,平均12.1個月。未發(fā)現斷釘或刀片切割股骨頭情況,未出現股骨干骨折現象。X線顯示全部患者均獲骨折愈合,愈合時間12~20周,平均13.5周,骨折位置良好,關節(jié)功能正常,無皮膚感染、下肢短縮及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療效根據Harris標準評定:優(yōu)15例,良9例,中2例,優(yōu)良率為92.3%。
3 討論
3.1 髓內固定治療對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好處 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內固定系統主要有:DHS髓外頂板固定系統、Gamma釘、PFN髓內固定系統。臨床資料顯示,DHS等髓外固定系統治療不穩(wěn)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髖內翻、內固定失敗率比Gamma釘或PFN等髓內固定系統高。髓內固定系統的優(yōu)點是:髓內固定系統為中心位固定,具有固定角度的螺栓可以使頸干角完全恢復;能有效地防止旋轉畸形,髓內固定系統的優(yōu)點已逐漸成為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首選固定治療方法。
3.2 1996年AO在Gamma釘的基礎上增加了防旋釘固定,設計出了PFN。但PFN仍具有不足之處,PFN的頸內雙螺釘固定影響了股骨頸骨質及血運,螺釘置入位置和骨折復位要求較高,因此在此基礎上AO研發(fā)了PFNA。PFNA的制成材料為鈦一鋁一鎳合金,組織相容性好。包括主釘、螺旋刀片、尾帽、遠端鎖釘,空心設計。主釘分為標準型和加長型。螺旋刀片是較PFN最主要的區(qū)別,尾端有自鎖加壓設計。螺旋刀片打入時通過填壓股骨頭頸內松質骨,骨量得到保留,提高了刀片周圍的松質骨密度,加之螺旋刀片寬大的接觸面積,使其錨合力大大增強。
生物力學研究表明螺旋刀片與2枚螺釘的抗旋轉及抗內翻能力相似。螺釘鎖定后,不會再旋轉,不會出現退釘或股骨頭旋轉的現象,使骨折間隙更好的復位。螺旋刀片擁有抗旋轉和成交穩(wěn)定性的優(yōu)點,實現了減少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情況,降低切割股骨頭、內固定斷裂的發(fā)生率。其內外向6°解剖型設計、非擴髓型髓內固定、遠端動靜態(tài)交鎖選擇、遠端可屈性設計,以及精良的瞄準設備也是其日益受青睞的原因。本組隨訪平均12.3個月,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無發(fā)生并發(fā)癥,療效優(yōu)良率達91.3%。
3.3 PFNA的臨床應用體會:①術前攝片,掌握患部情況,為手術做好充分準備。②利用牽引恢復頸干角,患肢與軀體呈15度內收利于主釘插入;勿過牽,易引起骨折端分離,插入導針或主釘時易從骨折端滑出。③自大轉子頂點向近端做約5 cm切口,小切口可以避免失血量過多,避免過多損傷周圍的軟組織、降低感染率。本組術中失血量平均200 ml,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插入主釘時勿暴力敲打,以致造成并發(fā)股骨干骨折或骨折移位,以旋轉推進,以正位片凹槽中點延長線位于股骨頸中下1/3插入。④透視下,股骨頭頸的中下1/3處離股骨頭關節(jié)面約0.5~1 cm為螺旋刀片的最佳正位,斜位應在股骨頸中線上,此為股骨距螺旋刀片把持力最高位,可提高螺旋刀片的牢固性;先于股骨頭頸打入1枚克氏針防止旋轉,再敲入螺旋刀片,可以提高內固定穩(wěn)定性。⑤嚴重粉碎的骨折應以恢復力線、糾正短縮為主,動態(tài)鎖定更利于骨折愈合,復位不必強求完全解剖,在術后合理進行功能鍛煉也能取得滿意的效果。